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输出是指语言学习者对自己所学到的语言知识的运用,也就是语言学习者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这同样也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但是,我们会发现学生们话语输出的困难很大,究其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种:一是他们的话语权被剥夺,使得话语输出的机会减少;二是他们自己不愿意去说;三是在全英文的情境下,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说……因此,我们要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些现象,努力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增加学生们课堂话语的输出量,让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那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一、学生话语权被剥夺,缺少输出机会。
学生的话语权是指学生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与教师、同伴主动对话的权利,对各种形式的内容有质疑的权利,以及对教师的权威挑战的权利,等等。如果让学生们在课上有充分的话语权,不仅可以调动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保证师生互动顺利并且有效地开展,也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引发学生们对于新的问题深层次的思考,更有助于学生们自主建构知识和课堂生成的完成,较好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精神。
在很多时候,学生们都会有继续表达的欲望,但是由于他们语速缓慢,思考时间太长,或者结巴,此时,教师就会不耐烦地打断或者代替学生们做进一步解释,这就无形中剥夺了学生们的话语权。有时教师会设置一些参考性问题让学生们思考,这样有助于学生们的话语输出,但是由于教师给予学生们讨论、思考的时间太短,在这种情形下学生们的语言输出也会极为贫乏,这样就显得过分注重活动的数量和频率,有为活动而活动之嫌,学生们的话语权也只是表面被赋予了,并没有真正地让学生们拥有话语权。
首先,要让学生们获得课堂话语权,我们就要学会观察、倾听,要观察学生们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要围绕学生们的发展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合理地去分配话语权。同时,更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倾听学生们的回答。教师如果能够认真地倾听,不仅能唤起学生们学习的热情,还能够让学生们的声音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让他们的声音为教学服务。其次,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在需要的时候,要学会去追问,让学生们的话语权更加扩大化。还要根据课堂实际调整教学步骤,让合适的节奏辅助学生们,让他们可以有时间、有机会更加深入地去探讨。
二、语言输入量不足,缺乏输出的积累。
语言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前提,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样更是学生们话语输出的基础,但是也并非所有的语言输入都能为学生们所关注。对于学生们来说,可以理解的输入与输出,他们是乐于学习并积累的。而学生话语输出困难与没有足够的可以理解的输入有很大关系。如果教师的介绍用了过多的生词,没有达到学生们可以理解的程度,这对于学生们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的。这样脱离学生实际的输入,学生们难以通过信息去了解文章内涵,就会在回答时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形,那么,他们的输出又怎能顺利呢?
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们关注材料的意义,尽可能地增加学生们语言理解的输入量,同时还要根据学生们对目标语的实际理解水平对语言材料进行简化、重组等输入形式的调整,以便于学生们更加容易地理解这些内容,增加他们内化语言的机会。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听前设置一个具体的问题,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们在集中思考的同时进行语言附带学习,从而为话语输出做好充的原始积累。
三、教师提问低效,缺乏输出的支架。
课堂提问是学生话语输出的重要原动力之一,它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们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并能因此而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对知识的兴趣,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课堂观察表明,学生们的话语输出有很多都是由教师的提问开始的。因此,我们要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才能促进学生们课堂话语输出质量的提高。首先,问题的设计要能够把握住关键,可以采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者具有参考性的问题,问题要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要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并把握住问题的难易程度,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能够顺利地回答出。其次,提问的过程要讲究艺术性,方法也要具有多样性,还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通过搭建支架和增强关联性来引导学生们的思维逐步向更深处扩展。再次,也要关注学生们的情感体验,用问题推动话语的输出,让学生们的情绪在成功的喜悦中得到升华,并完美地达成教学目标。最后,要正确把握和处理预设问题和及时生成的问题的关系,使二者可以相得益彰,这样会成功地激起学生们新的思维兴奋点。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支架是学习者获得新的语言结构的一种辅助方式。当学生们遇到比较复杂的学习任务时,我们应该为他们建构一种概念框架,对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引导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不断深入的可能。
四、教师的评价激励性不足,缺乏输出的催化剂。
评价不仅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们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大胆创新,高效地进行话语输出的催化剂。只有当刺激达到最佳水平时,才能引起适当的、我们所期待的反应。因此,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是学生们话语输出的强化刺激物。所以,我们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评价时,一定要坚持激励性的原则。但遗憾的是,我们经常会忽视这样的评价,结果抑制了学生们思维的发展,降低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阻碍了学生们话语的输出。还有当学生们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关注,要慢慢地去引导他们回答,在这样的过程中降低他们的焦虑感和紧张感,逐渐地恢复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建立起有效的输出信息链,从而进行有意义的输出。
总之,学生话语输出的质和量是衡量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倡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真正地赋予学生们一定的话语权,增加他们可理解性输入的总量,并提高英语课堂提问的艺术,及时地给予激励性评价和反馈意见,从而为学生们的课堂话语输出提供大量的机会,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搭好支架,促进学生们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