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研究

2013-12-29 00:00:00强俊周鸣争汪军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年1期

摘要:在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结合计算机专业自身特点,改革现有的培养体系,形成一个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整体化培养机制。通过抓课程建设与实验建设夯实基础、抓课外实践和学生科技创新提升能力,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推动就业,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IT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1-0100-03

近年来,在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推动下,计算机与信息本科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大量IT人才的涌现对IT人才的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质量衡量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实践与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大学生质量的重要标志,已成为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一个基本要求。因此,改革现有的培养体系,建立一种适用于IT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形成一个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整体化培养机制,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组,处理好理论与工程实践、基础与应用、知识与能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让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素养、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职业素养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已成为各地方工科院校计算机与信息专业IT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受到普遍的关注和广泛的研究。

1 IT人才创新试验区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我们从IT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IT人才培养模式,IT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和IT人才实践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1.1 IT人才创新思维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一般认为思维主要分为:逻辑思维(以推理和演绎为特征),证实思维(以观察和归纳自然规律为特征)和计算思维(以应用计算机科学的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为特征)三大类。

我们立足工科培养要求和IT人才培养特点,紧跟IT产业发展趋势。从2009年开始,先后与多个软件公司开展合作,结合教学,开展了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多方面进行IT人才的创新思维培养改革与探索。提出以计算能力培养为基础,将计算思维培养贯穿整个过程的培养模式。进行在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

1.2 IT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确立“优化专业结构,注重发挥学科优势,深度融合地方经济,打造我省强势本科”的专业建设思路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强化专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的IT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市场IT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3+0.5+0.5”的培养模式改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较大幅度修订培养方案,提出“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 “三个课堂一体化”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在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使毕业生有创意、能创造、善创业。

1.3 IT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1) 进行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培养方案的改革,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2) 进行以行业为背景,以能力为核心,以课程模块为抓手的课程体系的改革。

3) 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与主流技术结合”的课程内容改革。

从适应IT产业发展,反映社会需求变化的角度,进一步调整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加强和完善硬件与软件的密切结合以及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硬件应用系统设计方面,以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应用、Linux操作系统及程序设计等课程为基本内容进行硬件及其软件设计的综合应用;软件应用系统方面,以算法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等课程为基本内容,结合软件工程方法及J2EE企业级应用开发相关技术,完成综合应用软件设计训练;网络方面,以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Web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管理和安全技术、智能终端软件开发等为基本内容、结合网络工程与组网应用系统设计系统。

在此基础上,改变以往过于注重学生考试能力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实验教学,突出对实验、课程设计的要求,把课堂教学与相关实验教学紧密结合,完善课程实训模式。

1.4 IT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1)建立“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应用能力培养模式。

2)以学生计算机协会为抓手,建立了完善的学生第二课堂的组织管理机构。

3)以学生科研立项、科技竞赛为抓手,建立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长效机制。

4)建立稳定的校内创新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

5)引进企业培训,加强职业行为与能力的培养。

利用学、研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将学校内、外的实践资源协调利用,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校内着重基础训练;校外的企业着重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形成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创立“课堂实验教学—课外科研立项—专业实习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体系。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大幅度地更新了实验教学内容,在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型、研究型、设计型、探索型实验方面,取得了突破。继续办好学生软件培训班、硬件培训班、学生科研立项活动、学生创新实验室活动等校内实训环节。广泛开展学生科技竞赛活动。

2 IT人才创新试验区的实践效果

形成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创立了“课堂实验教学—课外科研立项—专业实习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到目前为止安排软件培训班4期,硬件培训班3期,共千余名学生参加,开展学生科研立项3期,完成科研课题近50项,建成学生软件创新实验室、硬件创新实验室,并对学生开放。加强与IT企业合作,重点建设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安排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截止目前,共建立企业实习实训基地10余个,安排暑期社会实践团队6批550余人次,面向就业的毕业设计实习实训团队6批240人次。学生在“毕昇杯”、“飞思卡尔杯”、“挑战杯”等各类型科技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两项,全国二等奖四项,全国优秀奖若干,在省市级各类比赛中也获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3 结论

IT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以突出实践创新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为重点,以符合教育规律同时又适应企业需要的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以及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为保障。通过抓课程建设与实验建设夯实基础、抓课外实践和学生科技创新提升能力,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推动就业,不断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IT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能力过硬、创新意识强,具有实际项目经验,并能够在第一时间适应企业需要,与社会无缝链接的应用型IT人才。满足我国IT产业,特别是服务外包产业迅猛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王天宝,程卫东.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工程教育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25-31.

[3] 吴雅娟.CDIO教育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7):141-142.

[4] 余祥庭,李晓锋.创新型人才的特征及其培养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9(10):92-94.

[5] 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5):86-87

[6] 廖志豪.高校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征及培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1):107-111.

[7] 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16-19.

[8] 陈想平.CDIO模式解析及其对地方高校工程专业改革的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