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方法,提高队形队列教学的实效性

2013-12-29 00:00:00许桂英
考试周刊 2013年13期

队形队列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辅助教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一条有效途径。它是指全体学生按照统一的口令,一定的队形,从事协同一致的动作。对学生进行队形、队列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站立及行走姿势和习惯,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并具有英姿焕发的神态,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为集体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的团队精神。所以,在小学强化对学生进行队形、队列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玩,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年龄特点,导致对这类较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感到乏味。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进行队形队列训练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训练的意识,调动他们训练的积极性,就成为体育老师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同仁。

一、激发兴趣

在队形、队列训练时,穿插播放节奏鲜明、活泼欢快的乐曲伴奏,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对队形、队列美感的体悟,还有利于调节情绪,振奋精神,集中注意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掌握队形、队列的动作要领。例如,小学低年级的队列、队形教学,如果过多地重复一种形式,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练习积极性就不高。教师如果能事先在操场地上画上各种粉线清晰、形式新颖的图案,先用直觉唤起学生的美感,然后在教师洪亮清晰的口令式节奏欢快的音乐指挥与伴奏下进行练习,其效果是与以往截然不同的。

二、注意选材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队列队形训练时,选材要适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小学队列队形教材的安排,分为一至三年级和四至六年级两个阶段。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发育特点,有些教材不能完全按照队列条令要求去做,如一至三年级除了着重体操队形的教学,“立正”姿势可以采取自然站立的方法;“稍息”采取双手背于体后,左手握右手腕,两脚自然并立与肩同宽。四至六年级的队列教学在动作方法上应基本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的要求进行,但由于小学生步幅小,力量差,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所以,在练习时应与成年人有所区别。

三、示范科学

在队列队形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解示范应注意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教师应吃透动作要领,在讲解时,应把队列队形的动作一一讲清楚,示范要正确,较复杂的动作要进行分解。如“向后转”可以分成两步来教,先教转体,然后练习并腿,再练习完整动作。教师的口令要清楚、洪亮。预令要根据动作特点确定预令的时间,使学生了解教师要求他们做什么动作;动令应短促、洪亮(有的动令也可以拉长)。小学低年级一开始上体育课,队列队形动作可以简化要求,由教师边讲解边配合手势指挥学生做动作。

四、发好口令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口令的发布方法与技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及队伍的组织与调动,并对掌握技术动作力度就和节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教师的口令发得准确、清楚、洪亮,学生的动作会干净利落,让人看着精神饱满;相反,学生动作就会一塌糊涂,没有气势。因此,教师必须加大下达口令的基本功练习。

(一)掌握口令发布的规律与要求

口令由预令与动令组成的,但有的口令只有动令。例如:“稍息”、“立正”等。有的还需口令词来说明执行口令的目的,然后下达口令。如:“以中间某某同学为基准,向中看——齐!”发布口令就是要根据以上所包含的内容来进行的,教师要想提高发令水平,必须遵守以下规律与要求:

xdZ/sFETUCKh3O0XaIbTvXBnHZ5C7So4E9jcBene6ms=1.口令发布要准确、清楚、洪亮。

口令发布要准确、清楚,学生才能迅速作出反应,声音洪亮,做到抑、扬、顿、挫有力量,穿透力强,传得远而动听。

2.口令发布要有节奏,富于变化。

一般预令要拉长,音调低,便于学生精力集中,有所准备。预令长短还要看队伍规模而定,如人多队伍较长时,一般预令相对拉长,动令要短促,洪亮,有力,音调稍高。教师应根据动作幅度的大小和肌肉用力的程度,来调整口令的轻重缓急与强弱快慢。

3.注意观察,掌握发令时机。

教师发令前,应注意观察队伍的情况,如队伍是否整齐,步调是否一致,以及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等等,以便掌握发令时机。教师在发令时,应做到精神饱满,视野开阔,纵观全局。

4.师生配合,提高口令的实效性。

发布口令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做相应动作,这样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更有利于动作规范化,增强口令的运用效果。

(二)掌握口令发布的方法与技巧

口令发布要达到完美的程度,还要求教师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和技巧。练好发声并非朝夕之功,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体会和提高。所以,掌握好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技巧对提高发令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1.正确的发声方法。

口令的发布不同于说话与唱歌,但它们之间维系密切,发令时,全身应发松,空腔张开,用胸腹式呼吸,有气息的支持(即有底气),在胸腔与头腔处生音取得共鸣。只有这样,发出来的口令才自然,洪亮,有力度,感染力强。而单靠噪音喊就会无力、苍白,缺乏共鸣。往往发令者面红耳赤,声嘶力竭,音量却不够多。久而久之,还易患教师的职业病——慢性咽炎。因此,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与方法,也是预防和保护教师咽喉声带的较好途径。

2.合理运用发声的变调技巧。

发令时,要求教师发音准确、清楚,遵循发音、发声规律。如:有些口令会按汉字的原调发声(即几声调就发几声)。但有的口令发布需要变调才符合发令规律。如“向左——转”,动令“转”,字就必须发出“专”(zhuan)字音,才符合发令的要求,一般动令与数字性的口令大都发一声调。

五、榜样教育

在队列、队形训练之前,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而榜样教育的作用是最生动的,学生又比较容易接受的。因此,教师要用英雄的形象来影响学生。比如,可以在队形对列练习之前,放国庆阅兵的录像,让学生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形队列的整齐,步伐一致的场景,受到启发和教育,也可提出向邱少云同志学习,进行自觉遵守纪律的教育。

队列、队形练习虽然是枯燥无味的,但通过我们的努力,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从而变“要我练”为“我要练”,变“被动练习”,为“主动练习”。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方法,并注意以下几方面:

1.教师必须熟读《体育课程标准》,对每个年级的教学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

2.教师的教态必须严肃,讲解的语言要简练,示范动作要正确、规范。

3.教师不可单纯地为增加花样,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而放松了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

4.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在队列、队形练习时走(跑)得好,而且在调整队伍或其他形式的队列、队形的变换时,也绝不能掉以轻心,随随便便,不负责任。

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讲究队列、队形训练的方法,注意激发学生进行队列、队形训练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队列、队形训练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