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废旧材料随处可见,它们其实就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废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发挥其优势作用,为教育服务呢?《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变废为宝”这一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增强环保意识,更能让幼儿以废弃物直观、具体、形象等特征引发想象,动手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新作品,丰富教育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一、收集整理,分类处理
废旧材料品种繁多,小到针头线条、瓶瓶罐罐,大到木板纸箱、布匹棉絮等。我们充分发动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我们在教室门口放置了几只收集箱,并在上面贴上让幼儿一看就能懂的标志,让他们积极有序地把收集来的废旧物品分类放置。如在收集箱上贴了瓶子标志的,就是让幼儿把带来的各种瓶子放到里面,如在收集箱上贴了布料标志的,就让幼儿把收集到的布料放到里面,我们一般把使用的废旧材料按用途分为缝纫用品、各种盒子、废布料、美发用品、废纸品、拉罐、塑料瓶子等。分类以后,我们就会挑选出无毒无害安全的废旧物品进行消毒杀菌后备用。
二、发挥功能,物尽其用
废旧材料应用广泛,不仅在教学中会经常用到,而且幼儿园的游戏、环境创设、区域活动都离不开废旧物品的参与。
1.教学活动中的利用
废旧材料和幼儿教学看似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和范畴,但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合理地运用我们身边的废旧材料,对幼儿教学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关键是我们怎么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具和学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什么样的教具和学具,如教学活动中,需要用到教具小汽车、钟表等,我画得不太逼真,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于是我就用牙膏盒、纸板等亲手做,孩子们看了都特别喜欢,个个精神集中,非常投入。
2.区域活动中的利用
在区域活动中,合理运用身边废旧材料制作成玩具。我们将其巧妙投放于各个区域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以玩启智,玩中练能,追求材料使用的多功能性,为区域活动增添更多的活力,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如:在制作体操器械时,老师将饮料瓶装上石子封好口,幼儿就会用各种颜色的即时贴装饰在上面,既结实又美观。有的幼儿还积极动脑筋,互相配合,想出新的制作方法和玩法,然后,大家一起制作玩具,兴趣高涨。又如我在我班的益智区里,投放了丰富的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玩教具,那些五颜六色的几何形体让孩子们既摸到了形又欣赏了色,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理解形体的等分。通过扑克牌游戏活动,幼儿激发了对数学的兴趣,促进了数字概念的发展,如:排序、分类和认识相邻数等。我们收集了多个蛋糕盒让幼儿设计转盘,有的用牙签、有的用碟片、有的用贝壳……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材料,大胆进行创新制作。我们还将夹子上的图片更换为图卡、汉字、实物、数卡,鼓励中大班幼儿进行数与物的匹配等,让幼儿在做中玩、玩中学,提高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我班幼儿区域活动的水平大大提高,废旧材料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助手、幼儿游戏时的快乐天使,活动室变成幼儿的乐园,他们尽情地玩耍着、尝试着,“不经意间”地获得了提高和发展。
3.游戏活动中的利用
废旧物品通过师生的装饰、改造,用在幼儿的游戏中,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易拉罐可以吊在绳上,练习原地纵跳,还可以几个绑在一起,做成用来练习平衡能力、训练幼儿胆量的“梅花桩”;塑料瓶灌上彩色的水,用来玩保龄球、抛接瓶子、当接力棒进行跑步比赛等。孩子们在玩玩、做做、试试、想想等活动中锻炼了手部肌肉,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在强健体魄的同时开发了智力,使游戏活动发挥了更大的功效。例如一张旧报纸,有的幼儿将它贴在胸口跑来跑去;有的卷成一长条做障碍物,来回跳;有的又揉成一团,当“手榴弹”扔……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积极思维,捕捉灵感。在活动中,幼儿之间还会有交流和尝试,玩的方法越来越多。有的幼儿将报纸卷成一长条拿在手上当“金箍棒”;有的幼儿将报纸铺在地上当垫子,做仰卧起坐;有的幼儿合作将皮球放在报纸上,两个人拿着报纸载着球来回地走……幼儿创造出了一物多玩的“报纸”新形象,以后的每次活动中,我都能看到孩子们的聪明才智,比如在玩箱子中,有的幼儿把箱子叠起来,作障碍物跳过去;有的幼儿钻到箱子里,把手和脚露出来在地上爬;有的幼儿将箱子作为“山洞”,一个一个从里面钻出来。还有的幼儿玩法更有趣:把箱子套在身上,露出头,学机器人走路,引起小朋友的注意。我感到这些看似破旧的东西在幼儿眼中是无价之宝,它们对幼儿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那些看似美观的成品。对于老师来讲,废旧材料的教育价值远远超过了成品。
4.环境布置中的利用
班级的创设可以加强幼儿对环境的了解,通过引导幼儿对环境的注意,调动幼儿的主动性。我班的墙饰和区域的环境创设在主题内容的选择上更多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不断融入全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如,在布置主题“春天来了”中,我们将版面放低,使每个幼儿都能伸手够得着,然后由幼儿自己动手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树、花、小鸟等,并且自己动手剪,将自己做的物件贴在主题版面上,每一个幼儿都参与进来,他们很愉快地将自己的作品亲手布置到了版面上,看得出来,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特别认真。由此可见,利用废旧物品制作远比一些现成的更能吸引幼儿,只要稍微动动脑筋,就能变废为宝,带给幼儿更多的乐趣,对幼儿是有益无害的。首先,幼儿通过自己亲手制作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做好一件玩具后,幼儿在欣赏自己的作品时,会无比快乐,有利于增强自信心。我班经常有幼儿站在主题墙面前,寻找自己制作的作品,满脸的自豪喜悦。其次,幼儿通过自己亲手制作,明白通过自己付出的劳动也能变废为宝,这些奇妙的变化会让人欣喜,明白有劳动才有收获的道理,更加珍惜自己制作的玩具。幼儿在收集废物的过程中,逐渐明白废物利用的好处,有利于幼儿形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家长也能节省不少开支。有的家长帮助孩子制作玩具,如利用废纸制作了灯笼,用牙膏盒制作了汽车,等等,放在教室里都引来了孩子的驻足欣赏。这些玩具能使孩子玩得有趣,有益,启发心智。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变废为宝,通过独特的视角让幼儿把环保与创作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实践证明:利用废旧材料的效果是极为积极和成功的,促进幼儿的情感和认知能力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