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就影响中学生英语听力困难的心理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成因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 听力教学 心理因素 解决对策
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听、说、读、写是基本方式,有科学研究表明,近50%的信息交流是由听来完成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听力教学(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仍然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学生普遍反映在听的过程中,跟不上语速,对语音、语调不适应,反应迟缓,无法通篇把握大意,抓不住中心,听力能力测试成绩普遍较低。
一
影响学生听力能力提高的因素除了教师素质偏低、听力训练的条件欠缺、语言训练的环境较差外,学生做听力的心理状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一)母语的干扰——“天然”心理障碍
学习英语的中学生都是以汉语为母语,对听进耳朵材料的第一反应是加工成汉语,所以许多学生在听英语材料时,常受母语的干扰。比如,听进一句英文,先进行母语翻译,看是否会翻译,若会翻译说明听懂了,继续听下一句;若不会翻译,也就是没听懂,接下来的听力材料便基本听不下去了。听英语材料,习惯先用中文逐词逐句心译,然后用母语思维做题,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由于多出了中间翻译环节,反应速度及记忆效果就必然受到影响。这个是每位学习英语听力的学生都存在的心理问题。
(二)惧怕录音机式英语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句话,老师说,同学们就能听明白,而放录音同学们就听不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我分析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同学们平常和老师接触较多,习惯了老师的语音、语速和语调,听的时候好掌握。老师是平时给我们上课的,有熟悉的语调、语气,甚至部分老师是带中国式的发音,学生总是能听懂,自信使他们听老师讲课、说话的时候不紧张。而录音机的声音,除了发音标准且连读外,很多学生一开始听录音就紧张。试问:这样的紧张、惧怕录音机的心理还怎么去承受快速的英语听力呢?
(三)外界因素干扰导致不专心
听力测试的结果不仅取决于许多外在的客观因素,而且取决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因素,放音设施的质量,教室外的风雨声声、电闪雷鸣,教室内前后左右学生的咳嗽声都会使学生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一旦不专心,可能部分信息就没听清楚,接下来就出现紧张、心慌、烦乱等心理障碍,影响听力测试的结果。
(四)缺乏听力自信心
在听写、听力、阅读、写作这四项单项能力方面听写和听力是与自信心相关性最高的两个方面。研究表明,中国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存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不自信明显的表现为交际不自信,测试不自信,听、说不自信。一个人在参加听力测试时,往往会有这样的心理倾向,一个地方没听清,就会产生急躁的情绪,这样会使自身听的能力大大降低,致使后面的内容听不清,需待情绪稳定后才恢复正常。因此,心理因素对考试效果有时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而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差,他们大都只会把所听到的信息直接反映在卷面上,而不会对信息进行再加工或据此做一些推理。
二
因此对中学生的英语听力训练不应仅仅是应试型的而应该采取一种综合性的训练思路。就心理素质训练训练而言,其训练方法也应是综合而非单一的。
(一)消除心理障碍
首先,要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提高听的质量和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听力材料的选择,如何选择会直接影响学生听的积极性和听力效果。第一是材料的难度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难易程度适当的材料学生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就会增加自信心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应对新的听力任务。反之如果教师选用的材料难度较大超出学生的信息加工和理解能力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就会遭受挫折。所以教师选用的听力材料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一般说来选用的听力材料应比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略难一点。这样学生不仅能看到自己的成绩,而且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听力活动,在听的开始阶段就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对听力产生兴趣,克服畏惧心理。
其次,要注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之亦然。因此,教师在选用听力教材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要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兴趣的材料。当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此不可能找到人人都感兴趣的听力材料。这并不意味着找不到共同感兴趣的题材。对于中学生,游戏、文艺、同学关系等都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在听力课时,笔者尝试将一些内容难度不大的英文歌曲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听歌的愿望,可谓一举多得。
(二)引导心理倾向——克服“拦路虎”
在平时教学中,我非常重视正确引导学生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排除干扰,沉着应战,发挥出自身的能力。如此训练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学生反映,在听力测试的过程中,能摆脱烦躁心理,即使碰到听不懂的“拦路虎”,也不会乱了分寸,能把注意力始终放在对整体内容的理解上。前苏联教育学家阿莫纳什维说过:如果加上心灵的力量,那么知识的大门随时将在学生面前敞开,知识将成为他改造事物和进行创造的工具。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听力训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听力理解的方法有两种:自下而上(bottom-up approach)和自上而下(top-down approach)。“自下而上”的方法就是在词汇、句法、语义层的表面对听力材料进行“精加工”,是一个sounds→words→sentences的过程。而“自上而下”的方法是听者运用与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对听力材料进行“宏观”处理,通过预测、推测、验证和修改等手段来理解材料。针对这些学生,我在实践中指导他们尝试自上而下的方法,尽量利用大脑中贮存的背景知识综合理解和预测说话者将要说的内容,效果很好。这些办法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得到了加强。
(三)心理素质训练中不要“为打泼的牛奶哭泣”
中学生听英语的潜在困难在于心理障碍即在听音过程中普遍存在恐惧心理,主要表现在听音时心理过于紧张。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教师应告诉学生初学者学习非母语不必要求每个句子、每个单词都能听懂。所以听音时不必注意每个细节,注意力要集中到内容上而不是语言上、大意上而不是细节上、正在听的材料上而不是已听过的材料上。
其次要求学生做听力题时要心胸豁达、洒脱,不要“为打泼的牛奶哭泣”。词汇量少的学生往往在碰到新单词时停下来反复思考,始终想着这些个别词句,结果顾此失彼而耽误整篇文章的理解,为一个错误而停滞不前。要大胆放弃,重振士气,为做好下一题而抢回时间,否则将因小失大全盘皆输。
(四)随意听、轻松听
随意听就是自由的听非测试性的听。听力练习或考试都是有针对性和时间的限制会对动作慢、理解力差的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平时的听力训练中插入部分随意听活动可以缓解学生听时的紧张程度。例如利用课前几分钟放一段听力材料让学生随意听不做要求。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他随意性的听力训练方法:如散步、休息、坐车时听收音机或录音机。在不经意中学习压力小却可以逐渐提高语言的敏感性。常常进行随意听的学生在真实的对话交流时在理解新的听力材料时或是在听力测试时就能以平常心态应付不同的听力要求。这种不带任务的训练多了,能缓解学生听力之前的紧张,从而克服心理障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听力能力的提高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勤抓多练,同时还要注意“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不同时期的全面训练与阶段侧重。作为英语教育者,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在实践中不断发现,不断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使之成为全面的English speakers。
参考文献:
[1]沈世珍.中学英语听力训练技巧和策略.厦门教育学院学报[J].2006(1):62.
[2]李树琴.加强中学英语初始阶段的听力训练.广西教育学院学报[J].2006(1):149.
[3]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
[4]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