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有效教学”一直是教育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方面获得成功的教学行为,包括教的有效性和学的有效性两方面。如果老师教得很辛苦,但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收获不大,这样的教学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同样的,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学习效果不佳,这样的教学也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本文分析影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因素及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影响因素 策略
一、影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因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以及学生等因素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影响当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学的观念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到导向作用,只有当教师充分认识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时,才会在这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表现出更高效的教学行为。教师想在教学上尽可能地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而其对教学的投入总是有限的,以有限的教学投入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益,从而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价值。这些都决定了教师对有效教学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
(二)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而完整的教学系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熟悉教材及了解学生的特点。
(三)教师现有的业务知识水平
教师已有的知识水平是其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前提。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具备学科内容的知识,教学法内容的知识,以及一般教育学的知识等三类知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知识传授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起着主导作用,并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教师已有的知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其在学生中的地位和威信。教师已有知识的渊博程度是学生求知欲得以满足,以及教与学得以顺利沟通的关键因素。一个知识渊博、无所不知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如同一个知识丰富的宝库。
二、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量与度
我们说的教学内容优化,不能是只停留在教学内容是否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层面上,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吻合是对课堂内容优化的最基本标准。就目前的高中数学教材而言,其内容有难易之分,大多数知识点,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课堂教学内容的“量”,我们常常想到的是课堂教学的容量,即课堂教学内容中知识的多少、方法的多少、题目的多少,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关注的教学内容的“量”不单是知识、方法的多少,还要关注难度带给学生思维量的多少。我们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考虑不同的教学对象,当教学内容过难或者过容易,或者不适合时,对于我们的教学对象将是无益的,教学将是无效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了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教学效果不取决于教学内容知识、方法的多少和教学时间的长短,而是取决于有效的知识量。学生已习得的知识,或者是他们听不懂和无法接受的内容,都是无效的教学内容,因此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认识提高都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内容的“量”与“度”的把握是教学内容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二)精选和优化教学内容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仅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媒介,同时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具体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对教材进行精选和优化,创新设计教学过程,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提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
精选和优化有效的教学内容,就要求教师必须潜心钻研教材,感悟和领会教材并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及其基本精神。认真分析、研究教材所蕴含的教学理念和渗透的思想方法。
(三)教师应透彻理解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素材和思想的基本依据,其中涵盖了我们要讲授内容的基本概念、数学思想和一些结论的逻辑推理过程。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讲授之前,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认真的研读,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对于一些关键的知识点,要进行反复研究、仔细推敲,真正把一些知识点弄透。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了,充分把握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对各个知识点从概念到灵活运用都能做到胸有成竹,才能采取更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制定更科学的教学目标。当然,我们说要理解教材,并不是说要依据教材照本宣科,而是要理解教材,更好地利用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
(四)教师应该摸清学生状况
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恰当运用教材的同时,要对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有全面和清楚的认识。这里所说的对学生要有清楚的认识,主要是要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要充分了解。同时要了解学生的基本生活经历及学生目前具备的基本能力。只有摸清学生的底子,才能了解将要讲授的内容中,哪些是学生通过预习或者自学就能够掌握的,哪些知识点是要进行详细讲解的,从而采取科学的课堂组织形式进行授课。尽量做到详略得当,提高课堂效率,不至于在学生已经理解的知识上浪费时间。如果学生理解了,教师还在讲解,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可以把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集中在对学生没有掌握而不容易掌握的知识点上。
(五)创设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教师应将复杂并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融入高中数学学习中去,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解决问题,并从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精心设计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培养和发展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交流学习,适时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和讨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培养其主动思考问题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总之,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实践,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减少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的误判,有效地增强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