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挖掘物理学科内在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延迟行为,创设“形象直观、宽松愉悦、快捷生动”的教学情境,搭建学生乐学平台,带领学生探索物理的奥秘。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教学需求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改进优化教学过程,用新理念、新方法、新经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物理学习,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探究法、调查法、文献法等方法学习物理知识,提升能力素质,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教学平台 教学效率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融自然现象、生产技术、生活需要于一体,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重整合和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现实生活,把物理学习与生活问题、感知经验结合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分析物理现象,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就在生活之中,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一、创设情境,融洽关系,搭建宽松愉悦的教学平台。
教师要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成长进步出发,营造一种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教学氛围,搭建亲师信道、宽松愉悦的教学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要学习前沿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利用,做到教育教学思路清晰,现代媒体应用自如,音像资料新颖生动,课堂提问层层递进,以敢于担当的意识、勇于奉献的精神、勤于工作的态度影响和带动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尽责的教学能力营造亲师信道的乐学氛围,用实际行动赢得全体学生的尊重和信赖。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如,有的学生对物理实验非常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实践;有的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感兴趣,喜欢带着问题去调查;有的学生对物理规律感兴趣,善用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感知方式和认知水平,发散学生思维,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应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教育引导学生通过甄别、选择,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属于自己的感知体系。教师要把握学生特点,洞察学生学情,生活环境,灵活多样地处理好教与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教学活动深入推进。
二、创优方法,优化过程,搭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平台。
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过程,搭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平台。高中学生已储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巧用物理中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中能寻找知识点同化新知识,激励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安培表、伏特表的相关知识,在教学“万用表”时,在学生掌握安培表、伏特表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学会用电表测电阻,判断黑盒中电阻连接方式,分析欧姆表测电阻产生的误差及其原因分析,让学生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找出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在更深层次上思考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总结、迁移的体验,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得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建构立体的知识网络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深入,现代化的科技设备辅助教学已广泛应用于物理教学实践中,以其直观形象、快捷生动的特点深受师生的喜爱,对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了较好的推进作用。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多、难度高、容量大,利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能有效地节约教学时间,还能促进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可以利用PPT节省板书时间,将讲解内容理透彻,利用flash动画形象模拟物理过程和物理模型,催生学生学习情感,调动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直观感知教学情景,拓展学生思路,加深学生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和理解。如,在讲解“子弹射入木块”这类问题时,由于涉及子弹的初速度、末速度、位移、受力,以及子弹与木块间的相对位移等多个物理量,我运用多媒体图像演示的方法化繁为简,使各物理量一目了然,让学生同时对比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创新策略,联系现实,搭建衔接生活的教学平台。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要相互沟通交流、相互启发补充,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体验与观念,实现共识、共享、共进,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紧密联系学生感知实际、生活实际,搭建衔接生活的教学平台。多数学生对物理实验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积极心态,强化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成立物理实验小组,开展课外实验交流活动,进行小实验、小制作。搭建学生之间学习、交流、讨论互动的平台,让学生使用配备器材,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进行实验,接触实验器材,体作原理、分析现象、记录数据、归纳结论,得出物理规律、原理、公式,体验探索物理的奥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消除知识结构上的疑点,使学生衔接现实生活学用物理知识,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进一步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如,在教学“加速度”内容时,我为学生引入中国航母上的J10成功飞降的实例、神舟八号飞船等问题,让学生结合网络和已有的知识探究思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讲解“匀速圆周运动”以后,我引导学生分析高速公路转弯处为什么外高内低的原理;在学习“动量定理”之后,引导学生解释从高处跳下为什么要做下蹲动作,让学生感知物理就在身边,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放大了物理教学功能和效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情感差异,设计一些能启迪学生思维、提升思辨能力、发展思想素质的问题,精心选择一些内容上有内在联系、方法上有创新举措的递进式的问题,让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通过提取处理信息、探究分析、对比归纳等方法学习物理知识。
综上所述,教学要在创新策略、改进方法上动脑筋、想办法,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上下工夫、求实效,使学生想学、善学、乐学,才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