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的反思

2013-12-29 00:00:00张辉
考试周刊 2013年5期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喜欢把问题留给成绩好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学困生则不管不问、置之不理。结果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没有说过一句话,这对于英语教学是非常不利的,也势必会导致两极分化的恶性循环。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要求。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能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效率。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教师们没有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这值得我们去反思,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改变这种状况呢?

一、对课堂提问的观察、经历与反思

我曾经听这样一节展示课,在课前介绍时,班主任老师就自豪地说:“这个班学生英语非常棒,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可以用英语流畅地与人交流。”一节课下来,我们也的确感叹这些学生的功底深厚。当时的教学内容是:模块二Unit1 Reading“Boy missing,police puzzled”。在导入新课时,老师一共问了五个问题,当第一个问题出现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老师点了第二排的女生,这位学生回答得很棒,老师又接着问第二个问题,她同样完美地回答了出来。在座的师生都对这个女生的表现叹为观止。接着老师又问剩下三个问题,他点的是第三排女生,她回答仍然很好。接着老师又展示了一些关于UFO的照片,又提了十几个问题,坐在我旁边的一位男生手举得很高就想回答,可是没有被叫到。老师提问的基本上都是前三排的学生,第一次回答的那位女yk6zLhZ1nqMMlQzg3+aUwA==生已经站起了四次,他们的回答根本就不需要老师纠正,连语法错误我都没听到。在讲解课文时,老师又提出了几个判断正误的问题。问题很简单,几乎所有学生都举手了,坐在我旁边的两名学生更是胸有成竹,但是老师仍然点了前排学生,而且那位学生站起来就把几个题目都答完了,不愧是优等生。这节课基本上所有的问题都被前排的学生回答了,我旁边的几位学生一次机会都没有,我还听见一名男生很不屑地用鼻子哼了一下。在评课时,很多老师都说这节课怎么怎么好,但是我的脑海里还想着那几个后排的学生,这些学生每次都和前排学生一起举手,但是整节课都没有被叫到,我感觉到了他们的无奈。我猜想时间久了,后排的学生就不会再举手了,他们也不会再喜欢上英语课了。

二、对课堂提问的跟踪调查及分析与反思

我曾经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进行了观察,每位教师都听了三节课,并就提问分步、评价语言进行了调查统计。根据调查,教师在选择提问对象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错误认识:为了使课堂气氛热烈,提问只是集中在几个优等生身上;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专门挑选后进生提问。这样的误区使得课堂提问无法突出重点或无法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进生得不到激励,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虽然在课堂上两位教师都采用一个接一个的回答形式,但是他们的提问对象是不均匀的。坐在前面四排的学生很容易被提问到,他们的回答次数达到总提问数的一半以上。这说明,教师还是偏爱某一些学生或者靠近自己的学生。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平等,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关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时,也不能忽视没有举手的学生,这无疑给他们雪上加霜,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提问可以帮助教师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相关内容,是衡量指导成功与否的标准。教师应该知道后进生学习落后的原因,是使他们总是受到冷落,没有被老师发现闪光点。因此,我们要鼓励他们,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对待他们,更不能置之不理。在课堂提问时,绝不能只问尖子生,而要兼顾到后进生,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去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共同参与、共同提高。

三、课堂提问需要雪中送炭

1.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它是为年轻一代身心健康发展服务的,是为年轻一代终身幸福服务的。而衡量教育是否成功最重要的标志是看能否让学生在学校里得到长足的发展。衡量教师工作是否有成效就是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感到幸福、快乐。如果我们能够得到肯定的答案,那么,我们的工作和学生们学习都应该是最有价值的。然而,课堂提问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说明我们的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尤其是在公开课上,学生成了老师展示自己的工具,哪一个能给自己的课堂添彩就问哪一个。这一点违背了教育价值观,我们应该反思怎样去对待那些在课堂上被忽略的群体。我们要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去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得到长足的发展。

2.问在最近发展区。

教学的首要任务应该是设置学生最近发展区,只有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才不会超出学生的能力,又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兴奋点,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知识来积极思考、积极探索。

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全体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一些不同难易度的问题。例如,可以把回忆、识别和理解层次的问题交给后进生;把应用和分析层次的问题交给中等生;把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交给尖子生。这样的提问可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可以促进他们共同发展。

3.相信学生,用心去对待他们。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用赞扬和欣赏的眼神去关注他们,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当他们对于教师的讲解有疑问时,要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大胆质疑。课堂是成就学生梦想的地方。这些梦想看起来可能微不足道,但是教师给予的关切,给予的表述机会、给予的赞美,都会成为学生心底的珍藏。在课堂上学生渴望与教师互动,也渴望得到教师的承认,对于他们而言,课堂上的发言就是难得的与教师交流的机会。

总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开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并获得成功。因此,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我们一定要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避免只关注个体,而忽视群体的现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就像每一颗种子都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每一个火把都能燃起熊熊烈火一样,让我们一起期待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