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基础教学新认识

2013-12-29 00:00:00芮一萍
考试周刊 2013年13期

摘 要: 素描是绘画中最朴实的语言,在艺术观念及媒介不断推陈出新的当代语境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作用,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关键词: 素描基础教学 教学模式 教师引导作用 内在潜力

素描是人类最早的绘画形式,早在原始绘画中,素描就展现出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早期人类绘画艺术常以简单的工具和材料进行朴素的描绘。世界最早的素描作品是距今约两万年前的法国拉斯科岩洞壁画和约一万年以前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的壁画,其形象生动、线条奔放简练。在中国,素描作为一种舶来文化,其发展的年限尚短,然而素描这门学科是开启艺术之门的钥匙,它包含了一切造型艺术的根本特征。造型艺术的各种形式门类都无法脱离素描而直接进入自己的领域。

一、当前素描教学模式

一些素描课堂采用俄契氏素描教学方法,使学生注重光影明暗,而忽视对最本质的形体内部结构的深入理解,学生只会被动描摹外形,学习浮表的外部现象,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缺乏深入理解,缺乏扎实的基本功。另外大多数美术专业的学生在高考填鸭式短期强化后,对于素描的理解简单:构图饱满,造型准确,黑白灰明确,空间层次,等等,可以说实用功利化。这种意识成为他们对素描艺术形式的全部理解,长此以往他们只能接受得了写实性素描,很难进一步欣赏一些表现性、抽象性风格的艺术作品。而对学生的个性表现、创造力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导致学生艺术个性表现弱,想象力狭窄,造型综合能力下降。美术教育者面对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如何把握素描教学,使学生真正达到驾驭素描造型的目的,不得不认真地进行思考。

二、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学习知识旅途中少遇阻碍。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进行基本规律的思考和造型意识的训练,传授有关的知识技巧,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艺术观察和艺术思维,使知识与能力稳步提高。因此在素描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学习,革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法水准。认真体悟素描语言,深化对艺术语言的研究与实践。教师要用心地研究教学,科学地组织教学,把自己从事的素描课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艺术教师之间要经常交流,防止闭门造车。

艺术教育主导思想应是引导性的、交流性的,要多注重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自身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恰如其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真正促进学生主体的积极发展。除了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外,还应拓展学生视野,并进行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加深学生对基础素描的认识与理解。

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根据不同阶段层次的学FJcxHqe4GZrjaduNBPHESD8FvEf0c8VaYzUyXpjWSzY=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需要教师具有非常广泛的知识结构和较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各类学生因势利导。由于学生的客观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顾全大局,可以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选择较优秀的画作,通过示范、对比、点评,以及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亲自示范,边示范边讲解,针对问题有效解决。

三、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就当前的素描教育体系来说,由于某种功利性要求,为了满足高考技能考试迎合各艺术高校的画风考风要求,学生只得在狭窄的教室里进行死板复制,美术课堂上学生只知道片面地简单复制缺乏更理性思维;在美术教学中,只注重被动描摹客观对象,缺乏主观情感投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重技能、技法训练,轻理论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在这种过于机械化、程式化、被动的教学体质下,逐渐褪去原本的激情、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素描课有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作画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把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自然事半功倍。在兴趣浓厚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一种开放的学习氛围,以最大限度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注重创新意识和想象力的培养是美术教学所大力提倡的。而今,创新精神是现代主义美术的灵魂,在美术教学中不容忽视。要不断强化创新,让学生也拿起画笔,模仿自己所感兴趣的风格创作。引导他们运用各种手段表现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鼓励学生试用不同的物质材料和加工方式,不能将素描教学局限于铅笔、素描纸。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创新精神是艺术学科的精髓,艺术领域如果没有创新,就没有了思想,没有了灵魂,也就等于一潭死水,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和加强的内容。想象力也是美术教学不可缺少的要素,丰富的想象带来不断的创新。素描基础教学中常会出现一个画室近乎相同的构图和调子,他们受到太多规矩的束缚,缺乏创造和想象,绘画作品呈同一构图和调子。

画家丢勒说:“艺术很真实地存在于自然中,谁能把它从自然中拉出来,谁就掌握了艺术。”对事物的观察和体验是艺术创造的基础。首先需要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观察和寻找所感兴趣的内容。敏锐的观察力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提,因此要对身边的人和事物注意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潜藏的美,锻炼自己敏感的思维和独特的视角,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绘画是一件趣事,能真切地表现万事万物,能展现人的心声,更能升华情感,陶冶情操。素描教学者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应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性的艺术人才,探寻更有益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的有效途径,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艺术素质,丰富审美体验,让学生们抛开功利性要求,将真情实感融入作品中,赋予艺术的生命魅力。

参考文献:

[1]翟欣建.认识素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吴宪生.素描教学新论[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91.

[3]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