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文批改中“高耗低效”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初中语文老师。作者就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提出质疑,并探索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信心的高效作文批改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作文批改 提高效率
作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说占了半壁江山,历来教育者对作文教学不可谓不重视,但可悲的是:作文教学中“高耗低效”现象始终存在着。这方面的原因颇为复杂,笔者在这里就不一一详细分析,现仅就作文批改中存在的问题谈谈看法。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老师对每位学生的作文一一批阅,逐一写下评语。且不说这耗费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就效果来说是很不可取的:学生拿到老师挑灯夜战批改的作文后大多数是瞟一眼就放一边了,根本就不会根据评语再细细琢磨、修改自己的作文,那么老师的一番辛苦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帮助可想而知。再纵观作文批改的整个过程完全是老师在大包大揽,越俎代庖,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只是旁观者甚至说是无关者。这种方式显然背离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的教育理念。违背正确教育理念的方式注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老师采用这种批改作文的方式时,颔首认可的一般都是几个写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根本没有得到激发,甚至可以说是大大挫伤了部分学生写作的信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师的职责在激励、唤醒和鼓励。”可以说这种批改作文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老师背离了自己的职责。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出一条新的高效的、能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作文批改方式。
一、评改作文的目的
古人曾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前教育部长蒋南翔说:“一个教师是交给学生已经猎取的猎物好,还是交给学生学打猎的猎枪并授之以方法呢?我以为给学生猎物不管多少,总是要吃尽的;而把猎枪交给学生并授之以打猎的方法,他就永远取不尽,用不完了。”可见,当前普遍的老师大包大揽地批改作文的方式是一种很短视的很不可取的做法。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从作文教学目的来看,老师真正要做的是让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并最终学会自己评改作文,从而有效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让学生学会批改作文是非常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一方面,“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另一方面,《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有这样的要求:“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二、作文评价的标准
既然批改作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改,进而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把学生作文水平分成三六九等,既然“教师的职责在激励、唤醒和鼓励”,而不是挫伤、打击,那我们就有必要对目前老师们大多采用的“一刀切”的统一的作文评价标准进行反思。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写作基础、写作能力差异很大的学生,“一刀切”的评价方式,既不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信心,又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对基础差的学生是非常不公平的。学生水平存在差异,教师有必要采用灵活的作文评价标准。比如说对于写作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总把他的作文和写作能力强的同学的作文按一个标准作要求,不能要求他一下子写出“立意高远,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的作文,可以先找出他此次作文的优点,把此次作文和以前作文做纵向对比,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他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对于写作能力强的作文,我们可以设定一个“满分、优秀作文”的标准,在肯定其作文优点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让其向更优秀的作文靠拢。
三、作文评改的方法
明确了评改作文的目的和标准,那么高效的批改作文的方法又是什么样的呢?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给予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因此,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是实现“高效”作文的必经之路。但是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
第一步:老师有意识有计划地教学生批改。
在学生对作文批改的方法和标准知之甚少的时候可以先老师批改讲评。老师在批改中提炼出学生作文中共有的问题,在作文讲评课中重点讲解这些问题,并提出具体改进的建议。这样能使大部分学生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并掌握一定的作文评改的方法。
在学生对作文评析有一定的积累后,可以就一篇作文或者一个作文题目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老师可以抛出一些问题,比如:“从这个题目看,这篇作文的重点应该是什么?这方面的素材又有哪些呢?”“这篇作文的主题是什么?作文的素材是否紧紧围绕着作文的主题呢?”等等,讨论的主体是学生。这样学生就会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作文的评改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在学生对作文批改有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后,师生可就不同的文体共同总结出作文评判标准。评改标准不仅有立意、素材、结构、详略、语言等方面的考虑,而且有写作技巧方面的考虑,比如说用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心情、用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在心理等。
第二步:学生分组批改。
在学生了解了作文批改的标准和方法后,可能一部分作文程度差的学生还是不会批改作文,怎么办呢?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文水平将其分成若干组,每组可以是三人,也可以是六人,分别由作文优、中、差的学生组成,选出小组长。组长将老师分发下来的作文编号,然后发给每个组员。根据作文评判标准,学生批改作文并写出批语。每个组员看完一篇作文,按编号将所给分数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组员交换作文,评完后,分别报出每个编号的分数,汇总分数,算出平均分,即为这篇作文的得分。如果给出的分数相差五分以上,就需要小组内辩论,要说出给高分的理由,也要说出给低分的理由,可以请老师参与讨论解决。在评改水平低的作文时,一定要照顾到作者的情绪,既适当提出作文的不足之处,又多肯定、褒扬作文的一些优点,充分激发学生写作的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分组批改作文后,老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其实作文批改的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只要老师善于思考,善于实践总结,注重方法,就一定能达到作文批改效果的最优化,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
[2]于漪.我们怎样教作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10).
[3]陶本一.谈谈作文教学中的两个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