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有效利用PPT提高职业培训教学质量,丰富的教学资源,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 创设情境 主体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246-01
从事计算机教学20载,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深深地悟到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地促进学员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给课堂教学改革注进了新的活力。在多种类型的多媒体CAI课件中,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CAI课件非常直观、明了。制作起来比较方便,教师不需要掌握高深的编程技巧,这对教师来说是省时省力,快捷功效的最好方法,况且有许多教师还不能掌握较复杂的CAI课件制作方法,而运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方法易学易会,既可以比较快捷地让教师进行制作,又可以展现丰富的教学资源,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将多年的教学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借助媒体,抓住学员的思维,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PowerPoint是一种用计算机制作系列幻灯片进行交互演示的工具,制作的课件层次分明,简单扼要,交互性强。PowerPoint不但可以模仿传统板书的效果,还可以制作动画效果,教师可以灵活地切换指定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将教学内容按教师的意愿适时出现,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对于教材中学员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利用课件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把复杂的简单化。PowerPoint可以利用不同的颜色和生动的动画突出地表现教学内容,将一些学员难以理解,不易接受的知识点,形象具体地展示在学员面前,突破学员在探究中的思维阻塞,帮助学员理清思路,理解教学意图,化解教学难点。
例如,笔者在讲解平面设计课程《折扇》的制作时,新授前,打出一幅扇子的画面,画面出现古今中外的各种团扇、折扇。同学们很好奇,一下子,学员们的目光被吸引了,纷纷议论,然后笔者布置任务:大家在生活中经常看见。的确,我国扇子的种类非常多,但真正被收藏家所垂青的,只有折扇和团扇二种。通常折扇的扇柄和扇骨上都有精细的雕工,扇面正反二面加上书画。或显得清新雅致或儒雅风流,或道骨仙风。不仅能扇凉,同时也演变成艺术品,使人顿生爱羡之心、宝藏之意,成为今天集藏的一大门类。面对这样的折扇,你能不能运用以往学过的知识制作呢?学员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时抓住学员回答中的要点,引入主题。因此,上课时学员的注意力、学员的思维,紧跟教师的节奏。
二、创设情景,增强学员的感悟力
“折扇”这节教学内容中讲到“旋转工具”的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观察旋转工具的操作技巧,总结二种不同的互动式法:对称物体的旋转和不对称物体的旋转。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截取了两段影视片断,将静止的、平面的文字变为生动的、立体的图文,增强学员们的感性认识,加深印象,便于理解。从而也进一步掌握了此命令的使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极富丰富的想象力制作有创意的作品来。
另外,继续提出了问题:新授课前开始我们提到了那把清新雅致的折扇,现在我们也学习了旋转的使用,有句话叫“学以致用”,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员思考,培养学员的观察力,培养学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学员主体作用的发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各个链接上可以加上提示文字,便于学员在自学时,同样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学习内容。对于问题答案的呈现也最好不要一步到位,多设计几步提示和相关知识的链接。也就是要注重学习者的参与,不能制作一个满堂灌的ppt课件。在教学中,往往需要提供一些教材以外的素材加深学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或补充相关的内容拓展学员的视野,特别是在网络风靡全球的今天,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学员的学习领域也广阔了,而且网络上的资源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为学员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利用这个资源库进行教学,学员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课堂。利用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功能巧妙地将网络资源与教学内容穿插在一起,既能让学员学到课本知识,也能让学员感受到网络时代信息日新月异、知识层出不穷的特点。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插入有用的文本、图片、动画、影片等,扩充教学信息量,扩大学员的知识面,激发学员的求知欲。
四、探究学习,培养学员实践精神
通过《折扇》的学习,使学员们了解旋转工具的使用技巧,进一步引导学员进行探究,是不是旋转命令只能创作出折扇类的作品呢?你能说说还能做出什么图形或作品?学员们借助网络知识、图书资料、询问教师、实地考查等等方法很好地完成了这项课题,并做成了PPT课件。教师把学员课堂中的作品进行展评。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员协作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培养,相互帮助、相互争论、相互学习、分工合作,对学习内容理解领悟更深,也反映了学员能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把课堂学习延伸到社会,实现学习的连续性。
信息技术教学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在试用展示时,可以从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中挑出代表来进行课件的评价。看整体的逻辑结构思路是否清晰,颜色搭配是否恰当,重点、难点内容是否突出,长时间观看是否会视觉疲劳,有没有存在一些内容无关的干扰因素。对于问题的解答有没有给出有效的提示等等。在使用过后,也应对学习者进行实地访谈,或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询问。比如对课件的满意程度,有没有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目的,课件的教学设计有没有形成对内容的全面了解等等。然后相应地对ppt进行改进。
ppt正是靠着其简单易用,成为了我们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课堂教学课件,ppt软件的功能强大,但不能把这些功能全都用在课件上,功能只是为教育服务的,要根据讲授的内容来确定使用哪些功能,如何利用ppt达到教育最优化的目的,仍需要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刘丹萍.浅谈PPT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体会.成功(教育),2012(1)
2.李秀清.谈谈高职高专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成功(教育),2012(1)
(作者单位:唐山市古冶职教中心 河北唐山 063101)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