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笔工艺走进网络时代

2013-12-29 00:00:00汪洋
瞭望东方周刊 2013年4期

我的老家在安徽一个小县城,虽然城市很小,但名气却很大。因为这里出产举世闻名的宣纸和宣笔。

我的家族从民国时期开始,就靠制作宣笔为生。不过,近些年来,宣笔的销售已经是一年不如一年。传到父辈这一代,父亲的5个兄弟里,只有二伯依然坚持在这个行当。得益于祖传手艺,二伯在宣笔制作行当里很有名。什么“宣州紫毫”、“纯紫尖毫”、“黄山烟雾”、“脱颖狼毫”、“乌溪清泉”,制作起来全都驾轻就熟,在行业内广受赞誉。

不过,在行业内有名又有什么用呢?电脑的普及让宣笔制作也成了夕阳产业。二伯总是说,他的生意几乎全都靠着一些老客户支撑着,但这些人也是越来越老,越来越少。这两年,二伯的宣笔作坊里,已经从原来的十多名工匠,减少到了连二伯在内也只有3个人,平均年龄也达到了61岁。二伯只能勉强维持着作坊的运转,生计却日益艰难。

但从去年开始,转机出现了,这得益于表弟从大学里学到的现代营销技巧。表弟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大城市当白领,反而回到家乡围绕着宣笔这个古老的产业动起了主意。表弟注册了公司,一边在网络上宣传宣笔,甚至将宣笔的制作过程拍成DV放在了一些书法爱好者的网络俱乐部里,一边利用家里的条件,开办了一家宣笔题材的农家乐。

几个月下来,表弟以宣笔制作参观为主题的农家乐自助旅行,终于迎来了第一批客人。这些从上海来的书法爱好者,年纪很轻,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却非常高,对能现场观摩古老的工艺兴奋不已。这批客人吃住在表弟的农家乐里,临走时每个人都买走了几支甚至几十支宣笔拿回去送人。这一次,就相当于二伯一年的宣笔销售量。

从那以后,天南海北的游客让二伯的作坊重新兴旺起来,二伯甚至还因此见到了很多外国的游客。后来,表弟又找了几家宣纸制造企业,他要用同样的模式带动早已不景气的宣纸产业。

不久前,表弟告诉我,因为他的想法很好,宣纸和宣笔的制造工艺又是独一无二的传统工艺,所以已经有好几家旅行社找上门,要跟他合作开发旅游线路。现在,他们村子里的好几家宣笔作坊,都已经起死回生,活得有声有色。表弟说,他要让更多的传统产业,在现代营销手法的帮助下重新焕发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