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是指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等,对认识过程起制约或调节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更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良好的学习动机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必须想办法以教材为载体,激发学生热情。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动机。
语文老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吸引学生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动机。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要让学生在短短的一堂课中激发对邓小平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在教学本课时,一开始就一边出示飞机盘旋的视频,一边深情地讲述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并突出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一代伟人从此永别人世的画面。加上我的激情导语,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也为整堂课奠定了基调。
2.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交流。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质疑问难,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在教《螳螂捕蝉》一文中,我一开始就让学生思考:大臣的劝阻和少年的劝的结果为何有着天壤之别呢?接着,我请学生默读课文,进行交流。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之后,我又引导学生抓住“转来转去”、“好不介意”、“一连三个早晨”等,体会到少年的机智、勇敢。
3.巧妙引导,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考试,阅读题和作文是很难得满分的。我认为,学语文要看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开学,我就对学生进行阅读重要性的教育:告诉学生读书的好处,引导学生收集读书名言,开展“名人读书故事”交流会等,千方百计地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同时我着手办好班级的图书角,促使学生阅读,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同时,我还注意让学生有效阅读,如做一些摘抄,写一写读后感等。结果,学生的作文语言生动形象了,写作手法也灵活多了。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做到乐教乐学。
1.激趣导入,诱发兴趣。
导入新课开要讲究方法,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应灵活运用,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一课时,可以说:“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瞧,傣族人民正在过泼水节呢!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参加这欢乐的泼水节,好吗?”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直观教学,唤起兴趣。
直观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尽量采用恰当的直观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如教学《鸟岛》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图片和视频把六月鸟岛的鸟多、蛋多、窝多展现出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鸟岛风光的迷人之处和六月鸟岛热闹的景象。
3.即兴表演,提高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即兴表演课文里的故事,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提高综合能力。如《螳螂捕蝉》一课中,我让学生分四人组进行角色表演,加深了学生对文中人物的印象。最后,我还让学生代吴王拟一份改变决定的能够自圆其说的讲话稿,并安排学生表演。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将吴王演得形象逼真。
4.组织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是孩子们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如果我们把游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就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拼音教学等,老师可以将字或拼音写在卡片上,让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也可以做开火车、捉迷藏、搬家等游戏。
三、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情感教学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它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强化学习效果。
1.以理激情。
在讲授《师恩难忘》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品读感悟课文,对尊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在此基础上,我请学生回忆曾经教过他们的老师,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推选代表上台交流。课堂上的交流使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说的基础上,写已经水到渠成。此时,我让学生动笔写下来,这样读写结合,说写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说写能力。同时,我还利用教师节这样的节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贺卡,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学生的这种情感在实际行动中得到了进一步升华。这样的作业,集语文、品德、艺术等多种训练为一体,一举多得。
2.移情体验。
移情体验就是设身处地地站在文中人物的角度,理解别人的感情,并能从中得到一种新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去体验,去感悟。在教学《诺贝尔》一课时,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替代文中的诺贝尔,设计多种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3.以情激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使师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在教学本课时,我从乐曲入手,带领学生走近阿炳,感悟阿炳那积淀已久的情怀。第二课时一开始,我就播放乐曲《二泉映月》,那优美而又深沉悲伤的音乐,配上我对乐曲的解说词,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同学们对阿炳有了更深的体会。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我多次带领学生边听边有感情地读课文,从乐曲的旋律中感悟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文本所描绘委婉柔和的感觉,再由起初的琴声体会到阿炳的内心世界。此时,我再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引读,学生的情感随着舒缓的乐曲被激起,接着的配乐朗诵同学们都读得入情入境,颇有感悟,课堂气氛进入了高潮。学生仿佛不是在学习,而是在欣赏音乐,学习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