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非常看好中国这个大市场,国际投行纷纷通过中国监管机构批准,入华涉足证券、并购、咨询、投资业务,大赚中国企业的钞票。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国际投行赚钱的乐土,更是其“提款机”。
目前全球新股上市中,超过1/3强来自亚洲,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这让国际投行在中国市场大获丰收。例如摩根士丹利、高盛、美林、瑞银、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成为中国企业IPO承销商后,瓜分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90%以上的份额。央企重组上市是一块大蛋糕,国际投行不但充当顾问角色,赚取高额顾问费,还成为上市企业的投资者。高盛入股中国工商银行盈利1000多亿元人民币,美国银行入股建设银行盈利约300亿美元……随着中国各大银行上市融资,国际投行通过参股渔利近万亿人民币。可以预见,在未来10年内,国际投行在中国的收入将占其亚洲收入比重的60%以上。
国际投行的活动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投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承担了中国是实业经济的金融中介,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协助构造证券市场体系、推动企业并购重组、促进产业集中与规模经济形成。由于国际投行拥有全球分支机构网络,掌握着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具有人才、技术方面优势,它们可以为中国企业跨国业务活动提供诸如投资组合设计、现金管理、风险管理、财产估价等服务。在海外承销、跨市场运作方面,其与国内投行相比差距巨大,几乎独揽国内大型IPO项目。但这些,似乎并不是完全凭借专业实力。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摩根大通雇佣中国高官子女的行为是否涉嫌行贿的事件,就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国际投行的作为。
确实,国际投行喜好重金雇佣有政府背景的人员担任要职,包括官员子女或亲属,这些上通下达的人,依赖强大权利和政治背景,利用优越人脉资源,帮助国际投行抢占中国市场。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说,“国际大行凭借着资深优势和本土投行竞争项目,又有多少本土投行能与其一决高下?国际大行进入中国市场,以重金收买人才和项目的方式进一步加剧了国内投行项目竞争无序化,这是不正当的、掠夺式经营,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竞争秩序,而且和我们向国际大行开放市场、引进先进投行运作管理经验的初衷背道而驰。”
在美国,官商勾结是一种臭名昭著的腐败,它不但扰乱了经济秩序,也毁掉了社会公信力,所以美国人不会允许这种腐败长期发生,美国的司法界容不得官商勾结损害公众利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重点反腐,将可能导致“腐败门”大批量曝光。也就是说,与中国相关的国际投行“腐败门”事件,将如冰山一角,会渐渐浮出水面,那些参与“腐败门”的官员子弟,现在或许就已经吓出了一身冷汗了。
反腐是我国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中国应当就国际投行“腐败门”事件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