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的最新《国情咨文》来看,奥巴马新政已初露端倪:让新的工业革命在美国发生,让制造业回归美国。为此,奥巴马的配套政策是政府提供税收优惠,同时对那些继续把制造业留在海外的跨国公司课以重税。而这一切,都剑指“世界工厂”中国,中国制造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内忧外患。
2013年1月,全球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2.4%,环比增长两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保持在50%以上,且增幅扩大。其中,一度被认为“制造业衰退”的美国,制造业生产指数创出近10个月的新高。而据汇丰发布的数据,2013年2月中国制造业指数降至50.4%,创四个月来新低。
美国知名经济研究和咨询公司HIS旗下的 Global Insight发布的报告称: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高达1.955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19.8%;同期美国制造业产值为1.952万亿美元,占全球的19.4%。
自2008年入主白宫以来,奥巴马就开始致力于拯救美国制造业,特别是美国制造的核心——汽车工业。奥巴马冒着美国民众、共和党员的口诛笔伐,耗资848亿美元拯救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和通用汽车。这样的不惜代价终于收到效果,一年多后的2011年,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产值接近历史最高点,仅次于2000年纳斯达克股市泡沫时的数值。在奥巴马的努力下,经历了长达10年的制造业工作岗位不断流失的态势终于被遏制,过去3年创造了超过50万个就业岗位。
连任竞选中,奥巴马更是公开承诺“将把就业和制造业带回美国”。而在刚刚结束的2013年国情咨文演讲中,奥巴马同样将制造业放在核心地位,并提出了一揽子刺激制造业增长计划。
在奥巴马新政的激励下,包括汽车工业、重工业、高科技企业在内的制造业有了回归美国本土的迹象。卡特彼勒正在逐步把制造业从墨西哥迁回美国本土。国家收银机公司(NCR)在新政的鼓励下将其自动提款机的生产,由中国迁回美国佐治亚州。2012年6月28日,谷歌发布的新款无线家庭媒体播放器Nexus Q的背面印刻着这样一行文字:“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in the U.S.A(设计并制造于美国)”。苹果更是计划在美国本土投资1亿美元,建立Mac电脑的组装生产线。
巨头们纷纷将制造业带回美国,这是对奥巴马新政的积极响应,同时也为中国的制造敲响了警钟。当然,制造业回归美国并不是仅仅受奥巴马新政的刺激,更深层次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化才是根本所在。
3D打印技术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具标志性的生产工具”。在《长尾理论》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看来,3D打印技术将会把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向顶峰,因为它将“体现在前两次工业革命大显神威的相同领域内:产品制造”。2012年全球3D打印设备市场规模超过了20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30亿美元。奥巴马在最新的国情咨文演讲中也多次强调3D打印技术的重要性,称其将加速美国经济的增长。3D打印技术完美满足了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需求。基于互联网科技的3D打印技术能够以任何数量规模制造产品,完美迎合了最新的消费趋势。
另外,制造业回归美国还有着政策上的优惠。奥巴马政府最新发布的国情咨文透露,要在政策上扶持在国内建厂的制造业,扩大了对美国国内制造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回归从国外迁移至美国国内所发生的费用给予补贴。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力成本呈逐年快速增长之势,中国制造业的物流成本却一直居高不下。以国际通用的衡量物流成本的指标(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衡量,美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9.4%,而中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达到19.5%。再加之中国成品油价格、天然气等资源价格均高于美国制造业,中国制造最后的防线、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面临巨大挑战。
但“中国制造”仍然可以迎来第二个春天。因为每一次的产业转移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转移制造业,其份额直至2010年才被中国超越。中国制造,无论是转向越南、印度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还是转移到美国,都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给中国制造留下了足够的反应时间。
如果“中国制造”无法利用这一间隙提升自己的能力,施行以“品牌战略”为导向的转型升级换代,不仅中国本土市场会被洋品牌全线攻克,“中国制造”的优势也将面临全线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