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使用韩礼德语篇分析的连贯与衔接理论,来分析牛津高中英语课文,旨在探讨影响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因素,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 语篇分析 连接与衔接理论 牛津高中英语阅读 应用
一、引言
阅读,作为语言输入的一种主要方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我们重视对文章中的重点单词、词组、复杂句型的分析讲解,以期实现学生对文章整体的理解,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即便学生知晓了文中的单词、词组和复杂的句型,也不能完全理解文章的意思。语篇分析的连贯和衔接理论为我们分析文章理解文章开辟了新的角度,本文拟使用语篇分析理论来探索影响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其他因素。
二、文献综述
(一)语篇的定义
何为语篇?Halliday和Hasan认为语篇是应用中的语言单位,不是句子一样的语法单位,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部长篇巨著,是不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达的有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根据Halliday和Hasan,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说,语篇是一个交际系统。因为语篇要适应人交际的需要,是交际任务下的一个作品,可以是口头的,如对话、演讲,也可以是书面的,如新闻、游记、论文,等等。
(二)语篇分析
要完成一个交际功能,根据Beaugrande&Dressler在合著的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1981)中提出的七条标准,罗选民(2002:11-13)把它们整合成一个语篇(罗称话语)建构模式。
这个模式描写的是由传讯者到受讯者的交际过程。最先部分是传讯者的意图性,体现意图性的是信息度,信息要靠形式上的衔接和内容上的连贯来表达,最后可接受性达到受讯者,完成交际任务。这7条标准包括了语篇和生成语篇的条件,而语篇本身应是有声音或文字的实体,就这个意义上来说,语篇包括了信息度、衔接与连贯三项。这也是我们在高中英语reading中所分析的主要内容。信息应该是由词、短语、句子作为载体而表现出来的,它们都有意义,这些语言形式和它们包含的意义如何连接成语篇,那就要靠链接与连贯。
(三)衔接与连贯
衔接与连贯是一个语篇的谋篇机制。总的来讲,语篇的连贯可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两类。其外部条件包括:认知图式、心理思维、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语篇连贯的内部条件则从语篇的意义和体现语篇意义的衔接机制的角度来影响和限定语篇的连贯。
三、语篇分析的衔接与连贯理论在牛津高中英语M3U2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中的应用
(一)描述语篇的文化背景
首先,语篇一定是在某一个语境中产生的,介绍语篇的背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语篇,因此每个语篇首先应该有个导入的过程。导入的过程应该有两大作用: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学习这个语篇的欲望,另一方面是扩充背景知识,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图式,调出学生已有的知识。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这个语篇的话题汉字是学生熟悉的,然而汉字的发展是学生陌生的内容。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汉字入手,和学生谈谈这些汉字是从何而来的,是怎样演化成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汉字,从一方面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图式,教师也可以谈谈其他的汉字,从另一方面扩充学生的背景知识,为下一步语篇的理解做好准备。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用象形字作为warming-up最为理想,可直接导入语篇中去。
(二)描述语篇的情景语境
笔者使用韩礼德的情景语境理论框架来分析这个语篇的情景语境。笔者分析的情景语境包括三个方面: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本语篇的情景语境可以描述为:
话语范围:描述的是汉字的发展,汉语不同于西方语言在于汉语使用汉字来代表一些想法、事物和行为。汉字的发展在本文中共有四个主要阶段: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简化字。
话语基调:只有一个层次,就是作者和读者。这符合说明文的话语基调。
话语方式:说明文。
对语篇的情景语境进行描述以后,笔者与学生讨论语篇产生的情景语境对语篇的影响。例如,在话语基调中,笔者可以与学生讨论一般说明文应该怎么写。会有什么样的层次,一般采取怎样的结构。像本文中的总分总结构是非常常见的结构,要细致地描述被描述的物体,文中经常会出现细节描写,如本文中仓颉的故事。
通过以上描述,笔者带领学生去认识语篇产生的背景和环境。下一步是发现语篇的意义模式和特点,了解语篇的意义结构等。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语篇的衔接机制和连贯特点来了解语篇的主要意义模式。
(三)分析语篇的非结构性衔接
在分析非结构衔接时,依据韩礼德在《衔接》一书中所总结的,我们需要分析指称,省略和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分析这些部分对学生逻辑分析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好处,这些是学生在理解了字面意思之外还需理解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和填空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进行过渡练习。在这个语篇中,可以用问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指代和词汇衔接的掌握。
1.指称
例如:(1)The Chinese language differs from Western languages in that,instead of an alphabet,it uses characters which stand for ideas,objects or deeds.
2.替代和省略
One winter day while he was hunting,he saw the tracks of animals in the snow and observed that the appearance of each one was different.
3.连接
However,though
4.词汇衔接
He saw the tracks of animals in the snow and observed that the appearance of each one was different. Then he had the idea that he could use different shapes to represent different objects. The first Chinese characters were drawings of physical objects.
本语篇没有很多的省略和替代。这说明语篇内部基本上没有重复或部分重复的内容,全部内容都比较新颖。这和语篇基本上没有由语篇的共知知识和信息形成的外指衔接的特点是一致的。
语篇中的连接成分数量上很少,只有两个连词however和though。这表明这个语篇按照时间的说明顺序排列,各个句子之间,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简单。
(四)分析语篇的结构衔接
在语篇的结构衔接部分,笔者主要与学生讨论的是主位结构、信息分布、及物性结构和语气结构。在本文中可以使用主位结构和语气结构。
1.主位结构
首先,我们首先讨论这个语篇的主位结构。从衔接关系上讲,整个语篇是平行型推进程序。整个语篇都是以Chinese character或Chinese writing为主位的,每一个小句的主位相同,述位变化。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通过主位推进程序来了解各个成分和部分之间的衔接,了解语篇的发展程序,还要了解语篇的组织原则和规律,发现此种类型的语篇的典型结构和组织方式。
2.语气结构
这个语篇的语气衔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语气类型,主语、限定成分。从语气类型上讲,语篇中的所有的小句都是陈述句,表现出语气类型的一致性,是一种同类衔接类型,同时它与整个语篇都是提供信息的言语功能是一致的。从主语类型上讲,所有的主语都是主位,做主语的成分除了做主位的“事件”本身以外,都是事件的参与者,它们是典型的对命题成效负责的成分。从限定成分上看,所有小句的限定成分都是第一时态。
四、结语
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字面意思,还要帮助他们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进而理解整个篇章结构。
参考文献:
[1]Halliday&Hasan.Cohesion in English. London:Longman,1976.
[2]Halliday&Hasan.a. Language,Context and Text: Victoria: 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3]方琰 “语境·语篇·语类”.载余渭深等主编.1998.语言的功能—系统、语用和认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4]方琰 浅谈语类.外国语,1998,(1)17.
[5]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4.
[6]胡壮麟.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