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生宿舍社区化中的高职生教育管理

2013-12-29 00:00:00林胜华
经济师 2013年3期

摘 要: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商品经济时代的学生思想观念复杂,在以选修课为核心内容的学分制的实行下,传统的专业、年级、班级概念模糊,以班级为载体的学生教育管理也越来越难以进行,宿舍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的主要场所,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应运而生。文章通过对学生宿舍社区化运行高职生教育管理新考验的阐述,分析了高职生教育管理的新影响,并提出了高职生教育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学生宿舍 社区化管理 高职生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157-03

一、学生宿舍社区化运行对高职生教育管理的新考验

(一)学生宿舍社区化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共同发展的产物

学生宿舍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重要阵地,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职院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校园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严重冲击以前按院系行政班级管理的模式。特别是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校园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开放学校市场,允许社会上的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开发校内市场,学生宿舍管理转向社区化运行,学生在消费的同时也树立了教育投资理念,对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导致二者容易产生摩擦。住宿条件的千差万别,出现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乃至不同班级的学生混合居住,学生更多地以个体为活动单位聚集学生宿舍学习和生活的频率更高,使得“班级”原有集中教育管理的阵地不断淡化,学生“班级化”管理向“社区化”管理转变,“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行政化”管理趋向“个性化”服务转变,教育职能以分散化、小型化的管理与服务,如个别约谈、小型座谈、接待访谈等,来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类问题,而信息传递、意见反馈、疑难解答等教育管理活动则主要依赖于电话、校园网、电子信箱、网上办事大厅、QQ群等现代化信息手段来解决。

(二)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与传统的宿舍管理相比在功能上有很大的拓展

高职教育是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的互动过程,学生既是教育管理对象,又是学校服务工作对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当寓于服务工作之中,没有良好的服务就没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生成才环境。这就要求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心由班级向学生宿舍转移,创新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上注重“以人为本”。学生宿舍工作涉及岗位专业多,服务质量高,服务的点多面广线长,持续时间长,安全责任重,在规范、监督操作流程的同时,强调服务的过程化,注重整体把控和应急反应能力的提升,发现问题,按不同等级和程度,对学生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识别,识别出防火、防盗、防意外等因素若干,按照可控、不可控做出分类,第一时间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实行“人员、电话、网络”全方位24小时值班“零距离”接访,改变“服务信息不对称、解决不及时”的局面,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询访、服务回访,及时了解情况,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营造安全、文明、和谐宿舍氛围,构筑文化、休闲、娱乐一体的多功能文化社区。

二、学生宿舍社区化运行对高职生教育管理的新影响

众所周知,宿舍社区化管理对高职院校的发展、稳定及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学生宿舍管理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新时代的高职生特点多,变化大,服务学生过程中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一)学生服务工作的旧有体系满足不了学生生活的高需求

1.学生宿舍发展不均衡增加了管理难度。虽然高职院校学生宿舍在整体上取得了较大发展,学生宿舍的规模在扩大、条件在改善、管理在规范,服务在提升,整体态势良好。但均难以做到整齐划一,新旧宿舍、不同规格宿舍仍然将长期存在。由于硬件设施和客观环境的不同,宿舍规格的差异而出现多种住宿收费标准,高职院校不得不采取多种方式应对。即便学校分别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学生通过比较也总是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和不满意感。

2.行政化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在一定时期仍然存在。以往高职院校一般实行在学生工作处直接领导下的、以辅导员为中心的绝对的学生管理方式,管理事务多服务意识少,对学生训导多权益保护少,不从方便学生、服务学生的角度出发,其管理思维基本上属于管、卡、压,强调对学生的严格规范管理,强调管住学生,制服学生,让学生听话,而忽视了学生内心的诉求,使学生处于从属的被动地位,未能摆脱“缺漏补漏”的“消防”式的工作局面,未能真正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去认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停留于解决局部问题、完成单项工作任务、应付工作检查的状态,无法与高素质教育相适应。

(二)服务学生工作的网格化机制不健全

1.难以保证有效的学生管理组织。学生管理工作中,围绕学生工作的辅导员、保卫人员、后勤保障员队伍发展不均衡,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相对于学生而言不但理论修养不够高,从事学生工作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也欠缺,基本上处于经验化工作水平,专业化程度低。

2.难以形成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学生宿舍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工作,包括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安全保卫、后勤服务等多个方面,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会有截然不同的观念和措施,以致出现协调上的困难。表现在:学校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总是难以达成一致,甚至出现矛盾对立的局面;后勤管理和学生教育管理脱节,服务育人意识不强,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文化设施不足,文化活动单一,未能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等等。

三、学生宿舍社区化运行下高职生教育管理的新对策

(一)理顺关系,网格化管理,推动宿舍社区建设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要实现“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和人民、有奉献精神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之目标,必须把学生工作放到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学生工作是全方位的管理,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理顺各部门关系,形成合力,以应对学生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1.加强学生宿舍管理的组织协调。在当前条件下,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已不仅仅是对“人”或“物”的管理,而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这项工作要求学校教育管理、安全保卫以及后勤管理等部门紧密配合。为统一指导和协调学生宿舍多方面的工作,成立“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之类的领导机构,并根据学生宿舍管理的具体职能成立相应的工作部门,理顺学生管理系统各部门、层次、岗位的职责、权限关系,培养一支辅导员、保卫人员、后勤保障员专业化的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责任到岗到人,责、权、利一致,形成网格化管理体系。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负责确定工作计划和任务,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指导、检查、督促、协调各工作部门的运作,各部门则根据既定的任务和要求开展具体工作,从而使学生宿舍管理形成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工作体系。

2.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年级宿舍辅导员制。一是宿舍辅导员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要积极探索以学生宿舍为社区平台的“年级管理为主班级管理为辅”的管理系统,强化以学院(专业)为单位的年级管理,进一步增强班级管理与专业教学之间的融合力度。二是辅导员要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及时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辅导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对个别存在生理或心理疾病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经常深入“特殊寝室”找“特殊学生”谈心、沟通,关心、尊重、理解学生并做好谈心记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宿舍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问题预防的重要场所。三是宿舍辅导员要在宿舍设置服务队、信息员,这样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又促使辅导员从烦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辅导员要指导学生进行宿舍规范管理,弄清楚怎样对宿舍进行检查评分,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宿舍的清洁卫生,做到:“三线”,即:鞋摆放整齐一线、毛巾排列一线、衣物晾晒一线;“一规范”,即:书桌、书架、日用品摆放规范;“一整洁”,即:被子、床单、枕头整齐干净;“五无”,即:无违规电器、无麻将牌桌、无异味、无违纪行为、无不文明礼貌行为。使安全、卫生、纪律、文明礼仪、文化建设,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得到更有效的落实。

(二)转变职能,多元化管理,推动文明寝室建设

宿舍是学生之间联系最密切,交流最频繁的重要场所。抓好“环境育人”的心灵课堂是文明寝室建设的目标,营造“文明、健康、和谐、向上”的学生宿舍成为主流。

1.学生工作职能从管理学生转向服务学生。宿舍社区化的管理,学生是缴费入住的,这就与学生宿舍管理部门形成一种契约关系,学生宿舍管理部门有责任为入住学生提供生活上的服务。一是牢固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给予他们热情周到的关爱,做到“耐心、细心、爱心,眼到、嘴到、腿到,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二是宿舍设置“有事请找我”告示牌以及“温馨教育与提示”公示栏、黑板报、爱心箱、意见薄等帮助学生解决日常困难和问题,为其排忧解难。三是高职院校应在学生宿舍区设立医疗救助服务点和报警电话,并PcBBfZ++HxF4yAxGZ4C/DFVAPYJPSmY+GqzB16CSkT4=安排专人值班,以便及时处理学生宿舍重大伤病和其他突发事件,保障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2.宿舍社区化突出学生自治职能。宿舍社区化的学生管理是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宿舍辅导员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教育管理方式。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生存之本,重视学生的主题地位,尊重学生的价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不单纯的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消除被管理的逆反心理,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角色,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制能力,建立一支以宿舍长、楼层长为基础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三自队伍”。促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既“学到知识”,又“学会做人”。同时,大力实行学生社团组织进宿舍活动,按区域分组建立宿舍安防的学生志愿者组织,加强学生宿舍楼层长、生活部干部、干事的建设和管理,开展宿舍日检和夜巡、信息反馈、文化活动以及宣传教育等工作,对学生宿舍的住宿、用水、用电、防火、防盗等的检查常态化,根除安全隐患,处理好学生在宿舍的各类突发事件,发现问题,快速反应,层层落实,强化责任。

[本文为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学校后勤协会2011-2012科研立项课题《宿舍公寓化下高职生思想教育及管理的实践与研究》(浙教后勤【2012】1号)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1C053)]

参考资料:

1.张棋.教育关注:高职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N].北京考试报,2005.07.13

2.王振洪.社区的思维方式: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角度的一种新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5)

3.王海龙.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社区化建设浅议[J].企业导报,2011(7)

4.黄磊.关于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

5.周宗辉,杨乃鹏.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6.郭玉亮.高职院校宿舍管理工作的特点及对策[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6(6)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7)(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