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接二连三的校车事故引起了全社会对加强校车安全体制建设的重视,反思我国实施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弊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项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但布局调整中学校数量的锐减带来了学生上学路途较远、安全问题凸显、上学费用剧增等问题。目前布局调整已停止,作者认为应在一些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恢复或重建学校,以促使学校布局调整真正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教育伟业。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校车安全视角 布局调整 弊端 应对对策
接二连三的校车事故引起了全社会对加强校车安全体制建设的重视,也引起了我对实施十几年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弊端的反思。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针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长期以来存在的布局分散难以管理、低水平重复建设及生源萎缩所造成的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而采取的策略。
容中逵先生认为,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现状是:方式上以撤并为主,做法是将生源少、办学条件差的并入学生多、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在地域上以乡镇现有行政区划为单位,通常是初中以现乡镇政府所在地为单位,小学以村为单位,在乡镇区划内进行布局;在解决途径上以兴建“寄宿制”学校为主。[1]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弊端
自布局调整开展以来,改善了一批乡镇中心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其实现了一定的规模效益,教师队伍与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在调整中,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盲目地撤并和减缩当地农村中小学校,损害了教育公平,[2]存在以下弊端。
1.上学路途较远,存在安全隐患。
一些地区在布局调整时没有考虑当地的人口分布、学生密度和地理环境等问题,盲目撤减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使撤并后的学校绝大部分设在乡镇所在地或比较大的行政村,学校服务半径相对过大,打破了调整前基本每村一所小学,一个乡镇2~4所初中的格局,使许多农村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一些小学生步行几里路去上学,或坐车去学校,安全隐患系数增大,[3]2011年12月12日发生校车事故的江苏徐州丰县首羡镇,假如没有撤并,孩子们大部分在该镇张后屯村小学上学,2005年张后屯村小学初中部被撤,合并到了首羡镇中学。2009年,有着70年办学历史的张后屯村小学被合并到首羡中心小学。孩子们上学的路途遥远,最远的学生离学校有10里地。农村路况差和交通工具的落后导致交通事故经常发生。
2.新校条件有限,影响学生学习。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初衷之一是通过资源整合,达到资源优化配置。虽然布局调整后学校条件得到改善,但仍难以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随着学校数量的剧增与寄宿规模的扩大,有些学校各种教学设施并未能跟上,给学生生活带来困难,一些学校连热水都无法提供。校舍简陋,存在安全隐患;大部分学校周边有网吧,治安环境较差。[4]师资力量缺乏,对学生疏于管理,使得一些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目前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在我国呈低龄化趋势,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学校和家庭疏于管理有极大的关系。
3.寄宿制带来许多新问题。
一是实行封闭管理,影响学生身心。很多孩子在学校难以适应学校的生活,过早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心理易出现问题,不少孩子因恋家,情绪极不稳定,有的甚至因此厌学,[5]造成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缺失,这些都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二是上学费用剧增,家庭负担加重。撤并之前,很多小学低年级通常都设在本村,食宿均可在家解决,学生花销不大。撤并之后,远的至少中餐在V7znvwQTSjoZLnGg3I8kyW2OvZLmakNOelD042KfyTA=学校就餐,寄宿的学生开销就更大,加之学生年龄太小,异地就学家长不放心,不少家长选择了陪读,这样又增加了费用。另外,寄宿制使子女自幼便在校寄宿增加了家长对子女的精神负担,由此产生一系列困扰家长和学生的问题,加剧了农村的辍学率,这势必影响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
二、应对策略
为确保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避免因学校布局调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有必要重视以下问题。
1.明确学校布局调整的目的。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目的是“强调结果公平”和“扩展优质教育资源”。正是在这一目的要求下,许多地区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简化为“收缩”和“撤并”,使原本应该着眼改善农村教育结构和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学校布局活动变异为少数优质学校扩充生源的行为。[6]因此,学校布局调整应首先考虑确保学生在入学起点上得到相对公平的对待,确保农民渴望教育得到满足、农村学生不因撤并学校而失学、农村现有教育资源不浪费,最终目的是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7]
2.确立更为详尽的布局调整原则。
合理地进行统筹规划,制订科学的调整方案,是成功推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前提。要遵循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原则,确立详尽的布局调整原则:一是就近入学的原则。我们应该将学生的入学路途以不超过一节课为准,因为路途超过40分钟则表明,学生入校就读的距离至少会超过5公里,这种情形无疑会影响到学生入学就读的质量与效率。二是生源规模的原则。如果某一人口约1500人的村落,其人口出生率在12‰,且其一年级入学儿童在20人以上,那么即可确认该村校设立的必需性,即使该校设备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也不能被撤除或停办。三是“点心”式网状结构原则。以中心校为中心、以村小学为点架构出一个整体学校布局结构,未合并的乡应形成以乡中心小学为核心的单网状分布结构,已合并的乡镇应形成以合并前后两地中心校为核心的双网状布局结构,不能人为地撤除一些偏远地区的教学点。
3.着手解决当前出现的重点问题。
要特别关注人口密度、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三个因素对学校布局的制约。对凡在一年级入学生源数量达到一个班级的村落,即便采取“一师一校”或“个人包班”制,也要确保设立一至三年级的教学点。在校车安全事故的讨论中,大家把问题的焦点都集中到校车的安全上,但校车的使用需要大量配套设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从成本和安全系数的角度看,还是从扩大就业的角度,在停止撤并的同时,是否考虑在一些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恢复或重建学校,要保留必要的村小低年级点,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千百万农村学生上学安全隐患的治本方法。
三、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所凸显的问题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尽快采取措施,2011年12月30日工信部出台了《校车安全新标准》,但这个新标准只是针对幼儿的,要解决千百万学生尤其是边远地区学生的上学安全问题,完善的校车条例只是相对的。在停止撤并的同时,在一些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恢复或重建学校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促使其真正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教育伟业。
参考文献:
[1]容中逵.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9(8).
[2]王泽德,赵上帛.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
[3]郭清扬.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原因及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
[4]于海波.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要警惕辍学率反弹.求实杂志,2009(16).
[5]庞丽娟.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6(2B).
[6]容中逵.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9(8).
[7]万明钢白亮.我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问题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研究,2009.
本文系侯文华副教授主持的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新型农民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082204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