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方高校新闻教育与企事业单位及地方媒体的合作之路

2013-12-29 00:00:00周仁清
考试周刊 2013年48期

摘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新闻专业因扩招造成毕业生难以按以往就业方向和范围就业,而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地方媒体存在新闻专业人才巨大需求的情况下,提出地方新闻专业教育与企事业单位和地方媒体的合作与优势互补问题,并设想了一种类似“顶岗支教”模式的思路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新闻教闻 地方媒体 顶岗支教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全球化的世界里,媒介对大家的巨大影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企事业单位和媒体行业对新闻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促进了高校新闻专业的扩大和繁荣。但新闻专业的不断扩大造成毕业生人数增多,许多新闻专业毕业生越来越难以进入地理位置优越的大城市里的规模大的报社、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同时这些媒体单位因人员饱和而导致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及总数不断减少。使得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新闻专业培养目标发生变化,开始考虑开拓新的就业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范围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地方高校新闻教育现状

随着高校的扩招,原来属于文科稀缺专业的新闻专业,一段时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全国有八百多所新闻院系,占全国高校近三分之一。[1]如果加上开设新闻课程的高校,则数量还要多。新闻院系规模和招生规模的扩大,我们在感到社会对媒体、对记者编辑,进而对新闻专业的热度升温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专业扩招带来的相应问题——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问题成为下至普通百姓,上至国家领导人日益关心、挂念的大事。今年全国高校总数699万的毕业生就业创下历史新高。据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李良荣教授介绍,现在全国从事记者编辑工作的有20万,而目前在校本科生有16万,加上硕士生、博士生,超过28万,新闻传播学专业明显地处于供大于求状态。[2]以复旦大学为例,其新闻专业是中国新闻教育的领头羊之一,但2007年,新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到新闻岗位就业的只占17%。[3]不排除毕业生中有自己本身就不愿去媒体行业的,还有一些是眼睛只盯住那些省以上的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单位,而不愿意选择去其他像广告、公关等企事业单位或市县级地方媒体而放弃进入媒体行业的。新闻专业如其他许多专业一样,毕业生难以找到满意的对口专业就业是全国一个普遍的事实。所以高校新闻专业尤其是地方高校不要一门心思只为大众传媒培养编辑记者,得想办法为企事业单位培养新闻宣传干事。而现实确实证明,企事业单位大量需要包括公关、广告、新闻类的编排人才。[4]

既然现在一些名牌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生难以全部进大的、中央一级的、重点城市的媒体单位,但还是有不放弃进入媒体行业的,他们就开始把目光瞄向地方的省、市、县的媒体单位。由于办学历史、学校知名度等方面的原因,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相对来说,总要稍弱于名校。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全国新闻专业供大于求的就业压力使地方高校新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缩小了他们的选择范围,不得不改变就业方向,从原来的就业范围以省会大城市为主,到现在的以市、县为主,甚至争取岀省寻找专业对口的媒体单位工作的机会。

以海南省琼州学院为例,据该校近几年的就业数据显示:该校毕业生留在海南的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一半以上,留在琼中南部的占到76%,新闻专业的毕业生选择留在海南工作的占总数的62%。类似琼州学院的毕业生主要服务地方的就业分布情况在全国一、二本地方高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中原因一方面是地方区域的经济社会等发展水平要低于北上广等大城市,地方媒体单位的工资水平、待遇普遍不高,对名牌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生吸引力不足;这些地方高校的生源主要来自本省本市县,主要财政投入也是地方政府,所以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毕业生选择留在地方服务是应该的,有时也是必需的。为此地方高校新闻专业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为地方服务或许更为现实,毕业生走向地方媒体的记者编辑岗位、或成为企事业单位宣传策划人员等。

二、地方媒体及企事业单位新闻人才的现状

地方媒体是个与中央媒体相对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省、市、县的媒体。与中央媒体定位于全国范围不同,地方媒体主要是为当地百姓服务的。省市的媒体比县要发达丰富得多,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县级媒体主要是各县广播电视台,并且由于广电总局规定从2002年7月1日起,原有的“四级办台”改为“三级办台”,县级电视台停止了自办节目,不能向县以外的范围发送新闻,更无法上星,只能转播中央和省以及地市一级电视台的节目。[5]导致县级媒体单位人员编制限制很紧乃至减少。随着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级政府的重视,办公条件改善不少,各省级媒体不用说,市县一级的主要媒体在硬件设施方面均比原来大有改进,但由于历史、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各市县电视台人员综合业务素质较低,虽然这几年随着年轻大学毕业生加入,有所改善,但学历层次总体偏低,如海南的市县电视台人员学历主要以高中和大专为主,记者、编辑、社(台)长是新闻专业出身的可谓凤毛麟角。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提供一个小例子可以说明企事业单位是多么缺少新闻专业人才:“我现在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我这个事业单位实际是企业化管理。我到这个单位四个多月了,这个单位都拿不出一个有说服力的宣传品,在100多人的队伍里面找不出这样懂新闻、懂传播的人,只好我赶鸭子上架做宣传品,从设计到美工、包装全得做。我们多么渴望大学里能培养出优秀人才来帮我们。”[6]

随着地方媒体硬件条件的完善更新,更需要会使用这些机器设备的人才,会专业采写的人才,这就是我们新闻专业毕业生,也是地方高校毕业生可以在此开始建功立业、书写人生华美乐章的舞台。

三、地方高校新闻教育与企事业单位及地方媒体合作的可能性

鉴于全国新闻教育供大于求的现状,使地方高校新闻专业培养目标更多的放在企事业单位和地方媒体上,要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熟悉企事业单位和地方媒体运作,能帮他们排忧解难。从课堂教学效果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难以满足像新闻这样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的教学要求的。要改变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掌握新闻专业技能,到单位和媒体中运用所学,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从办学硬件来说,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高校,政府下拨的办学经费有限,使得学校得不到像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那样雄厚的经济支持力度,尤其是像新闻这样实践办学硬件条件要求较高的专业,更需要想办法充分利用好学校所在区域的一些企事业单位和媒体,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与平台。

实际上,在各地方企事业单位和市县广播电视台里的正式职工中,毕业于正规院校新闻专业的非常少,系统学习过广播电视节目的采、编、播的也少,大多是进来后边做边学,边学边做。这种情况在全国比较普遍,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企事业单位宣传策划事项需要外请专业机构和人员,大多数市县广播电视或报刊新闻内容单一枯燥、编排僵化、节目或栏目缺乏受众意识、发展缓慢的局面。这就是说,地方企事业单位和媒体由于各种原因,在新闻专业人才资源方面急需高层次、高质量的毕业生,急需媒体经营管理人才、高质量的节目主持人和广告创意策划人员。

四、合作设想方式之——顶岗支教

顶岗支教不同于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中目前采取的普遍方式。目前职业院校中的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工作,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践,它要求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在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与相同岗位的职工干同样的工作。[7]顶岗支教是海南省近几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海南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定》精神,推进科教兴琼和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在全省范围内实行的一种省属高校师范生实习与基层一线教师脱岗培训相结合的一项计划。主要的做法是向一些市县的乡镇中学派遣一定数量的师范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上课,把同样数量的老师置换出来高校参加业务学习培训,时间一般2~3个月,费用由政府埋单。借鉴此模式,先由学校出面联系协调好海南一些企事业单位和各市县媒体单位,派遣新闻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到这些单位新闻岗位顶岗实习,置换出来的宣传策划部门人员、记着、编辑到学校进行学习培训。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真正有岗位实习实践,另一方面各单位被顶岗的记者编辑等可以安排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在实际运作中,不仅学生可以下去顶岗实习,有条件和需要的话老师也可以去。

当然,目前这只是一个初步设想,具体实施操作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和细化。比如派出人数的多少,费用问题等等。不过,我认为在目前这种地方高校新闻专业和企事业单位级地方媒体各有需求的前提下,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至少是个可以思考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据教育部公布.2010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723所.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90/201111/126550.html

[2]李希光.新闻教育的未来之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前言.

[3]李希光.新闻教育的未来之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4][6]李希光.新闻教育的未来之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页.

[5]何其武.地方电视媒体的现状与发展.新闻窗,2012(2).

[7]宋静磊.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顶岗实习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