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有效课堂教学实例探析

2013-12-29 00:00:00陈晓琴
考试周刊 2013年13期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知识生活化的学科,课堂教学不能脱离社会现实,一方面,在思想政治课中要突出知识的内化,另—方面,对学生能够看到的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一些生活问题,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认识、探讨、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会使学生主动去探究社会、思考人生。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是政治教师探寻的课题,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思想政治课原理抽象、知识点枯燥、乏味难理解,教师讲空道理、交代知识点的时候比较多,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缺乏兴趣,于是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或是干脆学习其他科目的情况。如何才能扭转这一局面,我经常以生活实例为基点进行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生活是一本活教材,一部“百家讲坛”,思想政治课是现实社会生活的窗口,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源头,使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思想政治课常识,进而用思想政治课知识指导生活,这样的教学模式比枯燥的理论讲解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潜能。例如在讲授《投资理财的选择》一课时,我就有些家庭贷款、拿养老金购买银行基金的行为进行评析,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学生以“主人”的身份探讨了单一的理财方式的局限性,真正理解不能将“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的理财道理,而要学会多种理财方式和科学的投资理念。这一生活实例的运用,将学生置于生活中,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恰当的教学材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兴奋剂

背景材料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选择教学背景题材既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老师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布置作业的可行性的把握,因此,背景材料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要以收集的可能性去要求学生,首先教师的题材通俗易懂,使学生自觉融入材料,避免背景材料与所教内容脱节或难度太大,学生难以入题。如我在讲授“价格变动的影响”一框时,课前让学生调查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前后的销售情况,五年前当地私家车数量,现在的私家车数量,并得出结论,学生很积极很主动,因为这一市场调查具有可操作性,课堂教学效果非常理想;同样在讲解“外汇与汇率”一框时,我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由于学生对这一教学内容几乎一无所知,没有任何理论基础,真是老虎吃天,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对背景材料的布置及运用一定要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会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事倍功半”和“事半功倍”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与老师和学生付出的时间成反比,而不应成正比,如何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师必须要“会教”,我对“会教”的教学总结为:

1.节约学生的时间。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就像学生的家庭父母,由教师支配学生的时间,从学校的课堂教学到家庭作业,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其结果是“事倍功半”;要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节约学生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其合理支配。

2.精选精练。课堂教学中的题海战术是教师教学中惯用方法,尤其是高考备战的题海战术,是教师复习的“法宝”,这样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帮助,但效率低下,如何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教师在习题的选用上要有新颖性和创设性,精选精炼,用“辐射”的题型涵盖知识,实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3.教法换位。教师的权威使学生失去了质疑的机会和勇气,长期以来,学生成了教师的复制品,不去质疑,不去创新,如何激发学生挑战教师的心理,有目的的“错误”讲解是最好的诱饵,记得本人在讲解“个人所得税”计算时,自己故意将一道错题呈现给学生看,学生起初窃窃私语,不敢直接指出我的错误,当我及时捕捉到这一信息后,叫一个学生将疑问指出并给大家呈现自己的计算过程,这一学生的结论正确无误,我表扬了这个学生及时指出老师“错误”的勇气,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教师,从此以后,学生经常给我“发难”,我把机会让给学生,师生在“纠错”中共同成长。

四、“学会”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师“会教”的引领下,最终要让学生“学会”。“学会”不是对课本知识的复制,而是对知识的内化,学生能力的呈现,如何体现学生的能力,运用是检查能力的“仪器”,这个“仪器”就是高考,因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是理想的,但在历年的高考中,暴露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不高,也就是会而不通,如何使学生真正学会,我认为:

1.学会概念。概念不清,容易的题也会搞错,如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它具有管理、服务的职能,没有立法权,立法权属于权力机关,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检察院,而不是人大,人大具有监督权,但部分学生概念不清,错误率较高。

2.学会审题。审题是答题的关键,审题不准,答非所问。

3.学会提炼。思想政治课考题的答案以核心要点为准,课堂教学教让学生学会对关键论点的理解,要点的提炼,而不是通篇搬移。

4.学会融通。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融溶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其他学科知识为嫁接,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如在“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这框内容时,我对一个国家海洋权拥有的主权进行了拓展,从地理位置、矿产资源、国际法规定的经济专属区、国家利益等方面进行解读,既有政治知识主线,也有地理知识和法律知识,这样使学生对知识层面、学科内容有了统领,实现了知识的融通和学科的融通。

五、时政要闻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导火索”

要想活跃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氛围,时政要闻必不可少。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落脚点是让学生观察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策略,时政要闻呈现的社会热点问题,教学中引用时政要闻,引发学生的情感,燃起学生参与社会问题的欲望,使其参与实践的行动。我们每个人只要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充满情感,充满责任,就会自觉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关注自己,时政要闻恰好是学生情感表达的前线,时政要闻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情感的呈现,所以,我们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实时、恰当地引用时政要闻,学生要多留意时事,让学生的情感在“时空”中释放。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促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竭尽所能,通过生活实例,恰当的课外题材,以及适当的教法与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