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林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既是一项基础产业又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承担着优化生态环境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在我国的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在发展林业经济中面临着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在发展林业经济中面临的问题,对有效发展林业经济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林业经济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032-02
林业经济是指利用一切的林业资源进行开发、生产、创造经济效益,为人类及社会服务的一项产业。林业经济是个双收益的产业,既能产生经济效益,也能产生生态效益。但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是牺牲生态效益的,虽然国家现在大力整治,但经济发展给环境造成的压力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和绿色消费认识的提高,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国家对林业的第一需求,林业的地位也迅速飚升。在这一大背景的驱动之下,对我国林业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希望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找出一种能够使生态与经济平衡的发展方式。
一、我国林业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及森林蓄积量持续下降。森林资源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既是生态建设的物质基础,又是林业持续发展的命根子。森林资源对改善生态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仅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效,同时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物质产品。然而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指导思想的偏差,致使森林资源过度消耗,大木材比例逐渐减少。虽然我国一直在实行植树造林的政策,但树木的生长要经过长时间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导致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还有在中幼林中,人工植树造林的比例很高,但是由于树木单一,抗逆性差,容易诱发灾害性病虫害,木材质量不高。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世界森林面积为3454亿平方米,森林覆盖率平均为26.6%,森林蓄积量为3831.27亿立方米。我国现有森林1.337亿公顷,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3.9%,森林蓄积面积112.5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不足世界总蓄积量的3%,又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导致了我国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更是少的可怜。我国目前人均森林面积0.11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6,分别排在世界的120位和121位。另外,在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中,人均森林蓄积量8.6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且森林蓄积量持续下降。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推算,我国森林资源只能采伐7至8年。也就是说,用材林中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濒于枯竭。这样下去,6~7年后林业企业即无林可采。森林资源是林业的命根子,是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而森林资源的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及森林蓄积量持续下降必然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2.森林资源过量采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我国的林业区多处在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期以来,人们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使得森林资源过量采伐,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接踵而来的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泥石流等,生物的多样也遭到了破坏。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1%,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并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大面积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在远古曾达到50%以上,但我国现在仅为21.3%,排在世界的142位;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的破坏,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比如说野马、野骆驼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处于极危状态,淡水湖泊生态系统退化十分严重,使许多地区气候异常,灾害频繁,损失严重,这必然会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3.森林资源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在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中,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结构单一,人工林纯林多、混交林少,全国现有人工林面积5325.73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31.51%;人工林蓄积量15.05亿立方米,占全国森林蓄积的12.44%。另外中幼龄林比重较大,蓄积分别占林分总面积、总蓄积的67.85%和38.94%。从地域分布上看,我国森林东北、西南地区较多,其他地区较少,吉林、黑龙江、四川、内蒙古、西藏、云南等六省区的森林面积、蓄积分别占全国的51.4%和70%,而西北、华北的森林资源较少,尤其是青海、新疆两省区的森林覆盖率不足5%,其中新疆只有2.94%。林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如果森林资源的总量不足、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势必会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4.林业企业技术落后,规模严重偏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林业企业相比较,技术水平落后十多年甚至数十年。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在定向结构刨花板、中纤维板、刨花板及胶合板等方面的技术根本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抗衡。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木材加工企业的平均规模:定向结构刨花板为10万立方米/年;中纤维板为10万立方米/年;刨花板大于10万立方米/年;胶合板大于1万立方米/年。而我国企业的规模是:定向结构刨花板平均规模为1.5万立方米/年;中纤维板平均规模为3.5万立方米/年;刨花板平均规模为0.65万立方米/年;胶合板平均规模为0.3万立方米/年。从中显示出了我国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二是许多企业仍然使用落后淘汰的技术设备,仍然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只是把原木剥皮、削片,制成单板或木条,为大的木材加工企业提供半成品。这种技术规模状态,导致了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差,规模经济效益差,也制约了林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
二、有效发展林业经济的对策思考
1.大力实施“绿色工程”,培育和发展后备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林业的命根子,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到2050 年,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状况步人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所以,在严格控制天然林采伐的同时,应大力实施“绿色工程”,不断丰富林业内涵,拓展林业外延,培育和发展后备森林资源。在培育和发展后备森林资源过程中,要把森林环境、生物多样性、水质、空气、森林健康放在第一位,而不能只着眼于森林的面积、储量和产量。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重视森林生态系统的质量,高质量的森林生态系统才能维护生态安全。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林地保护制度,实现林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保护林地是保障林业发展空间、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长远大计。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由国务院正式批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第一个中长期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对未来10年的林地保护发展作出了前瞻性的科学部署,拓展了林业发展空间,对依法保护和科学利用林地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国家还建立了占用征收林地定额管理制度,出台了《占用征收林地定额管理办法》,确立了林地使用“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节约用地、占补平衡”的新机制,实现了占用征收林地行政许可由无数量限制向有数量限制的转变,确保林地总量不减少。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以上林地保护利用制度,实现林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
3.依靠科技发展林业经济。林业经济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研发能力,紧跟世界林业高科技步伐,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快提高我国林业的科学技术水平。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一是利用国外高新技术,对传统木材加工、制造进行创新改造,不断提高我国林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效益;二是努力研发林木良种选育、条件寒冷地区造林、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良种林木的树苗和树种结构调整,不断提高林木培育的水平;三是建立并抓好林业重点实验室,使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与林业技术的应用紧密结合,全面推进我国林业经济快速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4.调整国家产业组织政策,实现林业企业规模结构合理化。国家调整产业组织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来实现调整;二是国家通过制定产业组织政策来实现调整,一般情况下两条途径同时并用。但在我国现阶段,由于林业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过小、市场结构呈现为过度竞争状态,致使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因此,运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难以实现短期内企业规模结构的有效调整,所以只能选择一条途径占主导地位,即通过国家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来实现规模结构的调整。国家主要从下四方面着手进行:一是国家政府部门在审批林业企业建厂时,要注意科学布局、统筹规划、总量控制,防止出现低水平重复,避免大量低劣小企业与优势企业争原料、争市场,以大量低价格、低质量的产品进行不正当竞争;二是对那些规模小、经济效益差、技术装备落后、资源浪费严重、无发展前途的林业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三是对一些发展前景好、规模较大的骨干企业采取支持鼓励政策,加大投资力度,组建大型林业企业集团,尽快形成规模经济,成为林业行业的龙头和支柱;四是国家要投资大力发展林业特色经济,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等,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龙.总结经验,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全面开创“十二五”森林资源管理新局面[J].林业经济,2012(6)
2.王玉明.关于发展林业经济的理性思考[J].吉林林业科技,2003
3.朱哲洙,李云龙.浅谈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华章,2010(8)
4.郑惠显.关于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1(16)
5.李乾明,李珍.林业经济发展问题探讨[J].经济观察,2011(27)
6.李开政.当前我国发展林业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之友,2010(5)
7.王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现代林业经济[J].河南林业科技,2010(3)
8.邱威(导师:姜志德).西部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市场机制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5
9.王彬.我国林业企业规模结构优化研究,林业建设,2003(12)
(作者简介:田晖,同济大学法政学院经济学教授,主要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的研究 上海 20000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