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几个环节及措施

2013-12-29 00:00:00陈荣辉
考试周刊 2013年41期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阅读理解能力题占的比重非常大,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要注重以下环节。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环节

1.夯实基础,大量的生词,尤其是多义词是影响考生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根据考试提纲的要求,高三学生应熟练掌握已学单词、短语、句型及它们之间的搭配,这些都需要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

2.培养良好的阅读心理。阅读时要去掉杂念,心绪要安定,精神要专一,要形成一种惬意的顺向心理,造成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切不可一遇到几个生词难句,就心烦意乱,失去自控能力。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任何恐慌,过分紧张的情绪都会形成一种消极因素妨碍大脑的正常思维。因此,遇到困难时一定要从容不迫,心无旁骛。这样才能对所读的文章印象清晰,理解深刻。

3.阅读时要注意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中词语搭配及句型结构的熟练程度。语感好的人,理解力就强,视读的速度就快。阅读时要留心词语的搭配,即惯用法。必要时可用笔画一画或记下来。读完每一篇文章,都应总结归纳一下,积累一些单词、惯用法和句型,这样语感自然就会好起来。

4.读完一篇文章后,要对文章的段落结构、中心思想、人物事件、论点论据做到心中有数。对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看几次。要留心关键词句,注意弦外之音。对文章的评价分析,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理解文章作者的原意,而不能按自己的意愿想当然。切记:一想当然,就会出错。如果文章太长,则可以先把文章后面的问题看一遍,带着问题去看文章。这样有助于去除杂念,提高阅读速度和解题的正确性。要善于找关键句,特别要注意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头一句话,往往就是关键句,有助于掌握文章的全貌,理解文章的主题。此外,还应该细读文章,因为有时试题是考细节。可以边读边用铅笔做标记,把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即五个W画出来。凡逢人物就圈起来,看完一数,有几个圈就是几个人,一目了然。

5.培养阅读技巧。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带着五个“W”(who/whom,what,when,where,why)阅读文章,牢记这五个“W”,边读边记录相关信息,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另外,副词how除了表示动作方式好事物所达到的程度以外,还常和soon,often,far,long,many,much等词搭配表示具体内容。在阅读文章时我们要提醒学生注意其所涉及的内容,这是快速打开思路、全面理解文章、节省答题时间的好办法。

6.矫正不良的阅读习惯。

(1)视幅窄。

所谓“视幅窄”是指每一眼摄入的字数少,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速度,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包括:第一,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固定短语、习惯搭配和句型,提高知识的复现率,这是基础;第二,教会学生按意群快速阅读,将含有多个单词的短语或句子看做一个阅读单位,从而增宽视幅,提高视读速度。考阅读理解,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考的是考试速度。慢读是不行的。因此做阅读理解时,要注意培养自己快速阅读的习惯。阅读时眼球总是不断地移动—停顿—移动着的。理解是在“眼停”的瞬间进行的。我们要使眼停的时间相对增加,就要扩大视读的广度,把逐词逐句的点式阅读变成一次扫描一句的线式阅读,并且把看到的东西迅速报告给大脑,形成眼脑较快的直映能力。切不可在个别难懂的词句上磨蹭,只要全篇理解了,个别难懂的词句就可以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去猜测,去推断。

(2)指读、出声度、心读。

用手指对着每个单词阅读,逐个读出单词的读音,回想每个单词的发音——这三种阅读方法均易导致注意力分散,进而影响阅读速度,阻碍完整的逻辑思维。

在平时的阅读练习中,我们应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所谓默读,是指阅读时只用眼好脑活动,只要求理解文章的内容。另外,我们还要纠正学生阅读中附加的一些动作,如玩笔、听音乐、颠腿、抠鼻子等,这些都会分散注意力,影响阅读效率。

(3)只注重词义,忽视习惯用法。

英语中存在不少固定搭配,固定含义的语言现象,如“killDtime”不能译成“杀死时间”而应译成“消磨时间”等。对此,我们要加强学生对习惯用法、习语等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随时归纳、记忆、多查工具书,切勿望文生义。

(4)逐词查词典。

在阅读过程中,有些学生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这样势必会降低阅读速度,破坏思维的连贯性。要改正这一习惯,就需要学生学会泛读、速读、跳读等方法,尽可能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将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放在首位。

(5)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阅读的技巧有跳读、掠读好细读等。有的文章要求学生快速获取某一特定信息,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有些文章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大意、主旨,此时就可指导学生进行略读;还有些文章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篇章结构,归纳作者的写作意图,此时就需要学生仔细阅读。

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训练,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使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强调独立阅读课文,旨在形成能力,每教一篇新课文时,先让学生用10~20分钟进行快速阅读,同时做课文的理解题,然后按精读要求,给学生指定段落,让他们自己研究主要语言点,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以求弄懂。精读也全是由学生自己研读,改变了那种课堂中从泛读到精读,全由教师包讲到底的局面,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2.每课时抽出10分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选用150个词左右、难度适中的短文,再加5~10个理解检测题,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迅速读完全文,完成阅读理解题。然后检查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进行辅导讲评。

3.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只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是不够的。以每周1000个词来计算,学生一个学期只能完成1~1.5万个词的阅读量,不足以使学生从中获取独立阅读英语文章的基本技巧。所以,除快速阅读外,我还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目的在于增加阅读量。向学生提供较多而且题材较广的短小成篇的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相互交换各自的不同阅读材料,要求每人每天课外阅读600个词的短文,这样,既增加了阅读量,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4.认真选好读物。读物的选择对阅读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读物选择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我在选择读物时尽量选一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的文章,使学生在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所选读物内容广泛、新颖,体裁和题材多种多样,语言质朴生动,引人入胜,寓学习于消遣之中,所以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是我所选材料适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难度与课文相当,内容尽可能与课文相联系,生词率控制在2%~3%,难易适当,使学生读得轻松愉快,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增强了他们阅读的信心。

5.阅读要讲求效率。效率体现在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两个方面,读速的提高与读量是密切相关的。阅读要以量求质。我给学生定的阅读总量为40万个词左右,每天坚持10分钟,读速定为60词每分钟左右。要求准确理解率达70%以上,实践证明,一般水平的学生通过努力是不难达到这个指标的。

6.把阅读的辅导落到实处。阅读基本上是在课外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但是没有得力措施就很难保证持续地开展。为了扎实地搞好阅读,除对读量、读速严格要求并记录在案进行评比以外,我主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指导。(1)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实验初期,我发现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有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学生阅读时爱出声;有的学生用笔和尺之类的东西指点着助读;有的用眼不科学,每次只能看到一个单词;有的则咬文嚼字,边读边查词典,一词一句地分析;有的学生“回视”的现象太严重,在阅读时,眼睛常常往回看,重读一个词、短语、一个句子,不仅影响读速而且不利于把握句子、段落、全文的意义。我帮助学生逐步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默读习惯。帮助他们尽量减少眼停次数,扩大视力范围,能在单位时间里捕捉更多的语言信息。(2)指导学生阅读时抓住文中重点段、段中主题句和句中的关键词。教给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意义的办法。阅读中难免碰上生词,让学生碰到生词不惊慌,因为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通过一定线索或可根据构词法、同义词、反义词、等同关系、因果关系或上下文暗示猜出词义。(3)指导学生“依纲”阅读。这个纲就是文章的理解题,每篇材料都配有相应的阅读理解题,既可作为理解检查题,又可作为阅读提纲。一般的学生都是先阅读短文,再看问题,回头看短文,然后做选择答案。我指导学生的另一种做法是先看问题,后读短文,再做选择答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体会和方法,具体实施中还需不断总结、改进和提高。总之,阅读理解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一日之功。但是只要我们使用正确的方法,持之以恒,不断训练,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