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随处可见结构增强用纺织品在生产、生活中的大范围使用,比如令人目不暇接的风力叶片、飞机螺旋桨、篷盖物等,都能见到产纺品的身影。而这也正体现出了德国产业用纺织品在研发与推广应用方面的超强实力。
产业用纺织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高速公路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与综合国力的成果。在德国法兰克福通往原东德城市德雷斯顿的高速公路上,随时可见产业用纺织品的身影。欧洲海岸线很长,风力较大,风力发电潜力巨大。远处丘陵上,数十个风力发电设备用玻纤材料做成的巨大叶片随风转动,形成一幅田园发电图。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货箱两侧是PVC涂层篷盖布,将运输的货物遮盖得严严实实。
但是,以上应用只呈现了结构增强材料运用在德国公路上的冰山一角。据德国德雷斯顿大学产业用纺织品研究中心主任豪斯汀介绍,目前德国高速公路两旁的隔离围栏也逐渐由原来的铁铝合金材料更换成由机器织成的革基布,目的就是避免司机在发生意外时二次创伤所造成的伤害。
除此之外,德国将碳纤维、玻璃纤维等作为建筑物增强材料方面也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比如下水管道、水泥天花板、公路桥梁等水泥构件中,均铺设了多层用多轴向经编机编织的碳纤维格栅布,它们与水泥紧密结合,起到增强作用。经过这样处理后的建筑材料,具有重量轻、不生锈、结实耐用等特点。桥梁建筑结构用碳纤维网格材料,可以将其自重减轻70%~80%,强度大幅提高,已被广泛采用到德国国内的厂房、桥梁中。
织造设备大手笔投入保证技术实时更新
德国卡尔·迈耶集团是享誉全球的经编技术领导者,经过75年的发展和积淀,不仅让其享有“经编机制造专家”的美名,更重要的是,它积累了全球难逢敌手的精编技术和精编设备。同时,卡尔·迈耶还在纺织世界中给经编和机织的整经设备设立了标准。
卡尔·迈耶集团市场销售部副总经理阿克司·温特迈耶表示,卡尔迈耶的高速经编机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带有平行铺纬装置的新款RS拉舍尔经编机和速度达到2000转/分的多轴向经编机是经编机的一个新发展,特别是多轴向高速铺纬技术是经编设备的技术难点之一,即既要解决高速铺纬频率,又要实现机器高速运转,现在这个“两难”问题被德国卡尔·迈耶公司成功解决了。“正如‘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一样,这里面包含的无形技术,要比实际看到的多得多。”阿克司·温特迈耶表示。或许这样的表述并不能够直观地体现其技术的发达程度,不过对比之下可见差距。目前,国内生产的同类经编机,达到1000转/分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要想达到2000转/分,并实现铺纬均匀,则还需努力。众所周知,机器在达到一定转速尤其是在高速的情况下,稳定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指标,而机器稳定与否则直接和编织效率、产品质量等有关,由此可见卡尔·迈耶公司的技术功底是何等深厚。
当然,要保证技术的实时更新换代,就需要大手笔的研发经费,据介绍,卡尔·迈耶产业用纺织品部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到公司销售额的20%,按2011年该公司销售金额1608万欧元计算,就有高达300多万欧元的研发投入,而这也正是其经编机技术始终领先的重要保障。
消费环境政府助推产业用消费
在2012年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上,记者发现德国馆介绍了不少德国国内对产业用纺织品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比如德国所有的货运汽车必须使用蓬盖布遮挡两侧,裸露货物是要罚款的,仅此一项,就为产业用纺织品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此外,德国高速公路两旁没有广告牌,汽车篷盖布上被喷涂的广告,就像是流动的画廊,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应用产业用纺织品的地方不是很多,即使使用也存在许多不规范问题。如车用篷盖布,由于没有国家强制标准,货运卡车自行其是,装载货物不按规定遮盖的情况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将渣土垃圾直接倾倒在城市核心地区或不该倾倒这些垃圾的地点。总体来说,体现出的不仅是大众公共意识的缺失,也是社会层面在这些方面的引导不足。
当前纺织行业发展缓慢,而产业用纺织品正成为重要的增长极。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会长李陵申曾表示,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产业用纺织品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巨大。预计到2050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将占纺织加工总量的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