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3-12-29 00:00:00陈惠香
考试周刊 2013年15期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发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我结合自己的具体实践经验谈谈看法。

一、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

1.缺乏真实性

现实中,有些老师的情境创设缺乏真实性,这样往往会误导学生走进误区。最优化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生、媒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创设情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否为创设情境提供了条件。我们设计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

有些老师在创设情境时往往过分依赖课件,导致一节课下来,学生昏昏欲睡,参与度不高,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不同阶段的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异性。小学生由于认知、心理年龄等原因,的确需要情境生动、有趣,但“生动、有趣”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标准。关键是这些情境是否能促进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只有基于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

3.追求形式化

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切莫追求形式化。“情境”不是让学生为了故事而故事,为游戏而游戏,学生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创设要对学生学习有意义。情境是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但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又要是富有挑战性的、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我们不妨设计练一练、做一做、辨一辨、争一争等情境,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使情境创设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

以上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教师没有真正地把握情境教学的内涵,或者是说将情境教学的内涵片面化了。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一种教学环境。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不能完全抛开教材。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

二、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1.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要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情绪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的优劣。教师创设有效情境,能比较顺利地让学生接纳典型的代数思维方式,解决学生认知上的困难,圆满地实现教学目标。

2.情境创设要真实、自然、力求生活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强调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任务的真实性使学生能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人翁感。任务本身的真实性也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所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有可能实现的情境至关重要。同时情境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且可以在可能完成的任务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此外,让数学回归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我常用“身边的生活”来展示数学的魅力。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可摸、可及、可感的,让他们萌发学习数学的求知欲。这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调动,学会用数学去简单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还提高了观察生活的能力。

3.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

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创设神奇的“童话情境”。小学生好奇心强,在联系他们有限生活经验的同时,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加上老师耐心地讲解,更能让课堂有声有色。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展示图片,从而引入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4.合理选择情境创设的方法

情境创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游戏情境、表演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联想或推理情境、自主学习情境及任务情境等。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情境创设的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老师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若能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创设各种情境,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此外,创设有效而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还要遵循这样三个原则:一是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二是既妙趣横生,又内涵丰富;三是既鲜活生动,又科学合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数学活动的学习。同时还要考虑到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确定“需不需要”,二是确定“为什么”,三是成功的情境创设必须是完整的。

总之,小学数学在创设有效情境上,要掌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这样不仅学生学得轻松,数学课堂也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