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泉州市郊一个正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发展新区学校,百崎中心小学的办学水平与市区小学存在明显差距,由于客观原因,学校曾经长期在师资缺编和外来学生不断涌入的矛盾中运行,期初“守住”运行,平时“守住”稳定,日常“守住”常规,每周“守住”文件,时时“守住”检查;人事紧、资金紧、效益紧;这种粗放式管理使我校像一列车厢人员爆满、严重超载的旅客列车,虽全力开行,却慢速运行,车厢里人际不顺、嘈杂声阵阵,能“行驶”即“安心”的心理困住了大部分老师的发展理想和追求。我们看到了与品牌学校的差距,希望把学校打造成一列“装修优美、设施齐全的现代化高速动车”。
伴随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大开发大建设,百崎中心小学迎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也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如何突破难关,跨入教育同城化发展轨道,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迅速提升?我们在探索着、思考着学校发展的途径和动力。反思几年来的办学实践,我们力争让学校从“粗放式运行”走上“精细化管理”的轨道,主要策略是“争创学校五优化,实现教育同城化”,五个优化即:
一、优秀的学校文化
一所学校的起步发展,它的灵魂一定是学校文化;一所学校的跨越发展,它的内涵注定是学校文化;一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它的根基必定是学校文化。这种有力量的学校文化以无声的语言、流动的乐章滋润师生的心田,也只有在优秀学校文化悄无声息的作用下,师生的精神面貌才会有根本性的转变,那是人的精神层面的变化。
百崎中心小学的发展,从抓学校优良文化建设起航,竖立起百崎中心“精气神”的帆,鼓起学校正气的“烈风”而向前,风正才能气顺,气顺方可力行。因此,我们应大力培植积极向上的学校人文精神,弘扬四种学校文化:1.领导班子决策文化:营造“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的民主、和谐、进取的精神氛围。2.管理文化:我们倡导的管理文化是授权、人本、激励、守纪。强调师生的自觉、自律,众人定制度,制度管众人。3.教师文化:我们倡导的教师文化是崇德、合作、专业成长,让老师们像兄弟姐妹般相处并安身立教。4.环境文化:我们倡导的环境文化是“学园、花园、乐园”。5.学生文化:我们倡导的是博爱教育、养成教育和成功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平等受教育,让每一个孩子走向幸福和成功。
二、优良的师资队伍
学校是每一位老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为打造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我们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量的增加:百崎三所小学目前有教师80人,三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招聘、选调了27位教师进入学校,占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教师数量的增加,使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成为现实,学校长期缺编和队伍老化现象已经大大改善,为增强队伍活力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百崎中心小学教师平均年龄32.6岁,年龄结构呈最佳组合式的金字塔形。
(二)质的提升:我们学校优良的教师团队初步形成,在80个教师中,有5人获得县级金十佳教师;有市“名班主任”、省三八红旗手、省第九届党代表和省优秀教师;有国家级学科培养对象和市学科带头人;有三十多人次获得县级以上表彰。但我校的名师、能师还是偏少,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是办好学校的关键。我们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师风正,师纪严,师表端、师能高”的教师队伍,实施提高师资素质的“一二三四”方案,即:一种精神——积极向上、比学赶帮精神;二个重点——形成良性竞争机制,落实公平奖罚机制;三项措施——成长平台、师能竞赛、教师进修和社会实践;四种规范行为——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学习研讨行为、家校联系行为、作业辅导行为。让老师们在一专多能、知行合一、德教双馨的目标引导下,以“一堂课、一支笔、一张嘴”为抓手,开展“读书论教”、事迹报告会、研讨、演讲、教研沙龙、基本功大赛、课堂教学评优展示等主题活动,为教师成长铺路搭桥。
三、优美的校园环境
百崎中心小学是一所多民族学生聚集的学校,学生主体以回族学生为主,外来学生中包含汉族、苗族、土家族、白族等10个民族。学校环境的整体布局体现回族学校的校本性、愉悦性和潜在性。走进校园,人们可以感受到校园大环境的回族风情,学校校舍建筑基本按回族风格设计,围墙、花坛等设施也呈现回族“韵味”,“各民族儿童欢聚一起”的大幅宣传画悬挂在回族风情的“礼堂”正面,校园里可以看到汉、回两种文字的校名和提示语。校园建有一个“魅力新区,美丽百崎”的六十米德育长廊,进入班级,班级文化“十个一”建设到位。教学楼开辟成“名人书画”、“警句名言”和学校美术兴趣班同学的书画作品三种德育走廊。
为提升学校环境整体品位,我们将进行三大主题文化阵地和景观建设:1.建设标准的运动场,各种体育设施布置齐全;2.建设学校文化广场和绿化带;3.归置创设学校走廊文化景观。今后,纵观百崎中心小学整个校园,回族风情建筑景观与德育文化景观将有机相融,让学校焕发出文化育人的气息,成为真正的“学园、花园、乐园”。
四、优质的教育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成功的根本。我们要以“强队伍、优课堂、精管理、建文化、创特色、铸品牌”为学校发展方向,制定办学目标:以德育工作为先导,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育为核心,以常规管理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依托,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抓常规,理直气壮抓质量;加大学校内部管理力度,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小学,创建百崎人民满意学校。只有质量的提高才有品牌的提升,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实现办学质量的提高,力求做到八规范:1.规范“教风”;2.规范“学风”;3.规范教学行为;4.规范课程设置;5.规范招生行为;6.规范常规管理;7.规范教研制度;8.规范安全管理。只有“规范化”,才有“精细化”;只有“精细化”,才有“效益化”;只有“效益化”,才有“品牌化”。
五、优越的办学条件
不改善办学条件,何谈办优质学校,何谈教育同城化。虽然三年来,百崎乡“三校一园(中心园)”育人环境改善成绩最为显著,小学和幼儿园建设资金投入创下历史纪录,但与城市学校相比,滞后明显。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我们要立足一个主导思想,抓住两个有利时机,做好六件事:
(一)一个主导思想:我们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动乡贤企业捐资办学,以企业家捐助、政府投入相结合,抓住薄弱校改造、校安工程时机,争取投入资金扩容建设中心小学和中心园,完成白奇小学幼儿园、中心小学和白奇小学综合楼的设施配套。
(二)两个有利时机:一是抓住新区教育五年规划提出的策略,把百崎中心小学建设成为区直的民族实验小学;二是抓住“实现基本均衡”评估验收的时机,使百崎全乡仅有三所小学走上均衡发展的轨道。我们有“获得市级十配套先进乡镇”和“乡镇合班并校、资源整合到位”的优势,中心小学成为辖区里最早通过“标准化学校”验收的学校。我们今年再筹措资金加强硬件设施配套,让两所完小顺利通过市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验收,力争让百崎乡(小学)成为全区最早全面通过“标准化学校”的乡镇,为“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三)做好六件事:1.建设中心小学标准化运动场;2.建设中心小学第二教学楼,完成教室扩容;3.改造中心小学礼堂,使它既具备礼堂功能,又成为学校室内运动场;4.做好中心幼儿园扩容建设;5.完善白奇小学和后海小学的教学设施配套;6.配足中心小学体音美教学设备,建好各种功能室。为建设区直民族实验小学奠定基础。
“守”的保守态势只能保住目前的这一所乡村小学,只有“攻”的进取精神,才能实现心目中建设品牌学校的愿景。转守为攻,我们已经迈出教育同城化艰难的第一步,道路是不平坦和曲折的,全体教师看到了作为农村学校自身条件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差距。我们深知,教育同城化是大势所趋,不作为,不进取,同城化没有希望。我们不会好高骛远,也不求一日成功,但求迎难而上,哪怕每月进步一点点、每学期进步一些,我们坚信:量变会带来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