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2号我上了一节市级语文观摩课《三峡》,这是一篇描写雄伟壮丽三峡的文言文,仅150余字,作者郦道元妙笔生花,让我们这些1500多年之后的人读起来仍然觉得恍如身临其境。市区各中学的老师在这节课之后一方面发表了对这节课看法和意见,另一方面对今后如何教授文言文提出了不同方法和建议,听后颇有感触。
情文并茂的文言文,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深奥难懂,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然而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也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投入多而收效微。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不能不学。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应该“授之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受益。
可是,文言文教学现状如何呢?由于时间的久远和语言形式的不同,文言文在教学中受到文字、读音、文意、句式、修辞、官名、典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老师在课堂上“字字落实,句句过关”,费力讲解,可教学效果仍不甚理想,学生也无法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原因是这种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成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学情绪,以致望而生畏。
为了有效地教学文言文,让学生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也为终身亲近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教师要有扎实的古汉语功底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相比,二者既有继承关系,又有发展变化。特别是在发展方面,如古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诸方面,古今都有明显差异。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自己要大量阅读一些优秀的文言作品,还要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很好地驾驭教材,讲好教材内容。
二、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激发他们读原文的热情,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感悟文言文的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把学习文言文变为学生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行动。
三、要把握好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1.文言文预习。
课文中任何一篇文言文都有注释,阅读文言文时要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出处、写作背景、文化常识、与课文有关的作者经历。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养成利用工具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对于学习文言文来说,有着特殊作用。比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秋”,不查找工具书,学生可能不把它理解为“时”。还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参看一些文言翻译书,作为复习巩固所学内容的资料,但不能过于依赖古文翻译书。
2.“读”字当先,激发兴趣。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教学文言文时,给学生一个自由阅读、积极体验的空间至关重要。通过诵读可以培养语感,熟悉词汇和句式,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从纠正句读到有节奏,最后抑扬顿挫地表达感情,这不仅是积累语言的过程,更是审美过程。读法有多种,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但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范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论语十则》中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省就不念shěng,而念xǐng。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掌握音节的停顿,读得朗朗上口。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在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读多了,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并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充分利用,疏通文本。
教学中要使学生有一种意识——主动学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要主动去解决。文言文的学习中要教会学生利用现有手头资料、字典、课文注释等获得一定的知识,解决一定的问题,如了解作者生平,扫清文字读音和释义的障碍,简单疏通文章大意,为最后读懂文章奠定基础,避免“老师讲,学生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同时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综合比较,触类旁通。
学习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如《马说》中有两个句子出现“策”字,即“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这两个“策”词义各不相同,前者是“驱使”的意思,后者是“鞭子”的意思。这样加以综合,学生一目了然,便于理解。至于古今异义词,则把古义和今义加以对照、比较,加深印象。通假字则列成表格,分读音、通什么字、意义三格加强记忆。
文言文虚词教学更是难点,这就要求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虚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之、而、其、为、以”等字,这些虚词其实也是多义词。在教学中可以把这些字词列成表格加以归类,分用法和词义两部分,以加深学生对这些虚词的理解和记忆。
5.生生互动,引发创新。
有个人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在组内讨论解决,或把问题拿出与全班进行交流,或有疑难但已通过合作解决的,也可把解决的过程讲述出来,喜悦共享。讨论交流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文章字、词、句的疏通、理解,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写作背景进行思考。放手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中学习,但教师并不是完全放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不断巡查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也可抓住时机适当加入讨论,在关键时刻起点拨作用,并对有创新、大胆观点的个人或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6.师生互动,有效促进。
我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合作者、朋友的关系,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对话,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文言文的课堂中,若能建立合作、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一起学,与学生共成长,则效果会更明显。
总之,文言文有效教学方法很多,但不管哪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效果。只要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在文言文有效教学方面迈出坚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