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快乐体育与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作用

2013-12-29 00:00:00荣从民
考试周刊 2013年15期

摘 要: 快乐体育教学创设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平等的互动教学模式,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效增强了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快乐体育 学生整体素质 作用

体育应人类生存发展需要产生,它有助于人类更好地生存发展,获得高质量生活能力,成了人类社会生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教育形式出现既作用于社会每个人的一生,又作用于社会,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的普遍重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科学化、高效化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基本趋势。体育的目标、内容被拓宽,一个全方位、多目标、多层次的体育目标网络体系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者根据自身的和学校的具体情况走出一条适应社会和本校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之路,以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快乐体育教学应运而生。

1.快乐体育教学以激发兴趣为手段,以因材施教为阶梯,以评价机制为载体,以和谐关系为动力,促进学生自觉参与体育学习,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

快乐体育教学由以往单纯传授竞技运动技术为目的向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为目的转变,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以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激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从而激起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如我上《重走长征路》一课时,把语文、音乐、美术、舞蹈与体育整合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乐中求学,学中育德,学中健体,学中益智。

我们在快乐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开发校本课程,把新课标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快乐体育园地校本资源)相结合,把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整合教学,把枯燥无味的教材改编为有情节、有趣味、有人文的游戏活动,使气氛活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在收获中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我想学”、“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的快乐式体育教学目标。这样能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改变以往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苦学、厌学的局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2.快乐体育教学强化学生育心、强体、树德的教育。

快乐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加强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准。快乐体育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快乐体育教学能强化学生的德育。

“快乐体育教学”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寓德育于“快乐体育教学”中,通过“快乐体育教学”,在快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体格、体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如《重走长征路》、《过草地》正是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体能,强化学生的德育,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品质。

3.快乐体育教学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发展。

人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心理环境影响着人的大脑发育。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任何意志行为或动作都是从外部逐渐转变为内部,从生理水平变为心理水平,并由此相互影响。体育游戏也不外乎于此。良好的自我态度和自我满足感来自于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强壮的体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动作协调、运动素质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强,是产生自信心和快乐体验的物质基础。因此,学生在快乐体育锻炼过程中,在体育游戏中,手脑并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使他们保持充沛的精力,顽强的斗志,发展智力和能力,充分发挥智育功能。

综上所述,快乐体育教学以激发兴趣为手段,以因材施教为阶梯,以评价机制为载体,以和谐关系为动力,促进学生自觉参与体育学习,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加强育心、强体、树德的教育;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发展。在能保证教学任务圆满完成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对提高学校体育课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