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初中语文教学加入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空前浓厚。要想使多媒体教学真正服务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要重新定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三要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四要让学生走上讲台,师生平等对话,五要发挥多媒体的视听优势,营造实情实景。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 学生主体作用
多媒体的运用,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而且节省了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以丰富的内容、多元的表现形式强有力地冲击着传统教学,使教学信息量成倍地增加,从而极大地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但多媒体教学在教学的主体与主导之间插入了一个中间介质,使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在结合方面,尤其是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方面临极大的挑战,我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主导作用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主导性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主体性发挥水平的高低。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重新定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不能削弱,反而要强化,借以保证师生双方的互动。一方面,教师应结合多媒体平台特点,由原来的主讲者转变为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建构认知的促进者,并在课上随时解答学生碰到的各种问题,指导学生练习并加以讲解,充分发挥辅学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应坚持“唱主角”,充分发挥课堂主导作用,避免死守平台,出现“放羊现象”。教师应该加强师生的直面交流,“亲临”指导学生,通过媒体收集、积累学习资料,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这样,学生自主性增强了,主体作用也就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任何教学媒体所含带的信息只有被学习者积极接受,它的潜在教学功能才能充分体现。实现这种转化的必要条件,是要与学生的状态相适应。绝大多数的学生初次接触多媒体时非常好奇、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等到习以为常之后注意力便开始下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探索革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以多种方式融入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的《羚羊木雕》时,我要求全班同学每人上网申请一个电子邮箱,然后将自己对《羚羊木雕》的读后感,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我的邮箱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批改邮件后分别发回学生的邮箱,第二天语文课改在微机室上,学生在网上阅读我发给自己的作业批改非常高兴,学习兴趣大增。这个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效果很好。
三、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现代电教设备,让学生在网络上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这是学生认知社会的一个便利窗口。例如在讲授《散步》一课时,我提前让学生利用微机课在网上搜集与“家”有关的素材,然后整理归类并在素材后附上自己的见解,保存到预先设定的文件夹中。上课后,我让他们自己评价自己收集到的材料,从而自然导入亲情浓郁的《散步》一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在网上查资料、探究、讨论,从而掌握了教材,提高了分析鉴赏能力。这种学习方法是一种多层面立体的学习活动。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各异,所以,不同的学生会收集到不同的资料,提出不同的问题,而且往往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在教学中,我并没有局限于教材,我认为只要学生得到爱的熏陶,提高自身的素养,就达到了教育目的。因此,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地提出问题,互相探讨,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让学生走上讲台,师生平等对话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换角色,这就要求教师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同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与老师在一种亲切平和的氛围中一起探究,从而完成学习任务。我在上作文公开课《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走上讲台将自己搜集的资料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并加上自己的解说词。有的学生展示的是战争题材的磁带,我让他用录音机放给大家听;有的收集的是图片,就让他放到投影仪上,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还有的找到的是歌词、文章,我就让他们读给同学听。我也将自己收集到的阿富汗战争画面和北约轰炸中国大使馆的录像展示给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我听到了学生对战争的愤怒和控诉,以及对和平的向往。然后我让他们将自己对战争的理解变成文字。听课的老师说初二的学生写这样的题材难度过大,不太合适。但当堂成文朗读后,我们欣喜地看到,已经有一部分学生初步具备写议论文的潜质,作文中观点鲜明,有理有据,结构完整。我还发现之前学生交流的材料,有很多被应用到习作之中,还有的学生将名言运用得恰到好处,使文章大为增色。
五、发挥多媒体视听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是视觉、听觉等的感官刺激,能够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如果教师熟练地掌握它,就能与教材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藤野先生》、《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的课文,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就可能只会记住一些死知识,人文教育不能很好体现。但如果利用多媒体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课文的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又如郦道元《三峡》这篇课文,三峡有着充满诱惑的美丽风景,如果教师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被动学习,使学生的精力只能放在欣赏美丽的画面上。课上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峡美景,将枯燥的文言文变成有声有色的活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当然,多媒体融入课堂教学有待我们不懈探索、创造。只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融入广阔无比的语文殿堂,就必然能使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动脑、乐于自主探索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范巍美.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课堂的创设[J].中学教学参考,2010(34).
[2]刘福柯.创建语文课堂的精彩[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0(Z1).
[3]周明浩.精彩课堂来自教师的有效理答[J].中学教学评价,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