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大批高技能人的重任,这类人才同时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虽然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已开始重视这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当今的就业形势来看,我们对人际交往和实践教学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使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完善化。
关键词: 高职学生 人际交往能力 实践能力 培养方法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在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才交流中心举行的两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课题组选取150人发放了调查问卷,对今年高职毕业生供需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95%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大学生的能力则成为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我们希望通过对人际交往的特点及交往的原则的认识与理解,可以从中领悟到交往的一些知识。结合这些特点与原则,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93%的用人单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需要复合型人才。现代社会中,经济迅速发展,新知识、新岗位不断涌现。面对这样的经济发展形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具有交叉学科和相关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高职人才定位及社会实际需求看,高职人才一般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特别是面向地方的中小型企业和乡镇企业,再加上我国正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人才流动性较大,从一而终的观念早已破灭,这就要求高职培养的人才一专多能,全方位发展,不仅能够从事技术应用和开发,而且能够从事组织管理,产品销售,在工作中能独当一面,高职人才的复合型素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概述
1.人际交往能力的含义。
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
2.人际交往能力的种类。
(1)表达理解能力。表达理解能力首先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的思想表现出来,还要让他人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能直接地证明其社会适应的程度。
(2)人际融合能力。该能力表明了一个人能否体验到人的可信及可爱,它和人的个性(如内外向等)有极大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它决定,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意味。
(3)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独生子女的一大弱点是依赖性强,独立性解决问题能力差,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弊端,因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二)如何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人际交往的核心部分,一是合作,二是沟通。培养交往能力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日常交往活动中,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而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而且还要不怕出身、相貌、经历,不要因来自边远的地区、相貌不好看或者经历不如别人而封闭自己。其次要从小做起,注意社交礼仪,积少成多。最后要善于去做,大胆走出校门,消除恐惧,加强交往方面的知识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去体会,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1.人际交往的原则。
(1)平等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人际交往,首先要坚持平等的原则,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才能深交。切忌因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经济条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为自己是大学毕业生、年轻、美貌而趾高气扬。这些心态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顺利发展。
(2)相容的原则。主要是心理相容、即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含及宽容、忍让。主动与人交往,广交朋友,交好朋友,不但交与自己相似的人,还要交与自己性格相反的人,求同存异、互学互补、处理好竞争与相容的关系,更好地完善自己。
(3)互利的原则。指交往双方的互惠互利。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行为,故有“来而不往、非理也”之说,只有单方获得好处的人际交往是不能长久的,所以要双方都受益。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所以交往双方都要讲付出和奉献。
(4)信用的原则。交往离不开信用。信用指一个人诚实、不欺、信守诺言。古人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格言。现在有以诚实为本的原则,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就要设法实现,以免失信于人。
(5)宽容的原则:表现在对非原则性问题不斤斤计较,能够以德报怨,宽容大度。
2.人际交往的技巧。
(1)记住别人的姓或名,主动与人打招呼,称呼要得当,让别人觉得礼貌相待、备受重视,给人以平易近人的印象。
(2)举止大方、坦然自若,使别人感到轻松、自在,激发交往动机。
(3)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对方认为和你在一起是愉快的。
(4)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给人以美的享受。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否则事与愿违。
(5)做到心平气和、不乱发牢骚,这样不仅自己快乐、涵养性高,而且别人心情愉悦。
3.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
(1)展示人际吸引。要想在人际交往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吸引是第一步。人际吸引关键是要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这种“第一印象”不是故意装出来的,在别人面前的最初几分钟,应是人的品德、修养、才学等诸种素质的亮相,这全在于平日的积累。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日里一是要注意自己仪容、仪表、语言、动作。二是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人格魅力。三是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2)真诚待人。真诚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开端,在真诚的基础上才会有合作。在学校,同学之间的交往应该是在平等互助基础上的学习、生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之间最能彼此知道对方的长处与不足。
(3)尊重和理解老师、家长。老师和家长是学生交往的第二大人群,尊重师长是学生与父母、老师交往最起码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接受老师和父母的教诲,完成好自己的任务。
4.消除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
在现实生活中,技校生由于心理、生理等因素的影响,人际关系不尽如人意,这必将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克服羞怯,坦然大方,克服嫉妒,友善团结,克服自卑,战胜自我。
三、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研究
(一)现阶段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特色不明显。
传统高等教育思想依然影响着高职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理论教育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高职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普通本科的压缩型,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20多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提倡得多落实得少,表现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缺乏系统安排和长远打算,临近实习实训学校才与相关企业联系,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又时常不能满足规定的教学要求,这种实践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实践教学的基础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除在思想上重视外,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保障。
3.缺乏统一、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首先,由于受传统“精英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也缺乏一套完整的规范化教学制度及其保障体系。再者,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还不完备。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教学标准,使得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指导教师各行其是,实践教学的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4.实践教学教师指导能力不强,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其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现有教学设备、实习实训基地等条件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尤其是师资队伍,数量上看,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严重缺乏;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上来看,大多数教师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但欠缺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这也是制约当前实践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关键因素,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依然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改进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突出实践教学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不是追求基础理论知识的完整和系统性,而是强调实践能力的实用性和综合性。高职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技术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教学,追求理论教学的完整和系统性,把实践教学放在次要的位置,也就体现不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要使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就必须在高等职业院校师生中开展关于办学理念的讨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有一个系统全面的深刻认识,在学校内营造一个良好的重视实践教学的氛围,使教育者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得以改变,从而主动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去组织和实施实践教学。
2.强化实践教学的基础建设,为实施实践教学提供物质保证。
(1)编制实践教学大纲,使实践教学有章可循。
(2)加强实践教材建设,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3)按照高起点和稳定性的要求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专业实验室。
(4)改革理论教学方法,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拓展实践教学的空间。
3.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教学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一批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热心职业教育事业的实践教师队伍。在现有的条件下,可以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即一是出台相关政策稳定现有实践教师队伍,学校可以在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方面,对专职实践教师给予适当倾斜,使其安心从事实践教学;二是强化实践教师队伍的培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选择一批骨干教师去高校、企业进一步学习和深造,拓宽专业教师的知识面;三是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聘请具备教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做兼职教师,弥补专业教师力量的不足。
4.大力推行“双证”就业制度,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双证就业制度是指学生完成所有课程学习拿到高职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必须拿到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才能准予毕业上岗就业的制度。在实践中,我们要让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的考核认证真正与劳动就业制度结合起来,大力推行“双证”就业制度,使职业技能的考核工作成为促进学生实践技能不断提高的措施。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实践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在实践学习中自觉转变观念,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训练中来,使实践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