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近几年来,各省市地区都在致力于中考英语试题的改革,尤其是我市作为课程改革实验区,已经参加了几年试验区的中考,从中我们感到了中考试卷与以往中考试题有较大的变化。首先从中考招生试题命题原则来看,命题更加注重试题的科学性、知识性、应用性、能力性、基础性、教育性和开放性等,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立足“双基”。试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知识涵盖面较广,要求也愈来愈高,渐渐与高考试题接轨,不仅加强了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考查,更突出了对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所选材料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性、知识性、时代性、趣味性更强。其次,试题的题型及赋值有了很大变化。听力部分由原来的20分增加到30分;选择由10分增加到了15分;书面表达也从原来的10分增加到了15分。由于试验区在中考前已经进行了口语测试,因此此次中考题取消了补全对话及口语交际题型,使整套试卷考查内容更科学全面。
在阅卷当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书面表达方面有困难,明显的不足有:词汇量不够、单词书写错误、时态混乱、固定搭配不准确、主谓不一致、不注意名词单复数形式变化等。写作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写作方面需着重训练以下几个方面:遣词造句、五个基本句型、表达不同功能的常见句式、主要动词搭配、过渡用语、审题、写作步骤等。
书面表达是语言综合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不但是字、词、句的有机结合,而且是作者运用思维把语言材料在意识领域内组织成文,再用语言表达的复杂过程。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历来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二
新的英语课程改革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在基础教育的全过程中系统开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语言学习的整个过程中的第一突破口应当是掌握系统的学习技能,这种技能的学习过程应是英语语言的体验过程、实践过程和运用过程。而英语书面表达作为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现,应自始至终贯穿于教学之中,并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进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知、导入阶段
1.用灵活多样的写作形式和趣味无穷的写作内容引导学生产生写作兴趣
中学生特别是七年级新生词汇量少,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相对薄弱,多数学生对用英语写作易产生畏难情绪。而只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找到推动学生写作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学习英语时,适合采用一些形式简短、结构显而易见并与中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写作形式,如自我简介、失物招领启事、学校才艺表演的招聘海报等。还可以用猜“Who’s he/she?”的办法,如在学了七年级下册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后,可先让学生用笔头描述一位班上的同学,再让其他同学猜测他写的是谁,诸如此类的写作形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他们用英语表达的热情。而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写作就不再是一种乐此不疲的享受。
2.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的写作技能
(1)正确书写的技能。 正确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等。
(2)连词成句、组句成段的技能。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掌握基本的句法、词法外,更重要的是创造条件多练,在反复训练中熟悉词汇的用法。
①机械模仿,主要以模仿课本中的句型为主。
②替换扩充,替换主要句型中的各个部分,举一反三。
③同句多译,训练学生对同一句子进行多种方式的表达。
④汉互译。《课程标准》指出,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目标之一。从理论上说,在书面表达训练过程中,学生应该用英语进行思维。但从实践上看,初中生由汉语思维向英语思维进行转换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加强英汉互译的训练,增强对图表或文字信息通过完整正确的英语句子进行表达的能力。此项训练可使学生领悟英语和汉语在表达上的异同,尽可能少地出现Chinglish的现象。
(3)独立审题的技能。准确审题,判断体裁,确定好人称、时态和所用基本句型,写文章也就有了方向。
(二)联系运用阶段
教材是学生接触到的最主要的教学素材,它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也是书面表达的集散地。因此,教师应充分合理地利用教材,把写作训练贯穿于教材学习的各个环节,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1.听力与书面表达相结合
①听录音,回答what/when/where/why/how并填写表格。
②听录音,回答问题,串联答案成课文梗概。
③打乱对话顺序,要求学生重新调整句子的语序。
2.口语与书面表达相结合
(1)先说后写。对话是书面表达的好材料。如在学完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后,可让学生仿照Section A 2b编写一个How to make a pear/an apple milk shake?的对话。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所学语言材料的熟悉程度,又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创造力。
(2)Make an interview.通过Interview的形式,学生主动获取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信息并以表格信息后写出相应的书面表达。如在学习八年级(上)Unit4 How do you go to school?时,可设计这样的表格:
Li Xia?Li Xia’s sister?Li Xia’s parents
How
How far
第一步,学生在小组内问答;第二步,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采访内容;第三步,将采访的内容用本单元的主要句型“How/how long/how far...?”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写作的封闭性,使写作成了具体性、公众性的交流行为。写作前,学生通过口头交流集思广益;写作后,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阅读和书面表达相结合
语言是一个整体,不应被简单地分解为语音、词汇、语法,而应让学生先见森林再见树木,即从整体入手。读是信息的吸收和摄入,写作是信息的反馈和提取,它经过大脑的思维和加工、提炼,是有效的积极的学习过程。
(1)范文的阅读和模仿。新教材在Section B中的3a提供了每个单元不同内容的写作范文,教师应先帮助学生了解范文的体裁、人称和时态,再分析句型结构、语言特色,最后依照3b的提示,让学生写模仿作文,最好限时完成。这样,教师既能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对3a的掌握程度,又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共性错误,以便给予及时指正。
(2)增加课外阅读,提高写作能力。可经常阅读一些简单易懂的英语报刊、杂志等读物,在阅读中揣摩词汇在不同场合里使用的得体性。也可以对一些优美的句子、段落或名著做笔记,反复诵读,直到可以脱口而出。同时,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欣赏能力。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后,教师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现实的话题作为写作题材,由浅入深地训练学生写作。通常初中阶段的英语书面表达训练方式有以下几种:1.给词作文;2.看图作文;3.命题作文;4.汉语提示性作文。不管是哪种形式的作文,其实质就是在明确体裁、时态和人称的情况下,联系内容,按照要求写出准确、通顺、词义连贯的英文话语。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真正体会到:进行书面表达,即是通过语言进行活动或借助语言完成一种简单的任务,就像“把断了的绳子接起来,中间不出现‘结’就行了”,相对而言这是较好的书面表达。
(三)评价阶段
抓好习作讲评,及时反馈信息,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1.评价要有普遍性、典型性。如在Li Ming’s Day的命题写作中,大多数学生不会灵活使用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时先给学生指出来,增强学生的总体感知能力。
2.评价要有示范性。让学生及时接触范文,寻找差距。范文的选择最好是本班学生较好的习作或是教师给出的范例。
3.评价要多样性。如学生自改、学生互评、教师评改等。完成一篇写作后应让学生及时对照范文,比较并初步衡量出自己答题的准确度,找出差距。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水平各有不同,作文中彼此的错误也不尽相同,通过同桌互改,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通过写与改,学会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写作兴趣也会与日俱增。
4.评价要有激励性、肯定性。在学生的书面表达中,对于哪怕只有一句正确的作文,教师也要给予肯定性的激励话语,使学生始终对书面表达有“依依不舍”的感觉。通过改、评,学生学会使用语言交流,学会用语言做事情,语言更准确,书面表达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总之,英语写作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现。认知导入阶段、联系运用阶段、评价阶段要贯穿英语教学的始终,因为英语的听说读写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统一体。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地不断探索,就定会将初中生引入书面表达的自由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