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013-12-29 00:00:00李雨
考试周刊 2013年13期

摘 要: 数学是一门在中专学生成长中起重要作用的课程。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缺乏信心,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下滑。教师应努力做到具备爱心、耐心和热心,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利用积极的策略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 中专数学课堂教学 学生积极性 影响因素 培养策略

数学教学是一门在中专学生成长中起重要作用的课程。在当前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缺乏信心。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下滑。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笔者通过实践与尝试,试图寻找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与途径。

一、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因素

1.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

兴趣以需要为基础,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情绪色彩的表现。人们在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相反,在从事不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伴随着一种消极的厌烦的情绪体验。因此,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对于学习动机、学习热情、注意力、意志、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中专学生的数学入学成绩普遍较低,基础普遍比较薄弱,他们在初中的数学成绩基本处于中等及中等偏下层次。大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对数学学习有抵触情绪,从而导致数学成绩越来越差。

2.从教师的教学状况看。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充当“重要他人”角色的就是教师。教师的好恶、教师表现出对某个学生的热情或冷淡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注重学生成绩,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消失。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与建议

1.制定近期和远期目标,使中专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培养中专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中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生入学时的学前教育或老师上课时,就给学生讲清楚,明确所达到的目标和学习的目的,在学校3年或4年的培养和学习期间,学生能用目标来约束自己,为目标而努力学习。目标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目标包括单元目标、短期目标和学期目标,通过目标学习,学生获得一定的理论和技能。目的是将所学的理论和技能用于社会实践。有了目标,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在中专学生中要大力提倡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使学生有“怕别人赶上我,又怕我赶不上别人”的双重压力,从而提高中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中一直是先选教材,再由课程负责人制订教学计划,然后由任课老师执行教学计划。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课堂中都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教学过程虽然井然有序,却很少有创新的成分。这种缚手缚脚的局面不但事与愿违,而且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动力。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破坏性的方式。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生是主动学习和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的,教师的作用是提供有助于学生获得经验的环境,帮助学生逻辑思考,并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行为过程。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应努力地去营造这样一种氛围,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一起商讨教学计划。

这种问题情境让学生与教师像伙伴一样一起工作,一起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逐渐造成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这不仅是一次良好的实践性学习的机会,更在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感觉受到教师的支持而开始着手计划,这对于日后的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在课堂教学内容和例题选择上的尝试。

数学课上公式计算很多。学生觉得枯燥,注意力很难集中。我所教的一个班级,一周共5节数学课,有3节课在下午。到了下午第三节课,学生感觉特别疲劳,想睡觉。当发现很多学生表现出想睡觉时,我就把新课教学先停一下,中间插一个趣味数学题,缓解一下他们的疲劳。比如教学等比数列求和时,我给学生出了一个问题让他们思考:假如一个月有30天。从第一天起,我每天给你100元钱,但你每天还我一点,第一天还1分钱,第二天还2分钱。第三天还4分钱,第四天还8分钱,后一天还的钱数是前一天的两倍,问学生愿不愿意。学生一听到钱立即来了精神,觉也不想睡了,问我是不是真的。有的学生也不管那么多,只要是我给他钱他就愿意,结果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计算出他一个月要还我一千多万。而我只要给他3000元就可以了。学生直呼上当,此时他意识到2的29次方是很大的数。下次再把类似的题目给他做,他就不再上当了。这样学生既有了精神听课,又学到了知识。

4.在概念讲授、知识巩固上的尝试。

李阳有疯狂英语,我想数学课也可以模仿。对于一些概念、公式多读,读完再背;一些解题方法我把它们写成口诀叫学生背。课堂上反复读背几遍后,下节课一上课再提问,并且记录回答的情况,与平时挂钩,因此学生就会有点压力,课上读背的时候也就比较用心了。

5.课堂上发言及平时分加分的尝试。

我请课代表每节课上把发言的学生的名字记下来。不管回答得是否正确,只要肯举手想回答问题的,就说明他上课在听讲,并且进行思考了。对这些名单进行汇总,我再相应地增加学生的平均分。这个方法同样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6.控制课堂纪律方面的尝试。

鲁迅先生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要求学生上课听课时,要在沉默中灭亡,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要求回答问题时,要在沉默中爆发,要积极举手发言。当班上纪律不好时,我就提醒他们“该在沉默中灭亡了”;要回答问题时,就提醒他们“小火山该爆发了”。我发现对于学生不能一味地批评与“镇压”,只能“智取”不能“强攻”。

总之,中专生的心理发展尚不完全成熟,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教师应具备爱心、耐心和热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用积极的策略去影响学生,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