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

2013-12-29 00:00:00郭宜勇
考试周刊 2013年13期

摘 要: 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系统性、结构性偏差。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问题,进一步来说就是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模式不协调造成的。本文从项目课程的含义、体系结构、开发主体等三个方面,结合我市项目课程开发的实际阐述项目课程开发的基本内涵。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项目课程 项目开发 课程开发

当前,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系统性、结构性偏差。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问题,进一步来说就是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模式不协调造成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很多职业院校都积极地进行了课程模式改革。项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在把握职业教育本质内涵、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等方面,代表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值得探索、研究并推广的课程模式。本文从项目课程的含义、体系结构、开发主体等三个方面,结合我市项目课程开发的实际阐述项目课程开发的基本内涵。

一、项目课程的含义

项目课程是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完成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我们对项目可理解为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一个故障的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强调应用技能来获得产品。项目课程的设置不仅仅是对课程内容做些删减或对编排顺序做些调整,更重要的是项目课程还必须触及按照何种逻辑来设置课程的问题。

项目课程的基本特征可以通过三方面来表述。(1)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为什么。(2)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务,而知识、技能的学习则结合任务完成过程来进行。(3)围绕工作任务学习的需要,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组织教学。教学顺序按照项目编排展开,只要能服务于工作任务的学习就行,不必拘泥于学科理论的顺序。

二、项目课程的体系结构

1.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

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可概括为联系论、结构论、综合论和结果论。

(1)联系论要求改变过去与任务过程相脱离,单纯学习知识的课程模式。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如通过电动机正反转项目的训练过程学习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电力拖动、电气控制技术等知识。

(2)结构论要求按照工作过程中的知识组织方式组织课程内容,不管是机电、数控、汽修专业,还是文秘、财会、计算机等专业,都可以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过程进行。按照工作任务过程设计课程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思维,增强学生的任务意识,使他们从关注“知道什么”转向“要做什么”。

(3)综合论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校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基础知识中文字出软件,传统教学体例是:①Word的启动与退出;②汉字输入;③文件的新建和保存;④文件的复制、剪切和粘贴;⑤文字的修饰和排版;⑥页面设置;⑦文章的打印输出;⑧插入图片;⑨插入修饰文本框;⑩插入和修饰表格。而采用项目课程教学的案例则是:任务一,输入一首诗;任务二,打印通知;任务三,制作图文声并茂的唐诗;任务四,设计电子报刊;任务五,编辑论文;任务六,建立和群发成绩单。

(4)结果论强调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结合本校的实训,学生通过电工、电子、数控、模具制作等可以获得自己亲手加工的零件,有效激发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实践观把实践仅仅理解为技能的反复训练,把过程与结果割裂开来。

2.项目课程的体系结构

长期主导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是学科课程模式,其基础体系是学科知识体系。学科课程的功能定位是培养学术型专门人才。学者们常常按照学科本身发展的需要或自己的兴趣进行研究,而不是按照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进行研究,这就导致学科的发展往往与生产、生活的发展有所脱节。项目课程模式的基础体系是工作体系。该体系的基本逻辑关系是基于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这里所涉及的职业不是以认识世界为职业工作目标的,而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以建设、改造世界为职业工作目标的部分职业。所谓工作体系,是指围绕职业工作目标的实现,不同的工作任务按照其特点和属性,尤其是工作任务的内容和顺序的相关性所组成的工作任务体系。工作体系在本质上是一个实践体系。在工作体系中,工作知识依附于工作任务而存在,那么以工作知识为内容的项目课程的结构必然取决于工作结构。显然,项目课程的功能定位不同于学科课程,它适用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项目课程模式体系结构是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的。

三、项目课程的开发主体

项目课程的开发离不开人社、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支持和课程专家的指导,而直接承担开发任务的主体应当是企业专家与教师,尤其是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只有在他们的紧密合作下,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项目课程。

首先,项目课程继承了能力本位课程重视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这一理念。项目课程开发中,项目选取要建立在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作为其课程内容的知识和技能的选择也要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而对工作任务最为熟悉的人就是那些长期在对应岗位从事工作,且善于反思的企业专家。问题是企业专家该如何参与,在哪些环节他们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存在过度迷信企业专家的倾向,有些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编写、项目设计等环节,均反复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结果不仅没有获得有价值的意见,反而使得自己无所适从,课程体系杂乱无章。其实,企业专家只是企业的专家,他们所熟悉的只是工作过程本身,对教育原理,尤其是项目课程开发这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其实是非常陌生的。因此,在项目课程开发中对如何发挥企业专家的作用,应当有客观深入的技术性分析。事实上,企业专家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只是两个环节,即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及教材编写工作。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阶段,企业专家的角色是提供工作过程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及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意见;教材编写阶段,企业专家的角色是就一些具体问题,如操作过程是否规范、所选设备和技术是否符合企业实际等提供意见。而这两个环节企业专家作用的发挥,均需要以教师预先设计的问题框架为条件。

其次,项目课程开发中应当承担,而且能够承担主要任务的还是职教教师自己。尽管企业专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他们基本不可能承担课程开发中大量的非常艰辛的文本编写工作,同时也缺乏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且企业专家在项目课程开发中作用的发挥,也依赖于职教教师的主导行为。职业院校发展的文化积淀、教师的长期教学经历,使得职教教师不仅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能够开发出符合职教教学实际的课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意味着建立起了基于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这是一种企业要求与职业院校智慧相结合的课程开发机制,即企业在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教材编写中系统阐明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职业院校则基于这些要求以课程形式设计具体的教育过程,其中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等文本的编制。教师是一个富有巨大创新潜力的群体,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有创意,而项目课程开发中的项目设计是个弹性大、极富创新的环节,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项目课程开发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四、我市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项目课程是今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引领方向,国家规划教材和省规划教材大多以这种逻辑来开发课程。项目课程开发在我省很多地方已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我市虽然也开发了一些项目课程教材,但在专业课方面能真正拿得出手,令专家及同行刮目相看的并不多。这对专业课教师是个压力也是个动力,如何开发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的、有地方社会经济特色的、能服务地方企业的项目课程是专业课教师努力的方向。

1.结合实训车间的实训过程开发项目课程5e2db1e7cc65db6c8344b91196b9f547

目前,各职业院校均已投入了很大的资金来建设实训基地,关键问题是如何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人才培养效应?实训基地不仅仅是硬件和场地,而应当是在先进理念主导下的物质的综合,只有有了优质的课程体系,然后按照这一课程体系产品实施要求建设实训中心,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跳出学科体系,根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框架开发项目课程,将会实现很好的效果。

2.利用五金资源优势开发项目课程

五金工业产值在我市所占的工业比值比例很大,全市有很多家五金企业,产品涵盖机械、装潢、工具、小家电等3000多个品种,形成了电动工具、数控加工、汽摩配、不锈钢制品、防盗门、小家电等产业,这些五金产品的加工过程将是职业院校开发项目课程的亮点,也是企业需求的项目课程。

小五金产品的零件加工和装配过程可以利用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来完成,大五金产品的加工和装配过程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通过企业实践,开发项目课程。对于一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这些学生最需要学的知识、学了最有用的知识,教师可深入到校企联办单位,开发实用的、有特色的项目课程。

课程改革是一项浩大的长期课程,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学校层面的改革,都要做到周密计划、全盘考虑,尤其要设计好配套措施。课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有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就会形成教师什么教学能力。而如果课程体系不改革,教师也缺乏转变能力的动力。应努力吸引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去培养、重建教师的能力,来建设项目课程所需要的教师队伍。且只要我们积极努力,主动作为,就一定会离目标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