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不断增强对大学生的凝聚力和引导力,不断更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适应现代青年学生发展需要的新工作思路。本文从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开展特色品牌活动方面对共青团工作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高校共青团 组织建设 特色品牌活动
高校共青团工作围绕学校育人为本这一中心工作,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己任,确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形成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注重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发挥团组织的先进性作用
1.加强专职团干部队伍建设。专职团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成败,因此,要大力加强专职团干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素质,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分析认清当前形势,以确保紧跟时代步伐、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敏锐的眼光审时度势、积极团结广大团员青年。
2.加强学生组织建设。学生组织是共青团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在丰富课外生活、营造和谐文明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多采用“一体两翼”的格局,一体是指团组织,两翼是指学生会和社团组织。学生团体要重视学生干部队的选拔培训工作,选拔时要做到“标准明确、程序规范”。学生干部的培训要体系化、多样化、常规化,要努力建立一支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3.加强团组织思想建设。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共青团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二课堂是共青团活动的大舞台,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共青团组织必须转变观念,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构建面向青年学生的全方位服务体系,满足广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开展特色品牌活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团的工作要围绕党和政府对团员青年总的要求开展,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针对青年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进行。要求高校团的活动内容不断丰富、进行创新,给大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发挥特长的平台,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增强实践能力的目的。
1.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团的活动要主题鲜明,能够振奋精神,唤起斗志,激发热情和参与意识。能把握党所期望,社会所要求,广大青年学生所期盼,体现团组织的凝聚力和辐射力,代表广大青年学生的意愿。同时,团的活动形式要多样化、生动化和民主化。在设计活动形式时,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做到有的放矢,设计出的学生活动,要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和不同品味的学生的要求。通过开展活动巩固团组织的群众基础,增强高团组织在广大学生中的凝聚力、辐射力和引导力。
2.活动尽量社会化,科技含量要高。根据活动主题,与社会建立联系,拓宽活动领域,创新活动形式,使团员有新奇感,积极主动地参与。通过与社会的联系,学生干部和团员可以尽早接触社会、适应社会,为以后走向社会培养实践经验。活动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品德,提高活动品位,增加活动内容科技含量。活动使大学生内在潜能得到发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高校团组织要精心打造思想政治工作品牌网站,提供及时更新的校内新闻、课外活动等信息,尽可能地提供各类免费网络资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团组织应该支持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创办转化学生科技成果的中介服务体系,使学生的科研成果走向市场,服务于经济,使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运用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活动载体,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素养。
三、结语
高校共青团要不断加强团组织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组织具有教育意义、喜闻乐见的品牌活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强化资源意识,培养国际化视野,大胆借鉴国内外青年工作的先进经验。要重视对现代青年学生身心特点的研究,注意从现代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出发开展工作。要重视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结构与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引导青年学生适应现代职业发展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肖秀珠,强化青年“三感”增强团组织凝聚力[J].建筑,2006(14).
[2]卢爱华.谈新时期共青团工作[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3]徐子勇.强化高校团组织凝聚力之我见[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5(06).
[4]王培玲,胡先锋.浅议高校团组织对大学生的辐射力和引导力[J].魅力中国,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