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被树为榜样前后的故事

2013-12-29 00:00:00刘伟
湘潮 2013年3期

雷锋,不朽的丰碑,永远的榜样。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曾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至今仍然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精神榜样。中国为产生这样一个人物而骄傲。在树立雷锋这个榜样的过程中,留下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做好人好事的榜样

雷锋的事迹能够被发现,并被树立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主要是他的事迹确实感人。

雷锋曾抄写过一首歌词,其中有一名句:“我把党来比母亲”,这句词表达的正是他的心里话,他把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恩情牢记心中,在少年时代就经常做好事,并且把这当作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乐趣,一直是大家称赞的好少年。1956年雷锋高小毕业后,乡政府选他当通信员,由于表现好,工作出色,不久就被县委调去当公务员。他工作积极,埋头苦干,被县委机关评为“工作模范”。县里建团山湖农场,需要人,他主动报名去那里开拖拉机。他政治上进步很快,1957年加入共青团。他工作中有一种拼命精神,在参加根治沩水河的工程中,被评为工地模范。

1958年11月,雷锋响应党和政府积极参加工业建设的号召,远离家乡,到人生地不熟的东北鞍钢化工总厂当了一名推土机手,一直干到1959年12月。仅仅一年时间,他就被工人们称赞为最能干的优秀工人,由于工作出色,他多次被评为“红旗手”、“标兵”、“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出席了鞍山市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960年1月,雷锋参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连的一名战士。参军后他表现仍然突出,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团营嘉奖多次,被评为节约标兵,沈阳部队工程兵领导机关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称号。他入伍不久即担任班长。1960年11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他在部队内外经常做好事,产生了很大影响。1961年6月,他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

雷锋从心里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他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政府给的,自己要把一切交给党。通过学习,他把这种朴素的感恩之情上升到了为人民服务的高度。无论是当工人还是当兵,雷锋出于内心的真诚,做了大量好人好事。有一句话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并不是过誉之词。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5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雷锋在当工人时就以做好人好事而被组织赞扬。他入伍后,做好人好事更多了。部队也多次因此而奖励他,曾将他的照片、日记和模范事迹通过各种方式作了广泛的宣传。其宣传材料大多是这样记述:雷锋在部队的培养教育下,他进一步提高了政治觉悟,牢固地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目标。他不忘阶级苦,懂得“怎样做人,为谁活着”,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连队分配他当汽车兵,他努力钻研驾驶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担任班长后,大胆管理,事事模范带头,带领全班成为部队先进集体。他热爱集体,关心战友,关心群众,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并身体力行,认真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谦虚谨慎,从不自满自炫,受到赞誉不骄傲,做了好事不留姓名。

在雷锋陆续收到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表扬他的信中,也主要是称赞他做好人好事。他常年坚持帮助别人,而且不图任何回报,的确令人感动。以至后来人们一提到做好人好事,就说这是“学雷锋”。

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典型

1960年9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出版。随之在全国也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各地各部门先后作出学习毛泽东著作的规定,要求各级干部有系统地学习中央文件和马恩列斯毛著作。

解放军在学习毛主席著作中,走在了前列。当时,解放军高级将领们在大学毛主席著作方面,都是十分积极的推动者。雷锋在学习上历来是争先进的,在学毛主席著作方面自然也走在了前列。在解放军学毛主席著作运动中,要抓典型,特别是那些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提高了觉悟,并且有实际表现的典型。由此,雷锋所在部队对雷锋事迹宣传的侧重点,转到了宣传他学习毛主席著作上。

庆幸的是,在宣传雷锋学习毛主席著作时,并没有宣传他背语录的“功效”,而是宣传他学习毛主席著作,提高了觉悟,从而做了大量好人好事。虽然这种宣传,是在林彪强调学习毛主席著作要“活学活用”、“立竿见影”的大背景下,是在证明人学习毛主席著作就能够成为好人,就会不断做好事的背景下,是在各级组织都在抓“一学毛著就出成果”的典型的情况下,但从总体上说,还没有完全脱离实际,因为雷锋确实是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品德,并且用做好事来体现自己的品德。

雷锋被树立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典型,在宣传雷锋的事迹中,就特别注重于把他的事迹与学习毛主席著作联系起来。在介绍雷锋事迹时,有许多关于他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故事。当年,有一幅雷锋在汽车驾驶室上利用短暂休息时间读《毛泽东选集》的照片,可以说是体现了这种宣传的意图。雷锋生前也认同这种宣传。他在作报告或者谈体会时,多次谈到自己是如何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他还介绍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一种钉子精神。雷锋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这段话就是后来被人们广为称道的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雷锋在1960年有一个讲话,题为《一辈子学习毛主席著作》。他在讲话的前一段中,就把自己学习毛主席著作与提高觉悟而做好事联系起来。他说:

……我想,学习毛主席著作,是为了改造思想,不断地提高共产主义觉悟。我学习了《纪念白求恩》那篇著作,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到现在我一共学习了20多遍,看一遍有一遍的体会,有一遍的心得。毛主席热情地赞扬了白求恩同志专门利人、毫不利己的精神,我就按照毛主席这些话来鞭策自己,检查自己。毛主席说,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那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一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无论什么工作,只要是党的需要,革命的需要,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我就要做好。

当时,雷锋和另一位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廖初江还建立了友谊,形成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关系。

应该说,雷锋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而提高觉悟的事,当时在全国人民中是产生了广泛影响的。那个年代,人们所体会的学雷锋,一是学习他做好人好事,二是学习他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大家常常二者并提,后来,学习雷锋刻苦学习毛主席著作渐渐上升为主要方面。因为无论是宣传部门还是雷锋本人,都把他做好事、忠于党、努力奉献,与学习毛主席著作紧密联系起来,而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

1962年七千人大会之后,在学习雷锋这个典型时,进一步加重了两个成分:一是进一步加重了他忠于毛主席的成分;二是进一步加重了他学习毛主席著作从而提高了觉悟的成分。其实,这两个成分的进一步加重,也基本符合雷锋的实际。雷锋在旧社会是一个苦命孩子,他亲身经历了中国人民翻身解放成为国家主人的历史大变动,从心中热爱共产党、毛主席。他对党和党的领袖的忠诚是发自内心的。他也认同对于他忠于毛泽东的宣传。

榜样形象被全国人民认同

雷锋被树立为全军榜样后,从来没有脱离第一线生产,并且比其他人要完成更多的生产任务。1962年8月,已经成为模范的他仍然在劳动。8月15日上午8点多钟,他在路面指挥战友倒车gHg89eBkiqrjrnq5lxKaHuPl7mNDBBqQr2V7a+v0bhM=过程中,汽车突然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一摇晃,猛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方木杆子的楞角恰巧砸在雷锋的右太阳穴上,导致颅骨损伤及脑机能障碍殉职,年仅22岁。

雷锋因公殉职的消息刚刚传开,知道消息的人们流着眼泪从四面八方拥到医院,几万人围在医院周围痛哭失声。

8月17日,雷锋的追悼会在抚顺市望花区政府礼堂举行。此时,雷锋殉职的消息传得还不算广泛,仅仅在抚顺市范围内,但是,知道消息的人都到了。当年参加过这次追悼会的人估计,现场有几十万人。当年抚顺市人口也就几十万人,可以说,是倾城出动。追悼会后,在送雷锋的灵柩去烈士陵园时,几十万人自发要为雷锋送行。由于路窄,部队方面做工作,限制送行人数,但仍然有10万人自发护送雷锋到烈士陵园安葬。

雷锋因公殉职后,他的事迹得到更大力度的宣传。经沈阳军区上报,1963 年1 月7 日,国防部决定授予雷锋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月18日,沈阳军区党委作出《关于开展学习雷锋运动的决定》,决定要求立即在全军区部队内深入开展学习雷锋优秀品质的运动。1月21日,沈阳军区隆重举行“雷锋班”命名大会,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强晓初代表东北局出席了大会。在大会召开之前,总参谋长罗瑞卿题了词。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宋任穷和沈阳军区首长陈锡联、赖传珠也题了词。在命名大会上,陈锡联宣读了国防部的批复,并把一面绣有“雷锋班”的锦旗授予了雷锋生前所在班。东北军区副政委杜平在会上讲了话,他号召军区部队全体同志立即行动起来,开展一个学习雷锋同志的运动,把雷锋同志好的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全部学过来,传下去。

雷锋的事迹很快就传到全国。1963年2月7日,《人民日报》第三版以通栏标题近一整版的篇幅发表《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的专稿,同时发表编者按,还配发了评论员文章《伟大的普通一兵》,在第五版用一整版的篇幅发表了《雷锋日记摘抄》,还发表了总参谋长罗瑞卿的题词。

《人民日报》此举已经打破常规,自然立即引起全国广大民众的关注。接着,中央和地方的主要报纸都刊登了雷锋的事迹和他的日记摘抄。雷锋的言行、品德、素质、风貌,感动了全国人民,干部、群众都自觉地以他为学习的榜样,雷锋的形象在这个时候已经被全国人民认同和树立起来。

毛泽东题词推动全国学雷锋

1963年,《中国青年》编辑部的全体同志也被雷锋的事迹所感动,编委会经过研究,决定编辑出版一本“学习雷锋”专辑,还从各编辑部抽调骨干力量,专门组成一个“学习雷锋”专辑编辑组,具体讨论编辑计划和组织落实。在编辑过程中,有人想到了是否请毛泽东为雷锋题词的问题,认为如果毛泽东能题词,会更有号召力。这个意见得到编辑部全体同志的赞成。于是,《中国青年》杂志就此事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直寄中南海。

毛泽东收到这封信后,向中央军委领导进一步了解了雷锋的情况,还仔细阅读了报纸上有关雷锋的报道。他曾对当时的军委秘书长罗瑞卿说过,“雷锋值得学习”。他决定为雷锋题词。

当时担任毛泽东秘书的林克是经手这件事的人,他后来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记述了毛泽东为雷锋题词的过程,他写道:

记得大约在1963年2月中旬的某一天,《中国青年》杂志准备出版一期学习雷锋专辑,该杂志编辑部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请他为学雷锋题词。

2月22日,毛主席睡醒以后,值班警卫员打电话告诉我,毛主席让我去一下。我带着事先选好的文件、资料匆匆来到毛主席的寝室。毛主席正穿着睡衣斜倚在床栏上看文件。看见我到了身旁,便放下了手中的文件。我随即将新文件放在他床头的长桌上。他示意我坐下。这时,毛主席从他身旁左边床的书堆上拿起了一张信纸递给我。我一看,他已在纸上用毛笔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7个潇洒苍劲的行草字。我为他拟的10来个题词,他—个也没用。这时,他还吸了一口香烟,从容地带着询问的目光问道:“你看行吗?”我爽朗地回答说:“写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毛主席好像要解释为什么没有采用我拟的题词这一疑问似的,接着说道,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要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

随即,毛泽东的题词被复制为插图,刊登在1963年3月2日出版的《中国青年》“学习雷锋”专辑上。

由于《中国青年》编辑部在请毛泽东题词时也向其他一些中央领导发出了请求题词或写文章的信,加上《解放军报》得知毛泽东题词以后,迅速向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发出信件,请求题词。这样,几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先后为雷锋题了词。

为了使毛泽东的题词和他其他中央领导的题词集中发表,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中央书记处专门开会研究,决定于3月5日由新华社向全国发通稿,发表毛泽东题词手迹。发表后,首都各大报社纷纷刊登了毛泽东题词手迹。

1963年3月6日,即首都各大报发表毛泽东题词的第二天,《解放军报》发表了在京的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邓小平的题词手迹。刘少奇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周恩来的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朱德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邓小平的题词是:“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

需要说明的是,周恩来先后两次为雷锋题词。第一次是他收到《中国青年》的请求题词信件不久。当时周恩来的题词是:“雷锋同志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毛主席的好战士”,题词后他派人送到《中国青年》编辑部。周恩来的题词同毛泽东的题词一起刊登在了《中国青年》3月2日出版的“学习雷锋”专辑上。在为《中国青年》题词不久,周恩来又接到了《解放军报》要求为雷锋题词的信。这时,他已得知毛泽东题了词,就让办公室打电话到《中国青年》问主席题词的内容。杂志社告诉毛泽东题词内容后,周恩来又一次作了前述题词。后来邓颖超曾回忆说:总理第二次题词时,已经是深夜了,他又一次翻看了雷锋日记摘抄,然后在房间踱来踱去,沉思了近一个小时,才坐下来题词。可见,周恩来的题词是对雷锋事迹的本质作了认真思考后写下的,是对雷锋精神的高度概括。

还需要说明的是,陈云因当时不在北京,收到题词请求信稍晚,因此,他的题词是在1963年7月8日写的。他的题词是:“雷锋同志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大家向他学习。”

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们都为雷锋题词,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也是党成立以来第一次,影响极大。紧接着,解放军总政治部、团中央和全国总工会也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从此,在全国迅速掀起了一个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

雷锋的事迹被编成书,在全国广泛发行。《雷锋日记》出版后,成为当年中国发行量最高的书籍之一。各地纷纷举行雷锋事迹报告会。雷锋的事迹被拍成电影,雷锋的形象在当时中国媒体上广泛出现。学习雷锋的歌曲在校园里和社会上广泛传唱。学雷锋,做好事的活动,成为神州大地普遍行动。直到今天,虽然学习雷锋的形式或许有些变化,但学习雷锋精神,却永远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