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应适时调适心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013-12-29 00:00:00尹淑云
考试周刊 2013年15期

摘 要: 学校体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与体育教师身心健康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体育教师除需具备丰富的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还需具备健康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体育教师只有正确分析造成其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的原因,并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寻求必要的自我保健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心理疾病,促进其心理健康,从而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

关键词: 体育教师 心理健康 职业懈怠 人际关系

一、体育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体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引起的,如:校领导不重视体育工作、工作压力大、教学负担过重、人际关系复杂,等等。

1.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工作,造成体育教师在校处处“低人一等”。在实际工作中,学校体育在学校和社会上得不到应有的地位。一些领导和行政管理人员轻视学校体育,看不起体育教师的工作,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体育课就是蹦蹦跳跳。在教育工作上重智育、轻体育,违背了教育规律,也影响了体育教师的情绪与工作热情。久而久之,体育教师就产生了不平与失落感,进而工作积极性不高,最后没有什么突出业绩,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职称晋升、干部提拔等处处排名靠后。这无疑给体育教师造成了严重的挫伤,使他们情感压抑,觉得被人歧视和低人一等,形成精神压力。

2.工作压力过大,导致心理适应不良。随着教育社会化功能的增强,体育教师所面对的不仅是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是来自社会大众、班级学生人数增多、独生子女的教育、学生家长的期望与干预。如:校田径队训练没人来参加(班主任及家长反对学生参加),而学校又要求体育运动会上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导致体育教师心理压力过大等,加之体育教师的付出很难获得学校的认可及社会的承认。一个长期处于过重压力的教师或多或少地存在某种程度的心理适应不良,这就导致工作热忱和工作效率降低,影响其身心健康。

3.教学负担过重,劳动价值得不到相应的认可带来的不平与失落。体育教师既是体力劳动工作者,又是脑力劳动工作者。目前,大多数中小学体育教师负担过重,超负荷运转的情况比较严重。特别是在农村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每周要上十六七节体育课,有的甚至达到20多节,加上早操、课外活动、组织大型活动等,长时间在这种环境苦、强度大、压力大的工作状态下,极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不少体育教师缺乏职业满意感,形成职业懈怠,对工作的态度较为消极,给体育教师的生理、心理、行为等带来不良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我国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对中小学教材不断进行修订等,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体育课程也进行了改革,其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体育教师要想真正贯彻好新课程,就必须继续学习,努力上进,所以新课程的实施会加大教师的心理压力。

4.人际关系复杂,处理不当会导致心理障碍。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体育教师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因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学生、同事、校领导、社会人士及学生家长的关系。而在处理各种关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矛盾冲突,若处理不好,就会有激动情绪,产生烦恼和痛苦,这样不仅会影响工作,而且有碍心理健康,最终直接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二、提高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与途径

1.勇于面对现实,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一个人要想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必须清醒地看待自己,勇于面对现实,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树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自我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针对目前社会上对体育教师的诸多偏见,体育教师更应该克服困难,一如既往地认真工作,因为尊重是双向的,只有取得一定的成绩,才会被别人认可,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体育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被名利所束缚,弥补自己在文化知识等方面的不足,虚心学习,不断进取,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过硬的运动技能,以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应对各方面的压力。

2.体育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价值信念。人的心理障碍都是自己想出来的,不正确的观念会导致不恰当的行为,进而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果总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的人和事,那么你就会永远不快乐。凡事都要往好的方面去想,比如说,在教学过程中,既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了学生,又锻炼了自己的身体,何乐而不为呢?只要想通了,建立了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念,剔除了那些形成神经症的根源,就能为自己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保持心理健康。

3.调节自身的心理冲突和自身情绪。对于日常生活中种种小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应及时加以疏导,否则,如果压抑在心中就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困扰。疏导的方法可以是向亲朋、同事倾诉,缓解不良情绪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可以是把心理压力事件写出来等。对于愤怒情绪,要控制自己,不能随意发泄。要学会冷静思考,接受他人劝告,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要善于从生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生活的乐趣,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是把工作看做谋生的手段,更要把它看做安身立命、发挥自己潜能的所在。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体育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一个单位的人际关系紧张,个体就会缺乏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并处于经常性的应激状态,导致焦虑的发生。一旦生活中遭到重大挫折,便会缺少来自他人的心理上的支持,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结语

人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问题,体育教师也不例外。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源于职业懈怠或挫折,为防止体育教师产生职业懈怠,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心理问题与工作的关系。一方面,学校领导者要积极引导教师确立恰当的目标,并创造条件帮助体育教师在工作中尽可能地获得成功。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做出积极的反应。一般说来,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除了少数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进行治疗之外,对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如心理不适应或心理异常现象,体育教师要抱着一种“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态度来处理,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样就算有某种情绪困扰,也会被工作、学习所稀释,从而保持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