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语文教材一改再改,书本的世界丰富多彩,初中生普遍存在对语文不感兴趣的现象。由于老师没有主动引导学生参与语文教学过程,只顾自导自演,学生只好当观众。教师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让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动口的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及语文素质?
要改变这一弊端,语文教学必须具备形式多样、灵活、内容有趣、价值可观等特点。因为初中学生情感日趋丰富,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思维认识由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到理性认识,求知欲、学习动力明显增强。为此我们在开展语文活动课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离不开“说话”训练。
“说话”是语文活动课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要想学生能说会道,语文教师应大力推行普通话,对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说话”训练。使语文教学化枯燥为有趣,化单调为灵活,提高学生敢说、能说、善说能力。
一、模仿
模仿是“说话”训练的前提之一。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说教材录音,组织学生看电视新闻或电视专题片——大中专辩论会,体会和模仿说话者的语气、语速、语调、重音、停顿等方面的技巧。但不能单纯从男女老少不同声调去刻意模仿。指导学生朗读任务对话时不能用自己平时说话语调,否则说起话来就千篇一律,就不能通过语言形象来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为了发音正确,可对着镜子纠正口型,加强训练。
二、朗读
朗读是“说话”训练的重要形式之一,由于人物年龄、性格、思想感情各有不同,以及具体环境、个人经历、心情、职业特征的影响。所以人物说什么怎样说具有不同的语言方式。朗读要求从真情实感出发,它主要靠语言艺术来描述事物,刻画人物,突出主题,唤起想象。
我们要求掌握朗读技巧,注意发音清楚,句读分明。不读错字,不添不漏,通顺流畅。在充分理解人物语言内在含义的基础上,把握语气语调。控制好音量,注意吐字发音,灵活掌握好词句用气、换气及共鸣位置的前后高低,并根据人物音色的宽窄扁圆,语气语调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吐字发音松紧快慢,清浑巧拙并处理好音色的改变。在此基础上才能体现作品内容,表达人物思想感情。
朗读不同文体作品,应先深入研究作品,明确主题思想,理清层次脉络。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语言再创造。如诗歌朗读:1.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音韵;2.要表达形象和意境;3.体现“诗言志”;4.领略诗语言的精炼。如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仄)||黄河——入海流。(平)||欲穷——千里目,(仄)||更上——一层楼(平)”||。全诗积极向上的胸怀。使人读后深有体会。而文言文朗诵:1.注意突出重音并放慢语速;2.注意刻画人物和展现情节;3.注意语言音律节奏。如《扁鹤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鹤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鹤出,桓侯又不悦,……”“扁鹤复见”可略作停顿,表明扁鹤见桓公是先观察后进言,增强扁鹤诊断的可靠性和行医稳健气度。扁鹤告诫语气应加重,语调急切并略微沉重,应读出关切、忧急之意和实事求是恳切进言态度,读到“不应”“又不说”语气中应带有不屑理会和不高兴的神态和心情,也应读出蔡桓公刚愎自用和讳疾忌医的性格。朗读散文可根据内容即可有诗歌的韵律美,又可有议论说理清楚的逻辑性,可用委婉语调抒发人物优美的情怀,又能表现人物性格特色,展现人物的音容笑貌。
总之,有效朗读不仅可以纠正读音,增强语感,还可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激发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三、说写结合
“说写”相结合,是说话训练重要途径,学生进行口头写作训练时应先对作文题目进行一番推敲、摸索、构思,打好腹稿,然后口头复述出来。
利用课前5分钟训练,形式:1.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年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脾气、特长甚至今后打算;2.事物介绍包括名称、结构、特征、用途、规模、历史等,要求有科学性和条理性;3.对事评议,要求有自己的观点,并有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符合说理逻辑性。
也可利用集中时间把自己读到、听到、见到的事情通过加工想象变成有形象、有情节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要求选择身边的真人真事,或者取新闻中的先进人物,或课文的作品任务作模拟训练。要求材料表现健康、鲜明的主题,开头和结尾更生动耐人寻味,情节要曲折,语言要接近口语。如学习《皇帝的新装》以“皇帝回到宫中之后”为主题,通过合情合理的想象,但不能脱离人物情节发展的内在规律,设想出皇帝未着衣裳回到宫中的丑态,然后用口语把它描述出来。这种训练形式,学生愿学、乐学。
四、比赛
比赛能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发展。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如“竞选班长”演讲、辩论“升学与就业”成语接龙赛、相声和小品、课本剧表演、朗诵会、影评等。
活动可以让学生自主参与,学生充当主持人,以小组为参赛单位,其余同学做评委。学生在表演时根据场合、背景、对象、目的不同做到声、色、情于一体,做到说话得体,各抒己见,气氛活跃,增强竞争意识。活动后由老师作总结表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说话训练是主要内容之一,不能单独、孤立进行,必须与整个语文教学相结合。语文活动课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发展,这点我深有体会。如上学期期中考试,平衡班语文及格率只达40%,实施说话训练后,期末考试及格率提高到80%。
实践证明,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离不开说话训练,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