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这种品质,然后才能引导学生怀疑课本,怀疑老师,甚至是怀疑权威。
“发展创新能力,客观上是有条件的,学生主观上有要求,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创新意识。”教师在课堂上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教,既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可以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有怀疑意识,但许多教师一味地抱着教科书、参考书,没有自己的思想,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习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系统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一
尊重学生的怀疑精神,传统的教育观是建立在教师和教材之上的,是知识的联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只有怀疑精神才能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求知。
1.一万个读者,会有一万个“宋江”。
任何人都有他的独特个性,人们的喜好、想象、思维、观念、感受、生活经历都不尽相同,于是任何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十个学生面前画着同样大小的圆圈,经过他们的思想之后,可能会有十种新事物的诞生。面对学生们所提出的不同见解,老师应适时给予肯定。
2.面对学生的质疑,要充分给予肯定。
当同学们完全沉浸在教育活动中时,就会开动脑筋,进行大胆想象和创造,于是随时就会有许多奇思异想,面对这些求异的火花,教师应首先对这种精神给予充分肯定,要知道,在这种求异的火星中,有可能“燃烧”出不朽的杰作。接着给学生释疑,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们独立思考、大胆想象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创新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发言,如果有一个学生的发言看似离题千里,老师也应该给予恰当的引导,如果简单地说一句离题太远,这样不仅会扼杀他的想法,而且会限制其他同学大胆想象的空间,活跃的课堂会变得平静。
二
人天生就有求知、发现、探索的欲望,对这种先天的好奇心和欲望,老师要给予极大的鼓励。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独立钻研的习惯,以及自主探索的能力。多鼓励学生怀疑老师,怀疑课本,挑战权威;鼓励学生提问;允许学生说:“不”;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1.把微笑带进课堂,与学生保持平等友好的关系。
尊重学生人格与个性,客观评价学生,多表扬,多鼓励。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尝试让学生感兴趣的同时,激发自己的内在学习动机,学会自己找路,便使教师由统一的静态知识的传授转向动态知识的传授”。
2.改变学生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将学习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与建构知识的过程。当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开动脑筋,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时,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变客体为主体,这样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学生才会真正发挥主体作用,乐于求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应有组织地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好奇心,陶冶情操,提高思维能力,激发求知火花,较好地营造质疑、创造的氛围。
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就争议较大、尚未定论的问题,鼓励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辩论。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想在辩论中获胜,都要全力备战,运用求异法则,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方式,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支撑自己的论点的一切材料,同时反击对方,积极参与辩论过程。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课堂辩论是一种高层次的训练方式,它对于拓展学生求异空间,发展创新性思维具有积极意义。
当今学生信息来源渠道广,不盲从,敢于怀疑权威,对老师的观点,教材的观点会提出不同的看法,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教师要正确引导,小心呵护,千万不可因其“叛逆”而打压。教师要注意到对学生的问题要推迟判断,避免武断。过早地下结论或向学生预示解决方法,都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即使学生把答案搞错了,也不必大惊小怪,要善于区分“笨拙的错误”。后者往往是成功的先导,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给学生以最大的怀疑、创新空间。创新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指导思维的方式上不仅善于求同,更善于求异,求异才可创新。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怀疑、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有这样理论的指导,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引导影响孩子。如果教师没有创新、怀疑的思维能力或者意识,就不可能对学生有影响。所以说教师首先要有这种勇于创新、勇于怀疑的精神,最终培养出一代有怀疑精神,有创新能力,有创造能力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