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2013-12-29 00:00:00王敬静
考试周刊 2013年5期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英语教学活动的生命,是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宝贵时间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是摆在英语教学面前的难题。

1.新课导入

新课伊始的导入属于热身环节,也是容易被授课教师忽视的地方。事实上,新颖、有趣的导入能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能为授课成功做好铺垫工作。因此,授课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须在导入上下一番苦功,这个环节是不容忽略的。导入的方式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根据不同的课型灵活设计和变化的。常见的导入方式有设置疑问、运用肢体语言、利用图片、播放音乐、播放视频等。但是,无论怎样,导入都应是和教课主题密切相关的,在此基础上才能追求导入方式的艺术性。而且导入问题的设计应与学生熟悉的事物相关联,与学生的生活相关,与他们的兴趣相关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活动的导入建立在已知知识基础之上,使他们有话可说。根据“就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教师可逐步把话题引入到授课内容上,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教学上。如在进行与动物有关的授课时,教师可以找一些与动物有关的图片并设置相应的问题逐步导入,也可通过多媒体从儿歌中剪辑与动物有关的唱词,通过播放音乐然后导入,也可用简洁的英语描述各种动物的特征,通过设置猜测类游戏进行导入。同时多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直观、形象、真实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符合中学生的审美观。

2.注重课堂提问技巧

2.1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富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在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上得到提高。根据这些要求,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因为课堂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所提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力。在问题的形式上、内容上、学生回答的伸缩性上、问题的难度上等方面要综合考虑。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层次差异等各方面因素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教师必须明确,提问不等于启发式,好的提问才是启发式提问,启发式提问重在所提问题有价值和有意义,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2.2掌握提问的时间和时机。

提问是丰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又可以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但是提问要注意时机,不注意时机的提问是很勉强的提问,这种提问针对性不强,随意性较大,没有把握学生的思维流向,没有较好地创设问题情境,仓促而问。要正确把握提问时机,最佳时机是学生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很想说出来但又无法说清的心理状态。教师若在此时适当地插入一些提问,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起到锻炼学生思维与听说能力的作用。

2.3注意课堂提问的多样性,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在课堂上,教师提问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学生踊跃作答,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比如提问和学生日常生活非常接近的一些话题,不仅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还有利于教师控制课堂。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驾驭学生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如师生问答、生生互问、小组合作等,所以教师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运用。

3.词汇教学

3.1强化语音教学,为词汇教学打好基础。

词汇教学一般采取由音到形再到义的顺序。音是学生接触一个词的最初印象,如果读不出音就不易记住形,无音无形就谈不上义。因此,要牢记一个单词首先应把音念准。

语音教学虽然重点是语音,但不能就音论音,而应把单音放在词和句中,反复练习,不断纠正。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模仿、练习发音的机会,达到最终准确发音的目的。

语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基础,教师要把语音教学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的始终,为词汇教学打好基础。

3.2注重构词规律教学。

每种语言都有其构词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有利于记忆单词。英语单词是由词素(词根,词缀)构成的,词义是由词素构成的。单词的核心是词根,单词的附件是词缀,词根在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词根领导、统辖着一群单词。在这一群单词中,每一个单词的基本含义都以这个词根的意义为基础。一个词根的意义决定了一群单词的意义。当然,不是所有的单词都是由“词根+词缀意义”,还有其他的构词法。

3.3采用直观呈现法(包括使用图片、简笔画、实物、动作、表情等手段)。

高中学生虽说理解能力已提高,但遇到某些科技词汇或其他重要事物名称的词汇,教师过繁或过简地解释,学生不易长久留下印象。使用直观呈现法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词汇的长时记忆。如教授英国相关的国家、城市及建筑物名称,或与绘画、建筑艺术相关的词汇,都适合用这种直观教学法,它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无疑会加深学生对词汇的感性认识,尤其是利用多媒体创设语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

4.语法教学

4.1熟练掌握语法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规则。

同语音、词汇一样,语法基本规则是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基础和根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语法规则,夯实语法基本功。语法基本功要练到熟练、准确、快捷。以动词基本功为例,碰到任何一个常用动词都能不假思索地构成它的各种时态,以及随着人称和数的变化而变化;是否是及物动词,如果是及物动词,是接动词不定式还是接动名词作宾语;还能脱口说出该动词构成的常用习语、固定搭配等。

4.2在“读”、“写”、“用”中学语法。

学习语言不能只是“鹦鹉学舌”,不能只是死记硬背那些语法条文,一定要在用中学。学习语法的最好方法是通过大量阅读学习语法,在阅读中加深对语法的理解和记忆;在大量的说和写的实际语言运用中巩固所学语法知识。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语言体验、语言运用,才能真正掌握语言规则,才算真正学会了语法。

4.3多实践,勤复习。

适当做一些精心选择的语法练习(如历届高考单项填空题),但不要拘泥于单项填空类的选择题训练,应多做一些动笔写的语法练习,多做一些基于篇章基础上的体现form、meaning和use三维度要求的语法练习。

4.4适时分类梳理、归纳、总结语法规则。

把已有的有关英语语法的零星的感性认识梳理成系统的和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便更加自觉地、熟练地、准确地和有效地使用这些规则为日常交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