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媒体技术与应用走势分析

2013-12-29 00:00:00陈力丹曹文星
编辑之友 2013年2期

摘要:

本文对2012年新媒体的技术发展与应用做了宏观的阐释。是年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传播方式与途径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基于个人兴趣与标签的个性化信息进一步聚合;用户体验成为新媒体新的关注点;新媒体对位置信息的开发成为方向。新的传播模式带来了各种社交的方便,但也造成矛盾或多种悖论。

关键词:

新媒体 新信息中介 位置信息 用户体验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给新媒体应用的扩展提供了巨大的后续支撑。从门户网站到个性化网站,再到社交网站,从博客到微博、轻博客,再到如今势头强劲的微信和方兴未艾的微网,加之ipad、iphone、kindle等移动终端的出现,新媒体的发展在似乎无序的竞争中,逐渐显现出几大演进方向。

一、新媒介模糊了传统媒介形态的界限

2012年年内,我国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出现交融,腾讯通过微信等方式进军移动通信领域,抢夺电信运营商的传统通信市场份额;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则着力布局4G网络,将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融合,打造“智能城市”;中国联通通过推用手机直接在pos机消费,进军网络支付,扩展3G网络应用。

1. 微信介入通信领域。2011年腾讯微信一经推出即受到追捧,在短短两年时间里用户数量猛增,截至2012年9月,微信注册用户量已超过2亿人次。“讲短信”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微信主要基于智能手机、ipad等终端,通过网络快速发送短信、图片、视频,并且能够不受距离限制,在任何有网络信号覆盖的地方进行语音通话;若使用iphone等智能手机,还可支持实时视频聊天。这种短信、语音、视频通话,仅收取上网的流量费,不会产生其他费用,因而受到学生和白领的青睐。与国外沟通,可节省大量电话费。而从运营商提供的数据来看,微信通过互联网上网每小时只产生2.4K流量,支付的上网费用也很少。

微信基于互联网信息传递模式的及时、方便和价格优势,以及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沟通形式的可选择性,这使得微信具有长远的市场前景。继腾讯微信之后,飞聊、口信、翼聊、个聊等类似产品涌现,对传统电信运营商造成极大冲击,其移动通话业务的部分市场被微信挤占,迫使电信运营商加入到与移动互联网的争夺战中,很可能会造成互联网、通信网的重新布局。

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模式,除具有语音通信服务的优势外,还有一些无可替代的特点,使其成为新媒体未来的一个重要演进方向。不同于微博或QQ的以“和陌生人交流”开始,逐渐沉淀出一个固定的圈子,微信从熟人朋友关系切入,逐渐向陌生人的关系过渡,因而一开始就具有较为稳定的核心受众群体,并以朋友推荐的口碑营销模式快速推广。同时,语音、视频沟通的及时和亲切感,既弥补了QQ不能实时交流的弊端,也改变了微博依托文字交流所造成的情感表达的不足,因而微信在信息传播力及产品外延扩展上都更胜一筹。

微信的立体传播格局和多圈子传播,更大程度上体现出新媒体传播的特征。它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为载体,通过一个账号和入口,整合手机通信录、QQ通信录、QQ邮箱、QQ微博等产品,借助漂流瓶、摇一摇等应用,形成核心熟人圈传播、以距离划分的近距离兴趣圈和陌生人偶遇圈。此外,微信与PPTV的结合,不仅可将自己喜欢的视频分享给微信好友,还可在微信朋友圈中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通信、互联网和视频的融合。未来,微信可以通过整合LBS定位功能、二维码技术等,依托朋友关系形成信任关系圈,发展电子支付等业务,成为内容更加丰富的平台型产品。

2. 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与融合。3G用户规模快速增加,应用领域扩展。三大运营商2012年10月份的数据显示,新增移动通信用户中3G用户的比例达到88.3%,比上月提高了6个百分点,2G用户加快向3G迁移。[1]中国联通3G模式取得了重大进展,不仅实现了较快的网速以及更加流畅的网络语音和视频通话,还依托3G网络向手机支付等电商领域迈进。11月26日,中国联通首个手机支付产品推出,实现直接用手机在中国银联POS机终端进行刷卡消费。这标志着中国联通开始加入手机支付的竞争中,扩展3G网络应用。

联通推出的手机支付,直接将银行的PBOC2.0贷记和电子现金应用加载到手机的USIM卡中,并以此为载体,依托联通WCDMA 3G网络及3G JAVA卡多应用管理与下载平台,通过NFC智能手机和掌上生活手机客户端对银行账户进行管理,不再像传统手机支付那样,借助网站支付系统进行支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手机支付将成为新的增长点,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平台对这个巨大市场的争夺将日趋激烈。

在3G网络不断扩展应用领域的同时,4G网络也加快布局,以不同制式走向融合。10月14日,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谢存在世界电信展上表示,中国已决定将2.6GHz频段共计190MHz频率全部规划为TD频谱,成为继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公布一年左右将发布4G牌照之后,通信领域的又一重大事件,表明中国4G进程将加快。以TD-LTE为主导的中国4G网络,在支持流媒体、交互WEB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为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加快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LTE TDD/FDD融合组网,目前已成为全球移动宽带的重要演进方向。作为两种不同的双工方式,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和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频分双工)使用范围不同,TDD适用于城市及近郊等高密度地区的小范围覆盖,而FDD适用于大范围及国际覆盖。两者的融合,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4G网络服务。

现在社交应用等领域已经超越了传统的PC互联网。根据第30次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数据,2012年上半年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3.88亿,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2]同时,手机网络视频用户增长迅速,使用手机收看视频的用户超过1亿人。移动互联网成为网络接入的另一主要入口,为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了发展契机,但对网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G、4G 网络在保障网络传输速度方面的优势将显现。

二、基于个人兴趣与标签的个性化信息进一步聚合

个性化信息聚合,即通过人工智能分析和过滤机制,根据个性化需求聚合相关的信息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深度智能分析,以实现用户个性化的、动态的需求。[3]个性化信息聚合主要基于web3.0平台,深入分析用户标签之间的联系,跟踪挖掘用户对标签的使用习惯、频率、稳定性以及对访问次数的排序,从而能够更好地顺应用户的喜好和个性化需求。

在这一技术的依托下,基于个性化信息聚合的新新闻中介发展迅速。不同于传统的新闻传递模式,新新闻中介依托用户的自主选择与内容分类,根据用户浏览习惯和标签进行自动匹配和推荐,为用户提供更为符合需要的信息。正如Frog Design咨询公司的时尚观察家所言:“我们正在离开信息时代,迈入推荐时代。今天,信息唾手可得,你实际上是踩着信息走路的。收集信息不再是问题——根据信息作出聪明的决策才是奥妙之处……别人的推荐成了穿过信息丛林的捷径,就像一个酒店的老板向我推荐不知名的法国葡萄酒,还建议我在喝酒的时候用意大利面助兴一样。”[4]

新新闻中介(new intermediary)由《美国新闻业2011年度报告》提出,它包括软件程序、内容聚合工具、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本身。在中国即包括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Flipboard、Zaker等新闻聚合工具;Zite等口碑推荐聚合工具;App Store、android等平台商;苹果等硬件制造商。其中,以Flipboard、Zaker、Zite为代表的内容聚合与推荐工具,主要依托个性化信息聚合为用户提供精准信息;电信运营商、系统平台商、硬件制造商则主要提供信息集成平台,对内容本身不进行过多干预。后者的发展较为平缓,格局较为稳定,而前者依托个性化信息聚合,在海量信息中为用户匹配出精准信息的强大功能,成为新媒体的重要发展方向。

Flipboard是ipad上人气很高的应用,主要针对Facebook、Twitter等社会化传播形态的内容进行整合,并以杂志的形式自动排版后输出给读者,通过用户自行添加需要的内容,实时“出版”,形成真正的个人杂志,使尼葛洛庞帝所预言的“the Daily Me(我的日报)”成为现实。Zite则通过对用户阅读习惯的采集来判断用户的兴趣,从而把用户感兴趣的新闻、资讯、图片、音乐、视频等聚合后呈现给读者。Zaker、鲜果联播等新闻聚合平台,是为ipad定制的阅读器,通过集成报纸、杂志、网站新闻、博客、微博等内容,根据用户自己的选择,为用户提供最适合其口味的信息,且可使用户通过简单快捷的方式,将喜欢的内容转发到微博、邮箱等平台,与朋友进行分享。

正如Zaker创始人李森和所提出的,Zaker将成为一个糅入个性化算法的以订阅模式为主的平台,同时带有社会化元素的阅读应用。“你想订什么都可以订得到,系统很聪明,知道你喜欢什么,该给你推荐什么,你非常喜欢的,你朋友在弄的东西,你们都可以分享”。[5]

新新闻中介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新闻传播业的格局,加长了信息传播链,还控制着传统媒体所难以获得的用户数据。新新闻中介以传统媒体甚至网站等新媒体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内容,仅提供面向用户的接口和平台,通过拉大媒体内容生产者与其最终用户的距离,使内容生产者与其用户分离,从而控制了媒体内容的流向。

三、用户体验:新媒体新的关注点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成为2012年以来新媒体应用中一个新的关注点,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这是指用户使用或假想使用一个产品、系统或服务时的感知和反馈。[6]现在,用户体验已成为衡量应用好坏的一种标尺。从唐茶到Zaker,无不以提升用户体验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新媒体领域,创意易被抄袭与复制,信息内容集成的简便与泛滥,都迫使新兴应用必须独辟蹊径,以为用户服务为基本理念,于微小之处形成差异化竞争。

在用户体验方面,唐茶做的较为成功。唐茶是针对ipad的一款阅读应用,旨在使“想看书的人以想看的方式看到自己想看的书”,界面使用起来相当直觉化,排版精细,页面整洁,与目前很多电子书排版杂乱无章、充斥广告的界面迥然不同。唐茶推出时就强调用户体验,不求量上的多但求高品质,并以其高水准的选题策划与精良的制作,在免费为王的电子书阅读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虽价格不菲,仍受到欢迎。

唐茶注重排版,版式扎实细密,排版引擎不但实现了禁则处理、齐头尾、英文换行等排版基本功能,还对标点外挂和段首缩进进行了实验性尝试。对于图片,可全屏尺寸查看,且能够用手指继续放大其中细节。在脚注的处理上,唐茶也充分考虑了用户的需求,改变了脚注在文章最后的情况,在中文电子书中首创“行内注释”,只要点一下“注”字便可在当前位置直接看到注释内容,减少了前后来回翻页给用户带来的不便。同时,还为人名加上注释,解决了外文小说中人名较为难记的问题。在字体上,唐茶不使用ios预装的中文字体,而是使用拥有20多年字体设计经验、苹果俪宋和俪黑体的设计者柯炽坚的“信黑体”,并针对ipad屏幕做了优化处理,解决了笔画较多的中文字看不清楚的问题。唐茶通过将ipad与iphone连接,可以在两个终端上同步阅读,不需要再费时间寻找上次阅读到的地方。

Zaker也通过进入页面的设计、整体输出的布局、左右翻页方式的设计等,多角度提升用户的体验。其自动排版功能,在满足标准化阅读的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阅读模式。其桌面栏目可由用户自由摆放,给用户提供了更多自主空间。

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内容、提供人性化的界面以及实用的功能,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使用舒适度等等,现已成为新媒体未来的走向。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只有得到用户的认可,才能占有一席之地。

四、新媒体对位置信息的开发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移动中的传播成为一种社会生活的常态,因而新媒体的发展方向也越来越趋向于抢占移动中的传播时间,聚合碎片化移动过程中的“微时间”“时时在线”成为一种新的社会交往模式。

快速的移动,给新媒体带来了另一发展方向,即基于空间位置的应用。从街旁网的签到,到百度身边的附近信息搜索,再到微信寻找附近朋友的应用,无一不是基于对位置信息的开发。

“SoLoMo”模式正是对位置信息的集成利用,已成为新媒体平台整合的一个方向。这一概念于2011年2月,由著名IT风险投资人约翰·杜尔提出。So—Social,社交; Lo—Local,本地/位置;Mo—Mobile,移动。这种社交网络/应用+LBS/GPRS+移动终端的模式,成为人人网、新浪网、腾讯微博等网络平台提供商调整战略布局的依据。

早在2010年下半年,人人网就推出了人人网的LBS产品“人人报到”,用户可通过手机等接收终端,实时把自己的位置信息分享给好友,并可找到在附近的好友。此后,又增加了为发布的照片添加位置信息的功能,将位置与社交进一步融合;报到行为也不单单提供位置信息,还成为增进朋友之间交流沟通的新渠道。随后,新浪微博与HTC联合推出微博手机“微客”,腾讯则通过微信来进行SoLoMo布局。

经过两年来的发展,SoLoMo模式逐渐成熟,不再是最初仅仅对位置的利用,而是将其与增进用户交流结合起来,通过空间地域上的“限制”,让用户减少因互联网带来的空间陌生感和距离感,让用户更加“亲切”、自然地交流,并通过个性化的标签,让用户在近距离内找到有共同兴趣的朋友,发展为稳固的圈子,从而增强用户黏着力。

即将上线的北京“天地图”,则是在市政方面,基于位置提供的网络新媒体服务。“天地图”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建设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系统。用户能够通过pc、手机终端等进行访问,支持模糊搜索,可查询附近停车位、公共厕所、加油站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甚至还能够查出北京市道路积水点。基于位置的应用与市政服务的结合,突出了位置信息的作用,为新媒体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五、新媒体发展中的系列悖论

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不仅使“传播载体”的概念发生变化,更是对传统传播模式的冲击,使得时时在线、社交性传播、信息个性化聚合等成为新的传播模式。

虽然传统媒体仍是内容的主要提供者,但是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使之与受众的距离又一次拉远,传统媒体的内容,须借助新媒体的层层筛选与推介才能够到达用户。而新媒体也在不断成为更新的新媒体的内容,新新闻中介的出现绝不是偶然,而是历史演进的必然,正如文字载体本身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一样。但新媒体自身内容的匮乏,也使其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相互模仿和抄袭,同质化严重,如何摆脱昙花一现,成为新媒体应用必须解决的问题。新的传播模式带来了各种社交的方便,但也造成了一定的矛盾或悖论。

1. 精准信息推送与信息窄化的悖论。新媒体基于用户兴趣而提供精准信息推送,长此以往将造成用户信息无形中的“窄化”,正如凯斯·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所喻证的“信息茧房”,我们只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这将使人们无法克服自身知识的局限,更难以在社会生活中形成有价值的基本共识。网络传播带来的在更大空间中的个体相遇,以及随之而来的个人信息窄化,使得形成信任或达成共识的基础变得薄弱了。由于这种情形,社会冲突的肇因可能会多了一种——信息窄化。

2. 精准定位与用户信息安全的悖论。精准定位所依托的对用户信息的收集,需以精细的个人信息存储为前提,用户的信息安全将成为新的社会问题。近年内,金山、360、当当网等多家网站用户信息的泄露,都使得如何保护用户信息安全、如何履行用户信任授权等问题,提上了社会议程。11月,在美国广告界的激烈反对声中,微软依然宣布Windows 8中的IE10将默认开启“禁止追踪”功能,限制企业对个人用户在线活动信息的追踪以保护用户个人隐私。这一运作模式对广告主获取用户信息产生制约,并直接影响依靠精准定位而获得的广告收益。这是新媒体发展所面临的又一悖论。

3. 新新闻中介的兴起与新闻“去专业化”。新媒体形态的层出不穷与快速发展,在市场竞争的重压下,也会产生另一问题,即新闻的“去专业化”。在盈利模式不明朗的新媒体领域,资金的不稳定和成本控制,造成新媒体公司不愿意增加对有价值内容的投入,而主要以娱乐新闻吸引公众眼球;另一方面,新媒体的成长与衰落周期的短暂及其试验性质,使其没有充分的时间培养专业人才,主要依靠廉价新手或非专业人员,造成新闻内容匮乏,不利于新媒体形态的长远发展。

因而,新媒体在形式和种类不断变化之时,注重信息质量,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力,才有可能长远发展。在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扩展中,也要保持自身的核心优势和独特卖点,否则可能会成为其他新媒介的技术附庸。

参考文献:

[1] 李晓玉.新增3G用户占比近九成 2G用户向3G迁移势头渐成[N].通信信息报,2012-11-28.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2-07.

[3] 程风刚.基于智能Agent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型的构建[J].计算机时代,2009(10):3-4.

[4] 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M].乔江涛,石晓燕,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88.

[5] 谭古丽.扎客:阅读领域市场潜力巨大,但要沉下心做.爱范儿[EB/OL].[2012-11-14].http://www.ifanr.com/193828.[2012-11-28].

[6] ISO9241-210: 2010 Ergonomics of Human - system Interaction[S].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Part 210: Human-centred Design for Interactive Systems,2008.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