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13-12-29 00:00:00房晓静
考试周刊 2013年41期

摘 要: 文章根据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提出高中英语教学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针对实际教学提出建议,认为应通过推测词义,加强语法知识、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及加强阅读技巧训练等方面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1.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技能目标对阅读的要求是:学生能从一般文字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根据上下文线索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能根据阅读目的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此外,《英语课程标准》还指出,在进行听、说、写教学的同时,应该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高中阶段,更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高中生英语阅读目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主题,弄清文本的结构,获得文章传递的信息,了解作者的意图,明白文本暗含的意义,并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在真正的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依据语境推断语义,剖析复杂语法现象,并能进一步捕捉情感意蕴,从而准确理解文本的主题,读出英语之美,读出西方文化之美。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于试卷中分值较高的阅读理解这一项总是抱有一种无奈的态度。主要原因如下:首先,阅读理解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词汇、短语搭配、句子结构的变换、复杂的语法内容,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缺乏这些综合能力,因此阅读能力差;其次,阅读理解考查的不仅仅是对单词、句子层面的理解,更涉及句间关系,段落间关系,主题发展的推理,而很多学生缺乏相关篇章知识和阅读技巧,仅仅停留在单词的理解和语法分析层面。再次,阅读理解篇目较多,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一些学生存在逐字阅读、指读、声读、心读等不良阅读习惯,影响阅读速度。最后,一些学生不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以中国国情和思想解读英语文章,因而无法正确理解文章的主题内涵和作者的意图态度。

因而,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如:单词构词法、句型、语法等。此外,要加强篇章知识学习,使其熟悉英语文章的篇章结构特点。除此之外,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形成科学的阅读技巧。学生进入较高年级之后,给学生多介绍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及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使学生阅读水平从理解文章提到欣赏的高度,从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2.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学好英语的重要条件,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2.1推测词义

在阅读理解训练中,不应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每个生词上。只要生词不影响到内容的理解,就可以跳过去,而不是遇到生词就查字典。此外,如果生词比较重要,出现频率比较高,影响到了文章内容的理解,就可以通过构词法或上下文语境推测词汇的意思。

因此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构词法的知识,帮助学生推测词义。可以通过复合法、派生法及拼缀法等构词方法来猜词义。复合词指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独立意义的子词组合而成的,而且合成词的意义通常就是其构成中子词意义的叠加与复合。例如:“widespread”由两个独立的单词“wide”和“spread”组成。“wide”表示宽广的,“spread”有散布、蔓延的意思。因此复合词“widespread”有分布广的,散布广的意思。

派生词指的是由一个词根加上前缀或后缀构成另一个词。例如:“invisible”表示看不见的,无形的。词根“vis”表示看,形容词后缀“ible”表示可……的,因此“visible”表示可以看到的。前缀“in-”表示否定,因此,“invisible”表示看不见的。

一个单词失去部分或各个词都失去部分音节后连接成一个新词,这样的构词法叫拼缀法。如“brunch”由“breakfast”和“lunch”各失掉部分音节后拼缀而成,表示早中餐,介于早餐和中餐间的那顿饭。

此外,有些单词如果通过构词法推断不出什么意思,就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如“We should adopt a green lifestyle.We should take a bus instead of driving a car.”从上下文推断来看,“green”在这里表示环保的意思。

如果遇到重要的生词根据上下文和以上介绍的构词法来猜,仍猜不出意思的,就需要查字典。总之,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时开始时尽量不应查字典,主要应通过构词法和上下文语境推测意义。

2.2强调语法知识的学习

英语语法是一种系统、严密的知识体系,在英语学习中语法的掌握对于阅读理解起着重要作用。句子结构的理解,上下文的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及其态度都要依靠语法的扎实基础。而基础差的学生常常因为语法知识差而导致难句和复杂句理解不了,进而影响到内容的理解和推理。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语法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分析语法现象,并进行大量的语法练习。在平常学习中可以多阅读并背诵英语文章。阅读和背诵材料以切合自己能力或程度为佳。在阅读中注意引用自己学过的语法规则,或利用自己所学过的语法规则了解文意,模仿英语的表达句式或习惯。而通过背诵可以进一步熟悉语法结构和规则。

2.3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英语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英语文章的体裁各式各样。其内容涵盖了西方社会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风情等广泛知识。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积淀,这样,不仅使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英语学活,更有助于学生集中西文化为一身,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2.4阅读技巧训练

要通过大量的限时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要纠正影响阅读速度的不良的阅读习惯,禁止学生逐字阅读、出声朗读、指读、心读等。要求学生默读,尽量用英语思维。

此外,快速阅读要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技巧,在快速阅读时通过逻辑思维,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在整个快速阅读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归纳、演绎、假设、推理。常见的阅读技巧有:

2.4.1略读。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在阅读课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讲解篇章知识,培养学生找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细节的关系,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的信息。

2.4.2跳读。英语阅读中的略读也可称作跳读或者浏览,这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的技能,即迅速浏览全文,抓住文章大意和主题句,明确作者的态度和意图。跳读,就是快速地、有选择地阅读,即在文章中找到一个或几个关键词。用这种阅读方法回答who,what,when,where之类的问题最有效。

2.4.3细读。就是用最细致、最慢、最深层的方法阅读,目的是求得对某些问题的全部意义的理解与掌握。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抓住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理解。一篇文章中段落与段落之间,段落与主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而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更有利于把握住文章主题与大意。对于一篇文章要略读,跳读,还是细读,要根据文章的体裁和题材而定。正如培根在《论学习》中所说: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others to be swallowed,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有些书是应当尝尝滋味的,有些书是应当吞下去的,有少数书是应当咀嚼和消化的。)

3.结语

总之,高中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很多问题,如语法、词汇基础差、缺乏篇章知识、存在不良的阅读习惯、缺乏西方文化知识等。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阅读能力。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加强语法的讲解、教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知识进行词义推理,还要加强文化知识的输入,帮助学生克服逐字阅读等不良阅读习惯,并培养其略读、跳读和细读等阅读技巧。

参考文献:

[1]胡春洞,戴春信.英语阅读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95.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2.

[3]熊金霞.英语阅读练习与阅读策略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10).

[4]梁厚福.新课程理念下的课文阅读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12).

[5]陈俭贤.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