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3-12-29 00:00:00程蓉美
考试周刊 2013年41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策略上,教师应把着眼点由“怎么教?”转移到“学生怎么学?”,把“课堂”改成“学堂”,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宗旨,以指导型探究为主要教学方法,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主攻。精心组织课堂,讲究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探究,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搞好物理教学的关键。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极为重要,我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创新是指创造、发现新的东西,突出前所未有的“新”字,它还包括利用现有知识技能重现前人发现探索的过程。因此,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也是创新,学生的创新多是一种学习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又为成人后的创新做好了准备。同样,学生的独立思考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活动。据此,只要不是墨守成规,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都是创新。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所以说创新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热情。

在平时教学中,我注意利用科学家研究的史实,与学生共同探讨他们是如何提出方案、建立理论的,设想如果身处其境,能否会有那样想法,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热情。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这节知识时,我引导学生做好牛顿第一定律实验,让学生讨论通过实验,能提出什么问题,能想到什么。在学生提出各种想法和问题后引导学生:物体不受外力时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生活中有不受外力的物体吗?物体受力时是怎样运动的呢?受平衡力又怎样呢?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能和伟人一样发现问题。伟大的发明并不是神秘不可及的,而在自己身边,自己也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只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开阔思路进行创新实践,创新意识才会深入学生脑海中,并不断得到强化。当然学生提出的想法或做法不可能都具有可行性和实际意义,但由于对于其个人来说都是新的,因此我总是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树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强化创新的自觉性,激发出创新热情。

二、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与乐知者。”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把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如我在讲“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提前布置学生在家多寻找一些能够发声的简单物体如木片、梳子、铃铛、音叉、鼓、纸哨、笔套、橡皮筋、纸盒等,并把它们带到课堂上。在课堂上我先并让学生摆弄这些器具并使其发声。同学们用敲、拨、拉、吹、弹、摇、拍等方法,都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这样让学生自己感受“声音的世界”,由此进行“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导入。然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物理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看、听、摸,动手做各种发声的实验,再经学生讨论,老师点拨,得出结论: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了解这一规律后,再引导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如让学生用手触摸自己讲话时的喉咙振动,观察和解释蝉鸣现象等。物理知识和物理科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课内和课外都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如观察水的沸腾、“神舟”十号发射升空之际,布置学生收看电视并通过媒体收集信息,了解航天员的工作生活情况等。这样,学生手脑并用,兴趣盎然。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让学生的好奇心变成创新的动力。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例如:我在讲“物体的浮与沉”时,从电视剧《穆桂英》中的一个片段“穆桂英如何打捞降龙木”引入课题,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涉及物体的浮沉。学生带着好奇心在课堂上积极讨论,相互交流,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研究物理问题的情景中。

2.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从头讲到尾”,我讲你听,灌输给学生知识,效果不佳。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探究、讨论”打破了传统格局;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打破了原有的模式;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打破了沉静的课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质疑、提问能力。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应归功于‘为什么’,而生活的伟大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所以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在教学实践中,我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措施一:学生通过动手活动,讨论自己所提出问题是否存在遗漏、不规范等,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提问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物体的浮与沉”一节中,在上课前布置学生带空的牙膏皮、小玻璃瓶、小石块等物品;上课时让学生动手探究:“怎样使空牙膏和小玻璃瓶在水中上浮、下沉?”顿时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带着问题动手、讨论、学习。

措施二:如“物体的浮与沉”一课中,在学生动手实验、讨论、相互交流、得出结论后,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有一艘轮船因撞上冰山沉没于水中,让你来打捞沉船,怎么做?说说你的做法。这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个过程既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完善,又是知识的复现,这样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增强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总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我发现,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学习活动中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