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结合个人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与经验,简要讨论英语口语教学里应该注意语音语调、模仿、角色扮演与替换四大方面;了解这四大方面在英语口语教学的功能与作用,为探讨口语课堂里的有效教学方法打下基础。
关键词: 英语口语教学 语音语调 模仿 角色扮演 替换
1.引言
口语(Speaking)是“听、说、读、写”的一大重要技能。如何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一直是我国英语学习者与教育者关注的难点与重点。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课堂教学一直以偏重语法的“读写”作为学习与研究的中心。长期为人诟病的“哑巴”英语和“中国式”英语就直接反映了英语教与学领域里口语能力的薄弱与不足。作为一名英语教育工作者,笔者将简要探讨与总结在口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2.英语口语教学里的侧重点
英语口语教学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1)语音语调(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2)模仿(Imitation);(3)角色扮演(Impersonation);(4)替换(Alternation)。
2.1语音语调(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英语口语里语音语调的作用就犹如拼音于汉语学习一样,是发展一切英语能力与技能的最根本前提。单词是英语语言文化里的基本元素,而语音语调则是构成这一元素的重要部分。笔者认为,对语音语调的掌握关系到对单词的学习,表达与记忆,必须引起老师与学生的重视。
音标是语音语调的符号表现形式,正确掌握与读准每一个音标是任何一个英语口语学习者都必须关注的入门过程。如果没有在这一过程中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在英语进阶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困难:首先会体现在口语的不流利、不地道,单词记不牢上;而后听力理解会出现障碍,最终造成日常口语交流困难。例如,音标里比较难掌握的[θ]与[?奁],初学者最容易读成[s]和[d]。举例单词Thank[θ?覸?耷k]和without[wi′?奁aut],往往易读错为[s?覸?耷k]与[wi′daut]。若我国英语初学者用错误的音标来拼读其他含有同样音标的单词,这样的口语表达就会发生偏差。这一偏差具体表现在:我们与英语国家人士对同一单词发出不同的读音。这样,我们在交流中就容易出现语音语调上的障碍。当学习者错误地用[d]来朗读含有[?奁]的其他单词时,例如father,brother,together等,那么他们就会发出错误的读音[′fɑ:d?藜],[′brΛd?藜],[t?藜′ged?藜](正确的应该是[′fɑ:?奁?藜],[′br?蘧?奁?藜],[t?藜′ge?奁?藜])。英语里有大量含有[?奁]与[d]的单词,如果学生不注意区分两者的读音,我们就无法准确发出这些单词的读音,最终也就很难达到与英语国家人士一样的读音效果。
学生在语音学习初期会养成不良的发音习惯。受母语(汉语)的影响,个别学生会将拼音或汉字注音代替音标。例如,“非死不可”(Facebook)、“三克油”(Thank you)、“爸死”(Bus),等等,都是学生在音标学习阶段找捷径的不良现象。再者,中国学生由于不习惯英语的语音规则,还会出现“吞音”和“加音”的情况。例如,复数单词cars会吞掉尾音[s];而debut中的[t]不发音,学生又会加上,等等。
以上仅仅是音标学习里的个别例子,但是反映出了语音语调在口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如果因为对方听不明白自己的发音而出现双方交流的困难,我们口语教学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英语口语教育者一定要强调音标入门的重要性。在前期课堂上初学者要养成良好的拼读习惯,为今后的口语学习与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模仿(Imitation)
英语首先不是我国的文化产物,这就决定着我们在语言基础学习阶段要坚持“拿来”主义原则。上一个问题提到我们要关注音标学习,而提高音标学习正确率的一个基本方向就是模仿。初学者要时常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本地人要这样读一个音标和单词?我要怎么样才可以读成这样?我在学习与练习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吗?口语学习者要坚持观察与模仿练习,多进行对照,发现错误立马纠正,尽量让自己的读音产生与英美国家人士一样的效果。
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听力输入是模仿的源泉。这其中就有初学者必须了解的美英新闻听力媒介、BBC和VOA、CNN等。如果认为新闻内容比较深奥与枯燥,我们可以先从大量的影视作品入手。一来可以为我们提供极佳的口语模仿素材,二来可以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另外,还可以提高听力水平[2]。比如,近两年比较受欢迎的美国连续剧Pretty Little Liars或者The Good Wife。语言内容清晰流利,剧情引人入胜,是初学者口语学习与模仿的优秀范本。在观看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观察人物的表达、神态、身体语言。看到出色的语句,可以稍微暂停而试着模仿,听听我们的口语表达可不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口语教师可以将这一训练运用到课堂学习过程,让全班学生一起大声朗读。如果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地指正教导。学生长期进行模仿训练,口语能力定能有所提高。
2.3角色扮演(Impersonation)
“角色扮演”是情景教学中的一个常用手段与形式。而情景教学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认清我国当前语言教育的项类分布情况。作为专业大类,英语教育可以细分为不同专业小类与方向。
以职业英语为例,这类课程非常注重在现实职场生活中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运用。与课程相关的教材则强调基础语言学习与实际能力培养的相互结合,在口语实践中大量引进情景对话模式。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程度的角色扮演(Put yourself in other people’s shoes),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教学和任务型指导[3]。最常见的职业类情景包括:师生、医生与病人,上司与下属,经理与秘书,客户之间,销售与顾客,等等。各类场景都有相对固定的口语表达形式、技巧与方法。
例如:在销售与顾客之间,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相关角色,引入关于“产品投诉”的话题,启发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如:What would you SAY in this situation?同时给出话题方向:
Salesman:Can I help you?
Customer:Yes,I would like to complain about?摇A?摇.
Salesman:What seems to be the problem?
Customer:?摇B?摇.
Salesman:May I ask what you would like us to do?
Customer:?摇C?摇.
这里的A可以是任何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物品——电脑、手机、书籍、食品,等等。让学生确定话题对象,“提出问题”;B则要求学生简要“描述问题”;C是学生所要求的“问题解决”的手段与内容。提出问题、描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流程都让学生以口头表达的形式展现出来。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细化每一步的要求,例如,提出问题可以用哪些句型?解决问题可以提及哪些关键词,等等?并要注意提出与总结学生在每一部分的常犯错误,积极给予更多的信息与帮助。
2.4替换(Alternation)
口语教学强调英语口头能力的培养与运用,不意味着忽略对传统语法的要求。替换(Alternation)则为口语教学弥补了语法内容学习的不足。前面提到了“拿来主义”,我们自然而然地提出疑问:拿来什么东西?怎么拿来?拿来后怎么运用变成自己的东西?
在学生积累和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单词后,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拿来现成的“句型结构”,鼓励学生运用这些“句型”配合自己已有的单词形成语法框架[4]。例如,我们以最基本的“I like dogs.”(我喜欢狗。)作为基本句型结构,现在我们要进行替换,但不改变这一句型结构,而通过添加更多成分与信息来逐渐拓展这一句型。
首先,教师可以引入别的代词来替换I变成he/she/it likes,或者we/you/they like。接下来,加入“新动物”这一信息和dogs进行替换,变成cats,pandas,birds,等等。教师还可以引入“like/dislike doing”的最常用结构,而其中doing部分则引入“新的动词信息点”来替换,如playing,watching,raising等。以此类推,教师还可以引入程度副词成分、介词成分、修饰词成分。学生的口头素材及句型内容信息量都是从最基本的“I like dogs.”出来的。如果教学安排适当有度,学生就会替换出以下一个复杂句子:He really likes watching pandas at the zoo whereas she likes playing with her cats at home.而这一切的替换,都不是学生自主“造”出来的,而是“拿来”现成的语法结构,再利用本身的语言积累来替换成分与信息点,进而扩充自己的口语素材库。因此,在以后的交流中则不用担心会出现“无从下口”、“言之无物”的情况。
学生的语言程度越高,教师引入的“句型结构”则可以更复杂。诸如定语从句,被动语态和虚拟语气等语法难点与重点,都可以运用到高级的口语课程里,促使他们通过信息的“替换”来牢牢掌握这些语法结构,最终让学生的语言习得实现从语言知识(语法)到语言技能(口语)的质转变。
3.结语
在口语教学过程中,这四大要点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语音语调是基础,模仿是依托,角色扮演是巩固,替换是拓展。正确理清四个要点的有机联系,可以让口语教师在课程设计上有章可循,对学生的指导有的放矢,真正发挥口语教学的功能与作用,促进学生口语知识的积累与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Doryei,Z.Motivation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2]杜福兴.谈英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与保持[J].外语教学,2003(4):35-40.
[3]李楠,吴一安.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
[4]刘海量,于万锁.交际能力与口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8):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