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社区教育,强化学校德育

2013-12-29 00:00:00李俊
考试周刊 2013年5期

德育是一个多维度、多要素、多层次的社会系统工程,学校教育需要社会、家庭的参与,以促进全社会教育观点、教育行为的变化,达到三音同步、交颈和鸣,并形成相互依托,双向互动的“三维”共振的德育磁场。

2001年下学期,我校针对“学校抓、家庭推、社区空”,对青少年德育教育难以形成强大的德育合力和持久的德育效果,学校教育容易被社会负面影响所冲销的现状,确立了“新时期农村立体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课题,以期实现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优化。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学校德育应充分利用社区的德育资源,包括社区单位的智力、设施和热心学校德育的志愿者队伍,以充实学校德育工作力量。怎样整合优化社区教育资源,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教育,确立人们不仅“有其学”,而且“优其学”的新理念?怎样构建优质社区教育平台,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整合优势?农村中学怎样开展社区教育,达到学校与社区的双向互动?本文试就这些问题做一些浅显的探索。

一、优化社区德育环境

社区德育是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的重要依托。构建“三维”德育机制,社区协调是难点。我校客观地分析了新时期农村社区德育环境的现状,与政府部门统一认识。并取得了镇党委、政府的支持。镇政府每年均把教育工作情况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将社区教育和改善学校设施作为一项工作实事工程。在社区教育方面确定了“四化”工程:

1.德育基地规模化

在政府的协调下,通过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投入和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等途径,我校建立了校外基地近20个,分科普型、调查型、参观型、劳动和服务型等四种类型,基本满足了学校接受校外教育的需要,实现了“有其学”的设想。

2.德育队伍多元化

我校校外德育队伍因教育内容的系列化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我们精选校内外热心于社区教育的老师和社会人员组成社区教育队伍。校内教师主要由熟悉乡、村情况的班主任参加,校外辅导员则聘请镇关工委、镇团委、文化站、妇联、民政科、派出所、交警中队、司法办等单位的有关人员。这样的社区德育队伍保证了“优其学”。

3.德育内容系列化

调动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建全镇、校、村、家庭联系网络。根据学校德育阶段性工作,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系列活动。

(1)走出去

·学工:走进江苏省宏宝集团实习工场;

·学农:大新镇丰产方、宏宝集团富业基地;

·尊老敬老:镇敬老院。

(2)请进来

·传统教育:定期请镇、村老干部来校进行传统教育;

·家校联系:每学期定期举办家长2~3次;

·法制讲座:由司法办有关人员进行专题讲座;

·安全教育:派出所、交警中队承担;

·理想前途教育:由社会名流、成功人士现身说法。

4.德育形式多样化

①不定期举办法制、交通、尊老敬老知识讲座;

②开展应知应会知识竞赛;

③突出重点时段,搞好寒暑假社区教育;

④家校互通,指导家庭教育;

⑤深入社区,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交往。

二、活化社区德育模式

我们开展社区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是成立镇、村二级社区教育委员会,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目前,我镇已基本形成两种社区德育模式:一是以学校为中心的辐射型模式。它以学校为主导,一方面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教育渠道,建立德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另一方面是在社区内发挥2e6ef087ad2f49aaf249a32f6bce063ffe5f2720af7bd06558fc0e40cb8de092学校的文化辐射功能,逐步增强学校面向社区开放,主动为社区服务。二是以自然村或行政村为中心的区域型模式。前者具有三个特点:①以学校为中心,学校掌握主动权,便于发挥主导作用;②参与各方自愿结合,互利互惠,积极性高;③学校容易组织,便于管理。后者也显现了两个特点:①政府部门出现组织协调,党政领导组织并参与,使社区教育具有更大的号召力和权威性;②辐射面大,具有广泛性。

其基本任务有四:

①宣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②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一体化,达到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

③争取社会各界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信息教育改革;

④推动社会内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地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强化社区德育实践

1.健全机制

随着社区教育的层层推进,各条块的交错融合越来越彰显,这就必然要求具有一定权威的规则来规范社区教育。于是就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规范和制度规范。

政策规范:一般由镇政府制定的一些政策性规定。如2002年镇政府下发的《大新镇社区教育工作条例(草案)》。它对社区教育的指导思想、组织形成、基本任务、经费落实和责任到人等问题做了明细的规定。它为社区教育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为了进一步统筹和调动全镇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社区教育工作,实现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镇专门制定了社区教育工作的考评制度,定时对镇、村二级社区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加强了社区教育的过程管理,并将考评结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

制度规范:是由基层单位为实施社区教育而制定的一些具体的制度。如镇中心社区和行政村社区章程、学校双休日活动开放规定等。

2.优化过程

(1)宣传引导

我们以“一报一刊一台”(黑板报、《大中校刊》、大新有线电视台)为主阵地,运用专题讲座、知识测试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营造了一种学生认同、家长赞同、社会协同的大德育氛围。

(2)党政重视

社区教育的顺利开展,必须以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做保证。我镇由分管教育的副镇长、文教助理组长,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社区教育工作,分析讨论热点、难点问题,协调社会各界关系,从而保证了社会教育的有序进行。

(3)典型示范

社区教育面临着推多、线长、难度大等实际困难。通过典型示范,让社会各界明确社区教育的重要性。

我镇把学生德育考核纳入了“五星级文明新风户”的评比,对个别违法乱纪的学生敲掉了“遵纪守章”星。

(4)教研驱动

动力源自教研,通过教研找出路。在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中,我校课题组成员,不断总结经验,实现了从实践到认真的飞跃。《社区的结构与功能》、《社区现状的调查》等多篇论文获得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