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一柱”的文学情怀

2013-12-29 00:00:00杨晓敏
红豆 2013年12期

我之所以称广西作家沈祖连是小小说的“南天一柱”,不仅因为他是当代小小说的拓荒者之一,在整个小小说专业户中出版小小说作品集、由省级作协召开作品研讨会、加入中国作协和荣获省级政府奖等方面,都位居前列,而且还在于近30年来,沈祖连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创建了“广西小小说学会”,组织笔会、举办征文、开展评奖,带出了一支数以百人计的“小小说桂军”。

沈祖连是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走上文坛的,在创作中不仅力求展现生活的真实风采,而且也渗透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着自己较为独特的艺术追求与美学理想。祖连一开始创作,就显示出比较厚实的生活底蕴,作品在各个熟悉的生活领域里四处开花,涉猎的题材广泛,故乡故土,风物人情,三教九流,五花八门,其笔锋所至,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便被开掘出来,千变万化的多彩世界便被展现出来。祖连选取南国一隅的方寸之地,着手塑造出一群自己熟悉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展示了他们在改革大潮涌动中的精神风貌。或取其生活的片断,或叙述事件的一端,或抒发某种情思,或表达一个情理,使人感受到时代变革的折光,透视出生活的本质,自然天成,尤其对生活的原生态表现更为生动。

《猪经理》故事写得轻松,读着轻松,轻轻松松的文字里却铆足一股子心劲。长成彪形青年的猪经理,一路走来一路想,一路想来一路干,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简单不乏心智、踏实而且幽默的现代边地青年典型。人最怕没志气,连想都不敢想的人,还企望能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来?“村边的桥崩了,没人理,他理了。抖出13600元,还在桥头树了个碑,特书:朱氏大桥建于1987年5月。他觉得,他并没辱没祖宗。当县报记者采访他时,他说:我什么都超过了老豆(父亲),就一样比不上!我老豆娶了两个老婆,我却不能!”这种幽默诙谐的语言,更见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沈祖连在他的“三岔口”系列里,写了开放型的“美人鱼”、疾恶如仇的女补鞋匠、身怀一技之长的中药郎中、侠肝义胆的传奇人物豹三、憨厚的华光四、争强好胜的庆甫三……祖连在千把字的篇幅里,刻画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丰富和充实了小小说艺术殿堂的人物画廊,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沈祖连的小小说注重构思,角度独特,语言简练、干脆,生活气息浓郁。他善于抓住生活中闪光的东西,加以渲染和开掘,巧妙布局,于平淡中呈现出一种悠长的意味来。应该说,通过“三岔口系列”的创作来看,祖连已十分注意发展自己的创作个性,以其独具审美价值的众多作品,以其有别于其他小小说作家的艺术风格,奠定了自己在小小说创作领域的领先地位。

《老实人的虚伪》是祖连早期的作品,该文故事完整,叙述简约,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尤其在揭示人性恶方面入木三分。某领导的媚上嘴脸,人们的从众心理,女人的小市民意识以及“老实人”一反常态表现出来的变异行为,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老四的嘴唇出奇地厚,两层加在一起,侧看过去,如同一只紫红紫红的蝴蝶趴在那里……他那厚嘴唇,那呆滞眼,就像一本书,一本写着‘老实’二字的书,只要一看,就能读懂。”有时候,你不得不感叹语言是有色彩跃动的,一张嘴唇被比喻成了一只紫红紫红的蝴蝶,首先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阅读视觉冲击,让人瞬间记住了这个老实人的典型特征。

沈祖连的创作,自然天成,作品大都保持着生活的原生态,著名评论家江曾培先生说他的作品“追求的不是‘错彩镂金’的装饰美,而是‘芙蓉出水’的自然美”。沈祖连自己也说,他的作品,大多是自己经历过或者遇上过或者至少也是听说过的故事。比如《母亲的红裙子》,写的就是自己的老母亲;《女当家》写的就是自己做生意的爱人;《谁家男人》写的就是他每天所亲眼见到的下岗夫妇的生活情景;《挑果卖的女人》写了我们所熟视无睹的下岗女工的辛酸;《为谁辛苦》更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小生意人艰辛的生活图景;《寺里》也很特别,他在故事的叙述中融入了禅理,形象地阐述了佛是帮不了人的,佛是自己的人本思想。

从发展观来看,沈祖连的小说也不是一成不变,特别是近年来,打出了“申弓”的笔名之后,风格与内涵都在起了一些变化,如他的金麻雀获奖小说《第二届家委会预备会纪实》就十分特别。记得当时他写出来时,我还在午睡,他却给我发了过来,并且来短信说是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才来冒昧打扰。我觉得一个成熟的作家是很难得或者说是很少有这种激动的,或许这就会有奇迹的产生。果然,沈祖连突破了,这篇小说非常特别,特别在于他打破了小说多年来的框框,撇开了小说的N种要素,将一个重大会议的议程缩小为一个最小的家庭会议来进行。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让人读后忍俊不禁。正如金麻雀奖评委刘海涛先生所评价的,这是一篇典型的政治小说,可它看起来只是一篇会议应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