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阐述了企业标准化的概念,论证了民营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民营企业标准化管理能有效解决权责对称、工作流程、技术工艺、质量控制、组织管理、财务运营、人力资源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中的非标准化问题,保证了民营企业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民营企业 企业管理 标准化管理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262-01
在当今林立如笋的民营企业之中,不少民营企业家依然沉迷于“家族式管理”,得意于“罚款”为“治家”手段。这些“经验管理”的软肋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成为民营企业的软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民营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以科学的管理模式为支撑,而标准化管理则是民营企业摆脱“家族式管理”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创新管理模式。
一、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指符合外部标准(国际、国内、行业或其它相关规则)和内部标准(企业所倡导的文化理念)为基础的管理体系,例如汽车及配件行业的ISO/TS16949标准,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
标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或方法。它以标准化原理为指导,将标准化贯穿于企业管理全过程,使每一项工作、指标、制度、方案、细则都能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特征,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二、标准化管理的应用
企业标准化管理作为一个体系,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而有效推行标准化建设,可以为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奠定坚实的基础。标准化管理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层面。
1.技术标准化。技术标准化是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实现产品质量的重要前提,其他标准都围绕技术标准进行,并为技术标准服务。具体来说,技术标准是对与生产相关的各种技术条件,包括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式等所作的规定。如汽车制动用的贮气筒生产的工艺标准,包括设计标准、原材料采购标准、设备维护标准、计量检验标准、安全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焊接工艺标准、电泳(或喷塑)工艺标准等等。
2.管理标准化。企业加强标准化管理的目的在于建章立制,使生产经营活动程序清晰、有章可循、责任明确、奖罚分明。管理标准化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实现技术标准的重要措施,它把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及各个单位、部门的岗位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到产品质量管理上,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管理标准是对有关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运用标准化原理所做的规定,它涉及各个方面内容,包括企业经营决策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计划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物资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等等。
3.工作标准化。工作标准化是生产高质量产品,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实现各项技术标准的重要保证。工作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对企业各部门、单位各类人员的基本职责、工作要求、考核办法所作的规定,包括职责权利、工作程序、办事细则、考核标准和相互关系准则等。
康展公司尝试实施标准化管理以来,企业管理工作得到升级,各方面的管理水平有明显提升,管理模式正在由传统型、经验型向现代化方向转变,通过采用网络、电脑OA系统辅助公司管理,使企业管理水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公司业绩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公司实现销售额一亿多元,上交利税二百多万元。尤其公司自2011年实行薪酬制度标准化建设以来,部门及个人业绩都有明显的提升,员工工作有标准、业绩有对照、评价有准则、工作有激情,总体上使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1.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是民营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对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是摆在每一家民营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通过贯彻标准化才能达到此目的。企业以这些切实有效的标准为企业活动的依据,必然会使企业标准在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及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得到保证,从而为企业提供先进合理的衡量尺度。
2.标准化管理是民营企业各项管理中最科学的管理手段。企业标准化体系中所涉及的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特征。企业采用已通过实践检验的、合理有效的标准为依据,必然会使企业标准在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方面得到很大提升。企业标准化是一套分层次的控制网络,具有很强的控制功能。企业以标准化为衡量尺度,要求整个经营管理过程、各部门各项工作以及全体员工都要按标准办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企业管理落后、互相推诿、效率低下的局面。
3.从民营企业的现状看,强化企业管理,开展标准化管理具有紧迫性。一方面,民营企业通过开展标准化工作,强化基础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向管理现代化迈进。另一方面,企业管理现代化离不开标准化。因为标准化管理是企业六大基础管理之首,是互换性与通用性很强的企业准则,而离开这项基础管理和准则,实现管理现代化是很难想象的。从企业管理的职能上看,标准化就是“乐队的指挥”,是企业管理的“龙头”。企业标准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有不可,标准化工作不是可搞可不搞,而是非搞不行。
4.企业标准化工作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竞争是无情的。民营企业如何改革以适应市场竞争,唯一的途径就是要有不断创新与自我完善的管理模式,不断加强标准化工作。唯有这样,民营企业才能在市场中有立足之地。
任何工作,只有量化之后才好管理。量化是一把快刀,斩去种种乱麻般的细节,再复杂的工作也就会变得简单、方便、明白、规范,便于操作。因此,在民营企业管理中,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须摒弃“模糊”,坚持“量化”,推行标准化管理。用标准化工作方式来提高水平,赢得用户信任,并进而蠃得市场。
参考文献:
1.黄儒虎,史秀英,赵全仁.技术监督情报词典.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康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400)
(责编: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