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保障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是政府卫生决策的基础。合理地控制居民就诊的医疗费用是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新的医改政策工作的重点。文章针对医疗费用控制,分析了山东省城乡居民医疗费用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医疗费用控制 分析 山东省城乡居民
中图分类号:F840.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172-02
根据我国卫生总费用测算,近年来虽然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在下降,但是居民个人卫生支出的绝对值在增加,要保证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费用控制是群众关注和各级政府政策的焦点。在费用增长中,卫生服务费用和价格是基本动力{1}。本文基于门诊和住院费用次均费用的分析,研究2008—2010年山东省城乡居民医疗费用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次均费用总体情况
1.次均费用总体水平及变化。2010年,每门急诊人次平均费用和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分别为116.61元和4138.27元,同比增长4.26%和10.53%。费用水平虽然继续上升,但是增幅有所放缓。2005年以来,门急诊次均费用出现三次增幅下降趋势,出院病人次均费用也出现增幅放缓趋势。
2.次均费用结构分析。
(1)门急诊费用结构。药品费用、检查化验费用是门急诊费用的主要项目,2010年,其占比达82.15%。2008—2010年,次均药品费用与次均检查化验费用水平不断上升,其中次均药品费用分别上升24.81%、11.16%和14.73%,次均检查化验费用分别上升20.24%、17.42%和16.21%。
(2)住院费用结构。2010年,住院医药费用中药品费用和检查化验费用占比为59.40%,低于门诊费用占比。2008—2010年,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中各项费用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检查化验费用分别上升了28.36%、29.97%和28.37%,药品费用分别上升了28.10%、26.71%和22.43%,均高于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增速,为推动住院费用上升的主要原因。但2010年药品费用和检查化验费用的增幅有不同程度回落,为次均住院费用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
3.就医流向分析。
(1)门急诊就医流向。2010年,门急诊总人次为1.76亿人次,其中城市医院(含城市中医院)、县级医院(含县级中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门急诊病人分别为31.21%、26.45%和42.34%,流向基层医疗机构的门急诊人次占比同比提高了2.73个百分点。
(2)住院就医流向。2010年,全省卫生系统医疗机构出院总人次为973.44万人,其中城市医院(含城市中医院)、县级医院(含县级中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构成比分别为29.17%、42.54%和28.29%,流向城市医院(含城市中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住院病人占比分别降低了0.24和1.74个百分点,而流向县级医院(含县级中医院)的住院病人占比提高1.98个百分点。
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每门急诊、住院次均费用
(一)门急诊次均费用
1.次均费用水平及变化。2010年,医疗机构每门急诊人次平均费用城乡医疗机构费用49790f7420ab78fdce5ba6c3fa720fc809d08c736bf98b1b76a8ac87ecf162a6差距明显,最高的城市医院为196.52元,最低的乡镇卫生院为47.03元,城市医院为乡镇卫生院的4.18倍。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次均门急诊费用水平均有一定程度上升。2010年增幅最大的城市医院为11.93%,最低的为乡镇卫生院,呈现负增长,为-5.75%。
2.费用结构分析。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费用结构差异较大。基层医疗机构和中医机构的药品费用占比较高,超过50%,城市医院和县医院检查化验费用占比较高,超过30%,均高出基层医疗机构13个百分点以上。
(二)出院者次均医药费用
1.次均费用水平及变化。2010年,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为4138.27元,其中城市医院7989.82元,居于首位;最低为乡镇卫生院1056.32元,费用水平与医疗机构级别呈正相关关系。对照2010年山东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山东省农村居民纯收入为699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945.8元{2}),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占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分别为59.20%、20.75%,农村居民疾病费用负担相对较重。
2010年,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总体增速同比上涨。乡镇卫生院的增幅最大,为12.39%;城市社区机构增幅最小,为6.87%。
2.费用结构分析。从费用结构看,药品费用和检查化验费用占一半以上,接近60%,技术劳务性费用所占比例较门急诊费用高。各级医疗机构中,城市医院药品费用占比为45.14%,检查化验费用为12.75%,技术劳务性费用等其他费用为42.11%。乡镇卫生院构成比分别为54.83%、8.70%和36.47%。城乡医疗机构费用结构有明显差距。
2010年,各级医疗机构费用除中医院和城市社区外增长趋势大致相同,最高的是检查化验费用,其次是技术劳务性费用,药品费用增速相对不高。而城市中医院和城市社区为药品费用和技术劳务性费用增长相对较快,县级中医院则药品费用和检查化验费用增长相对较快。
3.每床日平均费用。2010年,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每床日平均费用均有所上升,且每床日平均费用水平与机构层级呈正相关关系。同一层级医院比较,则中医机构费用相对较低。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比较,乡镇卫生院费用较低。
三、建议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增长是正常的,总体医疗费用的增长不可避免{3}。要解决人民群众负担,提高其收入是一个途径。同时,也要规范不合理的医疗服务需求和不规范行为,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益。本文从医疗机构角度,对控制医疗费用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控制医疗费用。2011年,新的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发布,其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引导医疗机构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改进上来,医疗机构应从患者的医疗安全入手,抓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规范诊疗行为,抑制不合理的检查和费用{4};同时,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以全成本核算为切入点,进行事前、事中的成本管理,准确、及时地获取经营中的经济信息,从而降低和控制成本,优化经济管理流程,降低由成本推动的医疗费用{5}。
2.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加强费用控制。改变目前以按项目付费为主的支付方式,改后付制为预付制,逐步推行总额预付制、按人头付费和单病种付费方式。在加强医疗保险、新农合等经办机构费用控制能力的同时促使医疗机构注重成本控制,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3.改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转变医疗机构行为。进一步落实新医改提出的财政补偿政策,增加政府卫生投入。同时适当调整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提高技术性服务项目价格,切断医院和医生与药品与医疗器械使用之间的利益链条,逐步转变目前“以药养医”和依靠医疗设备过度利用的补偿机制。对基层医疗机构,要保证其基本运行经费。尤其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机构,补偿必须到位,才能切实推进改革,创新机制。
4.严格执行大型设备购置论证制度。城市医院检查费用是医疗机构收入的重要来源{6},是居民就医费用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防止高端医用设备的过度利用,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不必要的费用负担,应该严格执行大型设备购置论证制度,对大型医用设备购置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加强技术评估和经济评估。
注释:
{1}孟庆跃.我国农村居民2001—2010年医疗费用增长动因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2,5:22.
{2}上海农业网.山东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EB].http://www.shac.gov.cn/zxzx/xwkd/gnxw/201101/t20110130_128
7945.htm.
{3}陶春海.我国医疗费用过度增长的经济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69):11-15.
{4}唐丽萍,张国宁.规范定点医院医保管理,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J].现代医院管理,2011,1:46.
{5}蒋军军.医院如何控制医疗费用增长[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313.
{6}葛毅,钱省三,吕文元,等.我国医疗费用增长与医疗设备投入的相关性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6,25(1):106.
(作者单位:1山东省交通医院;2河南省医学科学院;3山东省千佛山医院;4山东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通讯作者:孙经杰 山东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 山东济南 250012)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