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2013-12-29 00:00:00姜庆祥
考试周刊 2013年15期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低效现象,并提出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学习策略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在我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由于教育工作者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对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尚不到位的地方,这些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进程。“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我们的数学课堂存在着一些低效的现象。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低效现象

1.对新课程的理解误差。过去课堂最大的问题就是“满堂灌”,在新课程的面前,老师更加把握不了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变得无所适从,老师变成了“靠边站”,既不敢讲,又不敢管,似乎老师的“讲”是新课程所痛斥的根源,“管”就会限制学生的发展。

2.课堂活动效率不高。新课程后,老师热衷于课堂活动的设计。虽说课堂热闹有余,但是目标不明确。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不分内容与课型的设计一个研究、讨论的环节,将讨论作为新课程的精髓。课堂上老师急于组织学生讨论,而讨论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在此讨论,讨论应该以多长时间为好,讨论预期效果如何——老师对此却思考不深。这种做法,产生了一些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课堂。

3.少讲多练事倍功半。面对新课程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喜欢采取少讲多练的办法,讲不到练到,练不到考到。单一、机械的训练使得学生学习兴趣淡漠,创新能力缺失,学习方法单一。面对新课程,老师举棋不定,顾此失彼,不知如何下手。

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1.营造有效教学的课堂氛围。有效教学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平等是指在教与学上没有尊卑、高低之分;和谐是指师生情感的沟通和融洽。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意愿就越强、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环境,营造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

2.设计有效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课堂上,如果重视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即注意提问的适时适度,就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前可以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把握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知识的了解程度。其次要注意问题的思考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来的问题,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应该避免提问。最后要注意问题的人文性,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比如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要进行深入分析。一道问题如果有多种解题方法,就要提醒学生看问题要从多个角度看,不能片面。

3.有效运用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和载体,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程度影响着课堂的效果。教师要尊重教材,需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也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同时也要做到教不越位,在教学时,要把教材钻研透,对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做到心中有数,不要人为地把教材教得太深,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

4.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那么有效的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又该怎样去创设呢?

小蝌蚪费劲千辛万苦找妈妈,只要能够解答小蝌蚪身上的数学题,它就能成功地找到自己的妈妈。教师在每个小蝌蚪的身上出示一系列数学题,让学生去解题。将这一情境巧妙出现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有趣。

三、小学数学有效学习策略

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要放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上。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让他们懂得会学、善学、巧学和乐学,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与学习策略。

2.让学生主动地学。有效教学的理想效果是:课未始,兴也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尤浓。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就要以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触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地学。

3.让学生有意义地学。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没有思维就谈不上理解。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展开积极充分的思维,这是有意义学习的关键所在。有意义学习是科学的、生动活泼的、积极思维的、高质高效的学习,检验教学是不是科学,其实际标准就在于看它是否使学生产生了有意义的学习。对于这一点,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必须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