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现代教育媒体尤其是电脑多媒体能够调动受传者的多感官参与的特征,即运用有趣的图形、悦耳的声音、生动的画面等形式将教育过程中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和易于理解,电脑的各种功能在教学中的实用价值愈能实现。因此,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大胆使用于幼儿教育,是当前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1.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努力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开展多媒体教学,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在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如果没有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再现代化的技术也难以达到好的效果。因此,我们积极探索幼儿园多媒体教学规律,深入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内涵,尝试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潜能与能动作用,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实现教育的优化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对幼儿教育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它要求施教者不仅把现代教育技术看做是一种手段,还要研究其中的科学理论。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动态,订阅电教理论书刊,对现代教育技术有正确认识,再结合大量的实际应用,使我们的研究更加丰富多彩。
在未来社会中,不懂得起码的信息技术的人,将会和文盲一样成为“功能性文盲”,其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必将受到极大的限制。我们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出发,根据幼儿园各类活动的基本目标、主要特点和具体内容,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挖掘电脑的教学辅助功能,努力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
2.在语言区域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阅读和讲述能力。
在语言区域的运用中,投放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电脑动画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将电脑动画运用于语言活动中,大大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对于活跃幼儿的思维,丰富幼儿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有积极作用,为幼儿全面而科学地习得语言提供有利机会。开始我们对内容和形式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选择了一些故事新奇、图画优美、现成的语言故事光盘进行多媒体教学。像《三只熊》、《小红帽》、《猴子大王》等一些动画片将幼儿深深地吸引,我也很高兴,但静下来的时候我不禁想,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言教学,其教育功能难道仅仅是停留在变原来静止的图片为动感的、仅仅是满足幼儿的喜好吗?于是,我们开始突破这种单一的故事教学内容,不仅仅是为一个活动设计而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在思考后,进入再尝试阶段。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更具体生动形象地将语言教学内容引向深入。例如:故事《谁帮助了小猫》这一课件,当小猫遇到困难的时候,谁来帮助它呢?首先给予孩子们一个想象的空间,一个自我表现的空间,让孩子们一边拖动鼠标,一边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可见,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因为在内容上有了进一步拓展,所以幼儿在各个方面的掌握和使用上收效明显,同时又促进幼儿的表达和想象。
3.在幼儿园绘画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
3.1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在幼儿绘画活动中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形象丰富、色彩鲜艳、生动的信息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在活动过程中影像的使用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大大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样,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可以引导幼儿互相学习,使幼儿共同提高,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2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丰富幼儿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使用信息技术形成的各种优秀的绘画作品、生动有趣的动画等,使幼儿对绘画内容具有多方面了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在活动中丰富的图片运用能够使幼儿从多方面了解活动重难点,影像多媒体的运用还能使幼儿从动态上对事物有更深的了解,启发幼儿的思维,使他们在活动中发挥想象力,产生创造火花。在选择网络信息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审美特点,选择符合幼儿审美、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供幼儿欣赏。
3.3灵活运用技术处理信息,解决活动的重难点。
每一幅美术作品,因为画家对生活的理解和自己主观意识的不同,采用的绘画语言和所表现的意义也不同。为了更好地解决活动重难点,包括:造型、色彩、构图、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要素,在欣赏作品时需要针对活动的重难点进行指导,有时需要局部画面观察与整体欣赏相结合;有的画,需要关注它的表现手法;有的画,需关注画家对色彩的运用;有的画,要引导幼儿欣赏它的布局、结构。以往,教师为了让幼儿直观地欣赏到这些细节,可能得自己动手绘制放大的局部图案,无数张统一形象、不同色彩搭配方式的图画。但由于教师受到知识经验、绘画技能等自身素质的限制,不可能对原图进行再现,而且工作量大,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有了多媒体,教师只要利用Photoshop等软件,直接对画面全部或局部进行放大、复制、修改色彩、物体移动,就可以轻松解决活动中的重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运用信息技术要强调“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无论何种模式,幼儿都是学习的主人。幼儿是自身发展的主体,是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能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
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必须依靠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自己的教学策略融于课件合理运用的过程中,运用好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在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引起幼儿和教师、多媒体课件之间的有效互动,促使幼儿主动地与教师、同伴、多媒体课件交流、沟通并共同建构教育活动,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得成长。
课件制作应以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依据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规律加上科学的设计,注重幼儿的个性特征,使课件的通用性与个别性有机结合。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考虑不同层次幼儿不同的智能发展水平、认知活动特点及个性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个别化教学措施,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切忌重活动形式,片面追求表面热闹,花了很多精力设计课件,课堂气氛很活跃,看似学生占主体地位,但是教学效率不高,教学目的也没有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