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部级退休官员谢绝了中国重汽的独立董事任命——2003年,小艾伯特?戈尔卸任美国副总统2年后,接受时任苹果公司CEO乔布斯的邀请,担任苹果公司的(外部)董事至今,并因薪酬获利数千万美元。
美国前副总统可以稳当的担任上市公司董事,光明正大,国内的部长却因担任独董而遭舆论的谴责,差距颇大,为何?笔者认为根源有三:
一是退休官员任独董,动机有差异。国内退休官员任独董容易产生“权利磁场”,利用政府背景“余威”为企业不正当牟利,甚至“暗箱操作”,干扰市场秩序;易产生“权力期权”嫌疑,当年“在其位”为企业“开方便之门”,退休后企业变相回报,形成预约受贿。国内企业偏爱退休官员独董,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中,44%的独董有过从政背景,其中省部级退休官员30多名,当过市长的有100多人,有处长经历超720人;其次,独董“不独立”,国内九成上市公司在独董提名程序上采取由大股东推荐的方式,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难保公众对官员独董动机的揣测;再次,薪酬过高。反观,国外退休官员多从事社会性事业,如公益、演讲等,部分聘任到公司的独董被企业看重的是正向的影响力和专业素养。戈尔从政时期就被企业称为“高科技的先知,互联网的推手”,互联网今天的盛况,戈尔是重要的推手之一。戈尔是政治人物中少有的高科技先知,硅谷大亨奉他为上宾,也就不足为奇。
二是国情的差异,国内官员独董更易滋生腐败。在美国的司法体制下很多官员更换速度非常快,在任时间较短,且官员退休之后除可能的一些补贴外,没有特殊待遇。退休官员不大容易成为企业追捧的宠儿,即便追捧,更多的是靠退休官员自身的名誉和能力。而我国的省部级领导干部为政数十年,可经营庞大的“关系网和利益网”,最后在位高权重的岗位上退下来,依然享受相应级别的待遇,因此,会拥有比国外官员更多的资源、权力。在“官本位”文化体制的传承下更容易成为上市企业追寻的“保护伞”,重利之下自然更容易滋生腐败,而这恰是公众“最敏感的神经”。
三是退休官员任独董虽有法规约束,但监管问责有差异。各国在退休官员担任独董这一事项上均具有明确的规定,但在法规健全、细化及可操作性上,美国明显略胜一筹。相关法律规定退休官员担任独董“冷却期”内禁止联络原就职相关部门,且对独董的聘任要保持绝对的“独立性”,这些规定制约了官员独董的“权利磁场”;另外,美国对官员独董薪酬上限的规定及要求财产申报、公开的制度,有效防止了为谋利益进行“交易”的行为。而国内虽不断完善对官员任独董的法规要求,但现行的相关规定偏重于宏观指导,尚缺强制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如何界定原身份和现任职公司的关系?如何衡定官员独董对企业的贡献?对于退休官员任独董的行为也缺少监督问责规定,谁来监管官员独董的行为,一旦违反又如何制约,除了舆论的讨伐,并没有真正的强制性约束。
其实两国国情差异,难以简单对比,但我国独董制度的引进本意是好的——只有让官员独董的相关机制规范化、透明化,封闭官员独董寻租的空间,让公众有知情权,并认可这一群体能起到的正效应,才能共同打造客观、理性的认知环境,促进独董制度乃至公司制度的优化。届时,退休官员独董才能脱离尴尬局面,在阳光下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