“富怡·首届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大赛决赛”于3月16~17日在杭州举行,从各地近千名制版师中脱颖而出的121名专业制版师同台竞技,首批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由此诞生。本次大赛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和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承办,天津宝盈电脑机械有限公司冠名赞助。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韩礼成,中国服装协会产业部主任杨晓东,浙江省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许淑燕,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文斌等嘉宾出席了本次大赛。
一场专业的较量
“在服装行业中,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是非常响亮的称号,并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但是对于制版师,大家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担任本次大赛评委会主席的张文斌说,“这是首次全国性的制版师大赛,也是至今国内影响力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制版师大赛。其拥有着强大的呼吁力量和指导借鉴意义。”
本次大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由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服装行业协(商)会组织实施。决赛是在各地初赛产生决赛选手名单的基础上进行的,采取现场考评方式,分男装、女装两个门类。
决赛考核内容有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部分。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内容主要包括服装设计、服装制版和服装生产工艺三部分内容,占决赛总成绩的10%;技能考核则占决赛总成绩的90%,其中服装制版占30%、立裁造型占30%、样衣制作占20%、工艺技术文件编制占10%。
“这次大赛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我没有想到首届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大赛的考核就能够如此全面和专业。”富怡集团旗下天津宝盈电脑机械有限公司内贸总经理王俊玲说,“不论是对专业设备软件的应用,还是对制版师艺术素养和技能的考核,其细致程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料。”她表示,参加本次大赛给了她很大的鼓舞,富怡集团以后也将继续和中国服装协会合作,为中国优秀制版师的培养和选拔做出贡献。
本次决赛结束后产生了首批“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决赛成绩排名第11名至第30名的选手获得了首届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大赛优秀奖。
一个互动的平台
近年来,中国制版师行业不论是专业技术,还是工业化速度都有长足的进步。“中国的制版师以从南到北、从大到小的形式成长了起来。”王俊玲说,“富怡集团是从服装CAD软件开发起家的,十余年来一直关注中国制版师的发展。2006年南方沿海地区率先走入先进行列,2010年北方地区也实现了自动化,而现在,不仅大型企业能够应用CAD制版软件,就连一些仅有十人的作坊式小工厂也基本能摆脱手工制版、排版的繁琐步骤。”可以说,中国的打版技术已经全面进入了工业化时代。
在如今大趋势的推动下,全国性的服装制版师大赛也就应运而生了。“服装制版师在工厂中虽然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却一直无法引起品牌的重视。而且由于地域性的局限,制版师之间并没有一个良好、广泛的交流平台。”张文斌说,制版师并不是一个互动性很强的群体,很多地区的制版师并不了解整个行业的水平,这次大赛是一个公平的平台,让他们知道自己在行业内的真正位置,这非常有利于各地区制版师将来的学习和发展。
一次自检的机会
本次大赛的选手都可以算得上是各地区的精英,对于全国制版师的水平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其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通过为期两天的决赛考核,评委们发现的问题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共性和参考价值,对行业的整体发展有良性作用。
首先从本次大赛的结果来看,制版师的水平有了较明显的区域性。在十佳制版师的名单里,有3位来自浙江、3位来自上海。制版师的专业技能与当地的服装行业发展情况有直接的关系,这样的分布情况体现出了地区之间的差异。
其次,本次大赛的理论知识考核只占到整体分数的10%,这一环节暴露出了不少选手理论知识薄弱的问题。由于制版师大多数来自职业技术学校,或者是从工厂中学习锻炼出来的,所以理论考核的分数整体偏低。
第三,不少制版师的艺术表现力稍有欠缺。“本次大赛中,部分制版师做出来的样衣在服装松量和廓型的表现上与设计稿存在着一些出入。”张文斌说,有人认为制版师只需要准确地画出图纸就可以,其实不然,制版师是设计师与成衣之间连接的最关键纽带。制版师需要充分理解设计师的设计稿,才能做出充分展现设计风采的成衣,这种理解力需要理论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双重支撑。这一点在如今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环境下尤为重要。
这样一次全国性的专业赛事,折射出当下中国服装产业链上制版师的现状,更对版型师的培养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此次大赛的评委纷纷表示,希望这项赛事能够一直举办下去,不仅反映出中国制版师的成长历程,更为行业发展提供最有意义的参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